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
摘 要:數字學術服務空間一直是高校圖書館展開數字學術服務的主要陣地,到目前為止,在國內外都有了較好的應用實踐。基于數字人文的數字學術工作一直作為國內高校圖書館實現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科研人員在新時代的一項創新服務。本文首先介紹數字學術的內容和形式,然后就服務內容從三方面進行詳細介紹,從而確定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服務空間的建設思路。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服務內容;構建思路
數字學術起源于上世紀90年代,主要是將新的數據分析技術應用到學術研究過程中,隨著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研究分析,數字學術理念得到進一步完善發展。數字學術和高校圖書館具有相互作用,高校圖書館不但可以實現數字學術的理念進一步推廣,特別是在數據服務和可視化技術領域,極大地促進了數字學術的發展。而且數字學術也是高校圖書館的新引擎,結合數字技術,有利于新型數字模型的構建以及教學模式的進一步轉型升級,順應新時代的發展趨勢,實現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和內容演化發展,形成新形勢下高校圖書館服務于資源的新形態。作為圖書館的核心理念,數字學術為高校圖書館的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重要基礎。
1 數字學術的內容與形式
雖然數字學術存在已久,但是其核心理念也只是在近些年被社會所認可,發展較為緩慢。大多數的高校圖書館都在積極努力的探索實踐中,不斷地向使用客戶傳遞數字學術的服務和理念,進而提高用戶對于數字學生的認知。華盛頓大學圖書館認為數字學術產品大部分都是以新媒體作為媒介,將學術資料進行收集整合,也表示傳統圖書館收集保存方式隨著社會發展進行轉型升級[1]。數字學術可以通過新技術實現傳統研究方法的拓展升級,從而推動教育行業的發展,對于所有學科都較為適用[1]。根據實際調查得知,不同的圖書館通過不同的形勢和名稱來體現數字學術服務,不但可以表現出數字資源、物理空間等單個元素,還可以將數字科研、人文項目等活動進行整合管理。數字學術被稱為數字學術研究服務;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將數字學術又稱為數字研究與學術中心等。
2 數字學術服務內容
2.1 數字科研工具
在數字工具研究方面,主要依托于信息化硬件和軟件的輔助,基于此,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服務可以在能力范圍內為使用用戶提供最大程度的設備需求[2]。硬件方面,能夠提高各種不同系統的計算機和移動設備,比如打印機、交互墻等,能夠滿足用戶的可視化需求。在俄勒岡大學內,圖書館配備了可視化實驗室,具有超高像素的屏幕,為學生提供較大的便利[3]。軟件方面,圖書館會為用戶提供功能各異的軟件安裝以及培訓服務,應用范圍涵蓋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比如圖形圖像處理軟件、數據分析與可視化軟件以及空間分析與地圖制作軟件等。為了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圖書館提供不同系統的多種專業工具,比如操作方面的辦公軟件Office、繪圖軟件CAD等。
2.2 研究數據服務
經過多年的研究分析,國內外學者認為開展數據研究工作已經成為高校圖書館建設的發展趨勢,對高校的教育建設工作有著一定的影響作用。根據調查,大部分圖書館已經將研究數據服務納入數字學術服務體系之中,比如布朗大學、華盛頓大學等。高校圖書館的研究數據服務已經涵蓋數據生命周期的每一個環節,具體表現為數據管理計劃咨詢服務、元數據服務、數據倉儲與保存服務以及數據分析與可視化服務等。研究數據服務在每一個環節都得到了重要體現,對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結合實際,通過分析得出研究數據服務具有多元化和豐富性,在設備、資源以及空間方面都比較完整。雖然目前還是以咨詢類服務為主,但是隨著技術的更新變革,技術性服務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3 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服務空間的構建思路
3.1 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空間的功能定位
縱觀國外國家的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空間建設歷程,即使在不同空間的配置和服務方面都比較健全,具有地方特色,但是在具體的技術核心方面,通常以“數據”、“數字”、“共享”等詞語作為建設重點,從而體現出圖書館數字學術空間都是以專家學者的數字學術理論作為活動中心,具體內容涉及數據管理等方面的空間內容。美國作為超級大國,圣母大學、天普大學以及紐約大學等都是直接用“數字學術中心”進行命名。在實際構建過程中,數字學術空間依舊是從信息共享空間等方面演化升級而來,比如東北大學在圖書館數字學生空間建設時,仍然保留“共享”這一詞語,將其命名為數字學術共享空間。此外,數字學術空間也是用戶進行軟件、工具創新研究的交互平臺,為在校師生提高免費的實踐學習機會,滿足廣泛的多媒體設備、媒體創建工具等在教學方面的需求。通過平臺,向用戶傳遞信息,實現與科研人員的溝通交流,全面提高數字素養。
3.2 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空間的軟硬件資源配置
軟硬件資源配置是數字學術空間與傳統圖書館的最大區別。發達國家會在圖書館配置一些有關數字資源處理的工具或者軟硬件,比如天普大學為用戶配置了Cloud、AdobeCreative等多種軟件設施,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迷你式電腦一應俱全。還有一部分高校會考慮用戶需求,并結合自身優勢特點,在某些特定區域配置較為豐富的工具和軟件,從而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圣母大學為用戶配置了可視化展示、影像分析以及CIS平臺分析等工具軟件。在我國,不但要根據數據的生命周期來理解不同用戶的軟件需求,還要結合數據空間的特色設置以及使用用戶的信息背景,在配置過程中需要體現出教學特點,應用逐步發展、以點帶面的發展措施,吸引更多的師生進行探討學習。
3.3 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空間的數字館員設置
在美國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空間建設過程中,都會安排一些數字館員來負責空間的協調和管理。比如俄克拉荷馬大學圖書館內安排了兩名館員來負責信息咨詢和空間預約的工作,特別注意的是,國外的館員都具備一定的學術背景,并且在數字工具方面具有專業特長。館員在項目管理、內容管理以及文本分析等方面都具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和技能。為確保工作的有效進行,也有一些在職教師或者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士作為館員,來負責日常的管理工作。科技借鑒圣母大學的做法,研究計算中心的科研人員不僅作為數字學術研究專家,還幫助空間完成日常的技術開發。在我國,也應該組建一支高素質、高質量的館員隊伍,要求其具備豐富的經驗和技能,能夠勝任數字學術空間的服務管理工作,也可以邀請一些學術專家,從而保證空間的有效
運行。
4 結論
總而言之,國內高校圖書館在數字學術空間建設方面,正在處于信息服務轉型升級的階段,在建設過程中,應該側重在數據、數字技術的優化升級方面。高校圖書館是開展數字學術空間建設工作的基礎,作為一個主體提供者,高校圖書館建設一直被社會所關注,國家不斷的推行相關的法律政策,輔助高校圖書館的建設工作,從而使數字學術在實踐層次也得到了更好了發展。雖然我國高校圖書館在數字學術空間建設方面仍然處于發展階段,相關的空間構建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但是隨著科技力量的不斷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服務工作將獲得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曉軍.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服務空間的構建與思考[J].圖書與情報,2019(1).
[2]涂志芳,徐慧芳.國內外15所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服務的內容及特點[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8(4):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