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雅媛
摘 要:在西方發達國家總館分館制是公共圖書館常見的運營模式,近年來在我國也得到了推廣與普及。公共圖書館實施總館分館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普遍化,對于公共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總館分館制也可緩解部分公共圖書館服務資源以及圖書資源不足的問題,可擴大公共圖書館服務范圍。但從目前公共圖書館實施總館分館制情況來看,在部分環節還存在著一定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文對公共圖書館總館分館制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總館分館制;問題;建議
1 公共圖書館總館分館制內涵及必要性
公共圖書館總館分館制主要是指在一個合適的行政區域內由一個或多個公共圖書館主體構建出一個“公共圖書館群體”,從而形成完整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為受眾提供普遍性、均等性的服務。在公共圖書館實施總館分館制的過程中,公共圖書館總館為主導力量,督促其他分館加強資源建設,在圖書文獻資源方面會進行統一采購、分編,且按照統一化的標準為受眾提供服務[1]。通常在公共圖書館運營過程中,地方行政部門不會直接參與管理,主要是由區域內圖書館管理委員會或圖書管理局負責公共圖書館運營及相關服務,并制定后續發展計劃;由館長負責圖書館日常業務以及相關行政事務。在公共圖書館總館分館制,能夠促進公共圖書資源共享,并實現公共資源服務普遍化、均等化,將文獻信息資源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讓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大,有利于提升公共圖書館整體服務效益。在這個過程中,公共圖書館總館與分館之間能夠對業務活動進行統一規劃。在總館支持下,分館也能夠得到可持續發展;總館能夠利用分館分散性的特點擴大社會影響力及覆蓋范圍。
2 目前公共圖書館總館分館制存在的問題
目前,很多城市公共圖書館實施了總館分館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讓圖書文獻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某些環節暴露出了一定問題:
1)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規劃有待完善。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并提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推進以公共文化館、圖書館為中心的總分館制建設,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全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的重要決策[2]。目前國家在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上僅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并未制定一系列具體建設標準以及考核標準。不同地區在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建設過程中往往“因地制宜”,這導致部分規劃出現漏洞。例如,某些地區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存在應付嫌疑,前期規劃不夠細致,選址相對隨意,輻射面不夠;還有一些圖書館前期宣傳工作不夠到位,導致受眾對此知之甚少,未能產生社會影響力。
2)分館公共服務相對單調。某些地區公共圖書館分館無論是在資源,還是在服務方面與總館存在著不小差距。例如,分館管理人員配置不足,開放時間不夠。一些分館只是在上班時間正常開放,但節假日并不開放,無法達到公共圖書館開館時間要求(每周不低于60小時)。分館圖書文獻資源基本上是由總館統一配送,但由于對受眾實際需求缺乏深入調研,因此部分區域分館圖書文獻資源與受眾實際需求偏離[3]。另外,部分分館信息化建設滯后,數據庫存在漏洞,無法為受眾提供有效的線上借閱服務。
3)總館分館制運行體系較為松散。在部分地區,公共圖書館總館、分館資源、人員、技術以及服務配置等均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各自行政層級有所不同,容易出現“各自為政”的情況。總館與分館之間缺乏密切的溝通與交流,無法保證體系順利運作,即便存在統一性的管理規范,但執行力偏低,資源配置效能將受到嚴重限制。
3 完善公共圖書館總館分館制建設的相關策略
3.1 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
在公共圖書館總館分館制建設過程中要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如云技術、大數據等。例如,利用數據分析技術對受眾借閱行為進行統計、分析,深入掌握不同區域受眾閱讀需求。結合差異化需求,總館可為分館輸送具有一定偏向性的圖書文獻資源,以滿足受眾差異化需求,讓廣大受眾獲得更為優質的閱讀服務體驗。又如,圖書館管理系統可充分應用RFID技術,該技術可支持標簽識別。利用書架天線可對圖書進行分層、分面掃描,完成館藏資源清點、圖書定位查詢以及圖書統計等工作,不僅能夠節約圖書館人力資源,還能夠降低圖書館管理成本,有利于對圖書館服務項目進行優化。對于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圖書館,由于讀者數量較多,單純依靠人力完成借閱管理,整體效率較低[4]。圖書館可利用RFID讀寫設備引導讀者自行完成借書、還書等工作,可進一步提升圖書館流通速率、簡化借閱流程、降低出錯率。另外,圖書館還可充分應用云技術建立虛擬圖書館。虛擬圖書館本質上是一個云服務平臺,采用大數據、云計算相結合的方式,對應于實體圖書館(倉前館)建設的網上虛擬館。如此一來,便能打破傳統的線性檢索資源(OPAC)的方式,以非線性可視化搜索的方式為讀者提供搜索資源體驗。按照館內實際的空間布局進行線上展示,可隨時隨地瀏覽館藏資源及提供空間視覺體驗。即便線下未對讀者開放的書架(備用書庫、密集書庫)內的館藏資源也能夠在線上虛擬圖書館展現,開放給讀者進行瀏覽。線上書架內豐富的圖書動態標簽,新上架圖書、熱門圖書、電子圖書標記,為讀者甄別圖書、借閱圖書提供數據參考幫助。
3.2 優化人力資源管理
公共圖書館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科學且具有前瞻性的人才培養計劃。公共圖書館內部要定期組織培訓活動,加強館員技能培訓,以滿足實際工作需求,不斷提升館員崗位勝任力。在圖書館總館分館制建設規模化后,圖書館數量將會大幅度增加,需要大量圖書館管理人員以及工作人員。部分地區在圖書館從業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可適當選用文化志愿者,實現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人員自愿化,并將其作為長期發展戰略,讓更多志愿者投入到公共文化建設當中,形成一種輻射效應,這對于公共文化建設也具有積極的作用。另外,公共圖書館要適當吸收專業性管理人才,將其作為公共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3.3 加強分館運作管理
在分館運作管理過程中,要加強資源整合,實現集中共享。除了綜合型公共圖書館外,各鄉鎮需要加快文化中心建設步伐,各社區要加快文化活動室建設步伐,這些文化中心以及文化活動室應兼具圖書館以及文化館的功能。同時還應該把一些流動圖書館如公共書屋等擴充至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當中,由相關管理部門對這些資源進行整合,進一步擴大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覆蓋范圍。總館與分館之間要保持密切溝通、交流,按照區域受眾實際需求進行統一部署,對分館信息資源進行配置優化,讓分館逐漸形成特色化服務。
參考文獻
[1]陳貝.關于縣級公共圖書館分館建設標準的思考[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9(06):24-28.
[2]朱祎民.公共圖書館分館建設發展趨勢分析[J].黑河學刊,2019(06):173-174.
[3]伏菊英.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現狀、問題與發展趨勢的思考[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9(05):8-12.
[4]張敏,馬月麗.再談西部縣級公共圖書館推行總分館制進程中遇到的問題與應對策略——以寶雞地區縣級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9(17):149-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