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摘要】在新課改下,一些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了積極改革,但其作業設計還停留在過去。其主要體現,在作業形式單一,作業內容枯燥,作業要求統一等。如此作業設計限制著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質量的提升。針對該情況,我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對作業設計給予了充分的重視,立足該學科教學特點,嘗試利用不同的方式設計數學作業。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7-0143-02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活動開展中,尚存在著作業形式單一、作業內容枯燥等問題,在如此作業完成過程中,學生對數學作業毫無興趣,其學習主體性也難以發揮。在最近發展區和弗萊登塔爾的數學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立足數學學科教學特點,嘗試利用以下幾種策略為學生設計數學作業。
1.基于問題,設計操作性作業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打破傳統的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模式,給予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學生在其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下,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經歷知識形成過程,從而對其產生感性認知,提升其數學學習水平。基于此,我在小學數學教學作業設計活動開展中,會立足該學科極具抽象性該特點,為學生設計操作性作業,以此使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引導下,通過試驗、測量、制作等方式,自主地探究到有價值的數學現象、數據等,借此分析、推斷等過程中,有效解決問題。以“圓的周長”為例,我在課前為學生布置了“用什么方法測量圓的周長”該作業內容。具體內容為:學生在小組中,利用手中的直尺、細繩等測量出圓環的周長。(在測量的過程中,不要破壞圓環)將本組測量圓環周長的方法和步驟記錄下來。如此作業設計,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的機會,還使得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經歷圓的周長的探究過程,從而對其產生感性的認知,為其積極地參與新知教學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2.聯系生活,設計生活性作業
數學是一門與學生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數學教學本身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而問題的解決正是學生應用所學的過程。在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再是引導學生利用其所積累的數學知識,應付考試,而是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在傳統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活動開展中,教師往往利用教參、教科書等中的練習題引導學生應用所學解決問題,如此方式是單一、枯燥的,無形之中將學生帶入到了題海之中,限制了其數學應用能力的提升。對此,我在弗萊登塔爾數學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嘗試將數學與生活聯系在一起,立足教學內容,為學生積極地設計極具生活性的數學作業,一方面,利用生活內容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使其對生活作業產生探究興趣;另一方面,使學生感知到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在學以致用中提升其數學應用能力。以“百分數的意義”為例,我在新知教學之后,為學生設計了從生活中搜集素材的作業,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形式,利用課余時間,到學校、家附近的商場,搜集商品的標簽或商標,并合作對所搜集的標簽、商標中的百分數進行分析,探究其不同的意義。在這樣的作業完成中,學生不僅可以自主地投身到生活中,在生活體驗過程中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還可以在生活體驗中,積極思考、探究,實現學以致用。
3.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性作業
新課改指出,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參與主體,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展現其自主性的機會。就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來看,大部分教師過分注重自己的教,忽視了學生的思考、探究,由此限制了學生自主性的發揮。尤其在數學作業設計中,一些學生沉浸在題海中無法自拔,僅僅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般問題,一旦問題難度增加,或者進行變式,則無所適從。數學作業的設計,除了要引導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要使其在知識應用的過程中享受到數學學習樂趣,獲得綜合能力的發展。對此,我在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活動開展中,立足學生的數學學習主體性,為其設計出極具自主性的作業任務。以“確定起跑線”為例,我在新知教學之前,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我們學校操場的周長是200米,在組織跑步比賽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每一個參賽者所站的起跑線的位置是不同的,但他們的終點卻是一樣的,這是為什么呢?該問題極具生活性,很容易使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的驅使下,產生認知沖突,進而對其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在解決該問題的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在小組中自主動手測量起跑線的位置,探索其與終點的關系,進而設計問題解決方法,合作對該方法進行驗證。在這樣的作業完成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還可以在自主探究、問題解決過程中享受到數學學習樂趣。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對作業設計給予充分的重視,積極地利用多種策略為學生設計操作性、生活性等作業,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積極參與其中,并在作業完成中獲得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牛青蓮.淺談新課標下如何布置小學數學作業[N]. 山西科技報,2017-10-27(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