楊金平
摘 要:檔案管理是行政區劃調整發展的重要工作。以現階段行政區劃調整情況為依據,結合近年來檔案管理工作特點,明確新時代對城市建設發展提出的要求,分析如何做好行政區劃調整中檔案管理工作,并提出有效的強化措施,以此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城市發展歷史提供有效依據。
關鍵詞:行政區劃;調整;檔案管理;長效機制
簡單來講,行政區劃是指國家為了實施分級管理而實行的區域劃分,也叫做行政區域劃分。通過了解當前市場經濟改革與社會經濟發展步伐,隨著農村經濟改革的深入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面對行政效率低、財政開銷大等問題,為了更好應對日益革新的市場環境,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勢在必行,這就需要從事檔案管理工作人員切實加強檔案工作研究,并提出有效的管理對策。
1.背景介紹
本文以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為例,鹽池縣行政區域范圍內共涉及3條省級界線、3條縣級界線、13條鄉(鎮)級界線。具體為:
省級界線:1)寧蒙界線(鹽池-鄂托克前旗段)。西起寧蒙界線130號界樁(長城)起,東至寧陜蒙三?。▍^)交匯點(寧蒙界線149號界樁),界線全長96千米,共設計埋設界樁21顆。界線毗鄰鄉鎮,涉及寧夏鹽池縣的有2鎮,自西向東分別是高沙窩鎮、花馬池鎮,涉及內蒙古鄂托克前旗的有3鎮,自西向東分別是上海廟鎮、敖勒召其鎮、城川鎮;2)寧甘界線(鹽池-環縣段)。東起陜甘寧三?。▍^)交匯點,西至鹽池、同心、環縣三縣交匯點,界線全長120千米,共設計埋設界樁3顆。界線毗鄰鄉鎮,涉及寧夏鹽池縣的有兩鄉鎮,自東向西分別是麻黃山鄉、惠安堡鎮,涉及甘肅環縣的有一鎮,即甜水堡鎮;3)寧陜界線(鹽池-定邊段)。北起寧、蒙、陜三省交接點,南至寧、甘、陜三省交接點,全長175.4公里,共設計埋設界樁69顆。界線毗鄰鄉鎮,涉及寧夏鹽池縣的有2鄉2鎮,自北向南分別是花馬池鎮、青山鄉、大水坑鎮、麻黃山鄉,涉及陜西定邊縣的有5鎮,自北向南分別是白泥井鎮、鹽場堡鎮、紅柳溝鎮、馮地坑鎮、姬
塬鎮。
縣級界線:1)鹽池--靈武界線。北起寧蒙界線130界樁(長城)起,南至鹽池、靈武、紅寺堡三縣(區、市)交匯點,界線全長103千米。界線毗鄰鄉鎮,涉及鹽池縣的有兩鎮兩鄉,自北向南分別是高沙窩鎮、王樂井鄉、馮記溝鄉、惠安堡鎮;涉及靈武市的有兩鎮,自北向南分別是寧東鎮、馬家灘鎮;2)鹽池--紅寺堡界線。北起鹽池、靈武、紅寺堡三縣(區、市)交匯點起,南至鹽池、同心、紅寺堡三縣(區)交匯點,界線全長41千米。界線毗鄰鄉鎮,涉及鹽池縣的有一鎮即惠安堡鎮,涉及紅寺堡區的有一鎮即太陽山鎮;3)鹽池--同心界線。北起鹽池、同心、紅寺堡三縣(區)交匯點起,南至鹽池、同心、環縣三縣交匯點,界線全長31千米。界線毗鄰鄉鎮,涉及鹽池縣的有一鎮即惠安堡鎮,涉及同心縣的有一鎮即韋州鎮。
鄉級界線。鹽池縣共8個鄉鎮13條鄉鎮界線,界線總長約580多
公里。
2 行政區劃調整中檔案管理工作的重難點分析
在實踐發展中,嚴格按照行政區劃調整工作要求與原則進行操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要認真關注以下幾點問題:1)在結構整合階段,與區劃調整工作相關的文件信息收集較難。以鹽池紅寺堡為例,2010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下發了《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調整吳忠市紅寺堡區和鹽池縣局部行政區劃的決定(寧政發【2010】44號)》文件,兩縣區著手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區劃調整的相關事宜,這就要求涉及相關部門的檔案管理人員,做好檔案整理的交接和保存工作,一定要注意本次區劃調整檔案的完整性。民政部門一定要做好區劃調整檔案及其附圖的整檔歸檔工作,為創建平安邊界建設和各自縣區經濟、社會建設科學決策提供界線依據。2)在區劃調整過程中,機構產生變化的單位和部門,檔案的歸屬與流向急需明確[1]。在這一階段,城區機構涉及重大變動,不僅要從保護黨和國家歷史真實面貌的角度入手,還要全面推廣中央指示和國務院批復精神。3)需要著重關注與工作整合、辦公地址合并等方面有關的檔案安全問題。受工作整合所影響,很多機構在合并重組后出現了全新變化,此時如何保障檔案室調整遷移期間檔案信息的完整性與安全性至關重要。
3 如何加強行政區劃調整中的檔案管理工作對策
3.1 科學調節重心,確定發展方向
為了做好行政區劃調整中的檔案管理工作,最為關鍵的在于對國務院及各級行政區劃調整批復精神的學習與貫徹。通過將這一精神融入到檔案管理的各個環節中,不僅能提升整體管理水平,而且可以達到預期工作目標。具體工作包含:其一,結合區劃調整后機構重組情況全面優化檔案服務;其二,從更高層次入手科學規劃調整后的檔案管理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在提高檔案管理水平的基礎上,增強檔案工作的歷史特色,以此引導檔案工作向著科學發展道路方向穩步發展。
3.2 及時下達文件,處理工作難題
根據當前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發展情況,要求各單位在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工作時,嚴格按照以下要求進行操作:其一,注重將檔案工作融入到行政區劃調整工作整體方案中,將責任落到實處,以此充分展現提出措施的應用價值;其二,確定區分各文檔單位新舊檔案的時間節點,并由此保障檔案信息的完善性與安全性;其三,在組建合并工作中,存在大量與檔案實體搬遷有關的單位,不僅要保障它們在檔案遷移過程中的獨立運輸性,而且要強化實踐管理力度[2]。比如,鹽池縣人民政府曾在1985-1987年間對鄉級界線進行了勘界工作,形成了勘界協議書及勘界圖,俗稱“85協議”、“87協議”。近30年來“85協議”、“87協議”檔案存在缺失的現象,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撤鄉并鎮工作的開展,區劃調整工作檔案不全面,根據民政廳相關文件精神,鹽池縣人民政府在2018-2019年對本縣鄉鎮級界線進行了勘定(核定)工作,在本次鄉鎮級界線勘定過程中就是將“85協議”、“87協議”檔案資料融入在本次區劃勘定的工作中,形成新的勘定成果檔案,并把握好好新舊檔案的時間節點加以完整保存。
3.3 優化檢查水平,構建長效機制
在結束基本行政區劃工作后,進行機構合并重組的單位的辦公區域與員工都將發生改變。此時,為了明確新建單位檔案工作實施情況與相關文件要求實施特點,必須要保障實踐檔案管理工作具有均衡性與銜接性。一方面要對相關單位提出具有方向性的指導服務,這樣有助于在全面掌握單位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有效的處理措施;另一方面要掌握各單位合并重組初步到位的適宜時機,并做好檔案行政執法檢查工作,以此保障行政區劃調整工作質量。
比如鹽池縣依托“85協議”、“87協議”檔案資料,行成的鹽池縣鄉鎮級行政界線勘定成果資料(勘界圖、界線協議書),由各級政府及相關單位共同存檔利用,作為處理界線周邊爭議的重要依據。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針對行政區劃調整中檔案管理工作內容,提出明確的協調發展目標,并構建長效機制,有助于為各單位提供監督指導與業務基礎,促使調整前的單位可以進入檔案管理中。
參考文獻
[1]鄭偉.論進一步加強文化市場行政執法檔案管理[J].現代國企研究,2017(24):276-276.
[2]婁底市:開展行政區劃調整檔案處置工作[J].檔案時空,2017(4):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