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生理和心理都在不斷變化。又加之高考帶來的壓力,導致很多學生的情緒非常敏感。而德育工作是現階段教育工作的重點,如何實現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統一,是許多教師要注重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階段? 德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7-0079-02
德育工作主要強調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而心理健康教育則注重對學生內心壓力的緩解,讓學生擁有一個健康良好的心態。雖然兩者之間存在不同之處,但是本質上都符合素質教育的理念。當前社會環境較為復雜,高中生心理問題頻發,唯有實現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才能讓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養水平有所提升。
一、家育和校育一體化,讓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
當前素質教育理念下,家庭教育的教育性雖然不像校園教育那般明顯,但是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對校園教育起到促進作用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育的關鍵階段,情緒非常敏感。作為家長,要及時發現子女心理上的變化;作為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除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外,還要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
例如,當學生因為成績下滑產生了不良情緒后,就家長而言,家長不能過于責備子女,家長要和子女進行溝通,了解導致子女學習成績下降的原因所在,家長要允許子女試錯,以鍛煉子女敢于承擔錯誤的品格;就老師而言,要多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在家中的學習情況,學校教師可以借助開辦家長訪談會、家訪這樣的機會和學生家長當面進行溝通,教師要根據和家長的溝通情況,適當的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向家長宣傳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家長和教師密切配合,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和重視學生平時的道德品格培養。
二、加強校園心理救助機構的建設,給學生減壓
校園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取的評價方式的評價標準存在明顯差異,但是二者也有一定的共同之處,都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則和規律,素質教育理念中,提倡尊重學生的個性,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針對學生的優勢,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當前我國就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的發展情況而言,呈現德育先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態勢。基于這種情況,針對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以德育為基礎,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讓心靈健康教育在德育中得以發展,互相促進。現在很多學校都設置了心理咨詢室,但是由于心理學師資的匱乏,校園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度還不高。
例如,就學習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學校可以在學生入學之前向學生做一次心理測評,初步篩查出一些心理上存在問題的學生,然后在保護學生隱私的前提下,安排專人進行輔導。除此之外,學校可以培養一批心理學人才,在校園內設置心理救助站,幫助一些情緒低落和心理壓力過大的學生,排遣學生的壓力和消極情緒。就學生的德育工作而言,通過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教師要基本掌握學生的日常行為和道德品質問題,要對學生一些不良習慣進行規勸。學習可以多舉辦一些獻愛心、互幫互助活動,培養學生的共情能力,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定期組織校外研學活動,讓學生學會互幫互助,鍛煉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從而實現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有機結合。
三、建立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引導者,教師自身的行為具有示范帶頭作用。校園教育的核心角色就是教師,教師綜合素質的高低不僅影響課堂教學質量,而且也會對學生的行為產生影響。身為人民教師,需要對學生負起責任,教師的工作除了日常的教學之外,還要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尤其是一個班集體的班主任,要更注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和道德素質的培養。教師要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例如,當學校發現學校整體的教學質量有所下滑時,學生的成績是一方面,但是主要責任還在教師自身,學校需要不斷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在每年對教師進行考核的時候,不僅要考核該教師的教學任務是否達標,還要從學生和家長哪里獲取到該教師的相關評價,要對教師的道德素質和個人素質進行全面的考核。與此同時,即便術業有專攻,教師還需要學習一些德育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當前義務教育階段內,國內的心理學專業教師人才匱乏。所以教師應該學習相應的心理學知識,教師學習心理學知識一方面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改善,另一方面可以對一些心理存在異常的學生進行心理援助。教師還需要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面,以完善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更好的為學生做出表率。
應當前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針對高中階段學生不僅要關注其學習成績,也要關注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心理健康。學校要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中生,將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培養心理健康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建勤.高中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好家長,2018(7):179.
[2]李月琴.淺析初中生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教育教學論壇,2018(30):232-233.
[3]徐漪波.學校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結合途徑探究.課程教育研究,2017(16):76.
作者簡介:
陳柳昧(1987.11-),女,漢族,浙江寧波人,畢業于浙江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