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默



[摘要]目的探究厭食癥患兒采用醒脾養兒顆粒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92例厭食癥患兒,經隨機綜合平衡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6例。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西醫治療,觀察組患兒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給予醒脾養兒顆粒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癥狀改善時間、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治療前后血清鋅濃度、體質量。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5%,高于對照組的78.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腹痛、腹脹、便秘改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血清鋅濃度、體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鋅濃度、體質量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兩組患兒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行常規血、尿、糞檢查以及心電圖、肝腎功能等檢查,未見異常。結論厭食癥患兒采用醒脾養兒顆粒治療,其治療效果顯著,可在短時間內改善臨床癥狀,提高血清鋅濃度,提升患兒體質量,治療期間未見嚴重不良反應,可在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醒脾養兒顆粒;小兒厭食癥;治療效果;體質量;不良反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5.069
小兒厭食癥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慢性消化功能紊亂綜合征,中醫認為:脾胃不和、脾胃納運功能失常、受納運化失健是小兒厭食癥發病的主要原因[1]。中醫治療小兒厭食癥以辨證論治為主,根據多方醫家長期臨床實踐,總結出一系列具有理氣開胃、健脾消食功效的藥物,組成特效復方制劑后效果良好。醒脾養兒顆粒主治由脾胃虛弱導致的兒童厭食、腹瀉便秘等癥狀,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本研究選取92例厭食癥患兒為研究對象,分組實施常規西藥治療以及常規西藥聯合醒脾養兒顆粒治療,通過對比其各項治療效果后得出結論,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4月~2018年9月本院兒科治
療的92例厭食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小兒厭食癥的中醫藥治療》[2]中有關小兒厭食癥的相關診斷標準;②患兒均出現嘔吐、食欲不振、腹瀉、便秘、腹脹、腹痛和便血癥狀;③患兒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相關知情文件。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藥品過敏患兒;②糖尿病患兒;③其他機體疾病或藥物導致的厭食癥;④嚴重器質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惡性腫瘤以及肝腎功能不全者。
采用隨機綜合平衡法將患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6例。觀察組患兒中男27例,女19例;年齡3~6歲,平均年齡(4.5±1.2)歲;病程2~8個月,平均病程(5.2±1.5)個月。對照組患兒中男25例,女21例;年齡4~6歲,平均年齡(4.1±1.0)歲;病程3~8個月,平均病程(5.5±1.4)個月。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口服多潘立酮混懸液(商品名:嗎丁啉,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10084),10ml/次,3次/d,均在飯前服用;口服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杭州老桐君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624),5ml/次,2次/d。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醒脾養兒顆粒(貴州健興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5415)治療,2g/次,2次/d。兩組均治療1個月。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治療效果,腹痛、腹脹、便秘癥狀改善時間,治療前后血清鋅濃度、體質量,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療效判定標準治愈:食量恢復正常飲食或恢復到同齡正常兒童食量,體質量增加>0.50kg,臨床癥狀消失。顯,效:食量恢復正常飲食的70%或恢復到同齡正常兒童食量的70%,體質量增加0.25~0.50kg,臨床癥狀偶發。有效:食量恢復至病前正常飲食的50%或恢復到同齡正常兒童食量的50%,體質量增加0.10~0.24kg,臨床癥狀部分消失。無效:以上指標均無變化。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x100%。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樣本容量n>40,且理論頻數T>5時,用x”檢驗;n>40,但1 2結果 2.1兩組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5%,高于對照組的78.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觀察組腹痛、腹脹、便秘改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3兩組治療前后血清鋅濃度、體質量比較治療前,兩組血清鋅濃度、體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鋅濃度、體質量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期間,兩組患兒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行常規血、尿、糞檢查以及心電圖、肝腎功能等檢查,未見異常。 3討論 小兒厭食癥主要發病集中在3~6歲,以長時期食欲減退或食欲缺乏為主要癥狀,又稱為消化功能紊亂,是幼兒常見疾病之一,患兒以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便秘、腹痛、腹脹為主要癥狀,多消瘦、乏力,面色差、睡眠質量差,甚至反復感冒。通過以上癥狀可以反映患兒消化道功能性或器質性疾病,尤其合并中樞神經系統或精神障礙及多種感染性疾病,在進行診療時,必須詳細詢問相關病史,密切觀察病情,從而對原發病實施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提升治療效果。 祖國中醫認為[3],小兒厭食癥屬“納呆”范疇,小兒生長旺盛、發育較快,飲食不當加之脾胃不足可引發脾胃不和、納化失職,從而導致厭食癥出現,臨床中醫辨證分型以脾胃氣虛證較為常見,其治療以健脾開胃為主要原則。作者對患兒首先予以常規西醫治療,多潘立酮混懸液促進胃動力,葡萄糖酸鋅口服液補鋅,西醫聯合治療具有一定效果,治療總有效率為78.3%,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醒脾養兒顆粒后,治療總有效率為93.5%,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加用醒脾養兒顆粒可顯,著提升治療效果。醒脾養兒顆粒是臨床常見的治療小兒厭食癥的藥物,其具有以下功能:①增加胃液總酸度和總酸排出.量,提升蛋白酶活性,促進消化,增加進食;②對小腸運動抗進具有一定抵抗作用,固腸止瀉,對番瀉葉引發的腹瀉也.具有一定作用;③安神、寧心、緩解小兒因進食引發的抵觸、厭煩情緒[4,5]。醒脾養兒顆粒是由一點紅、毛大丁草、山梔茶、蜘蛛香組成的復方制劑,輔料為蔗糖,一點紅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在治療各種炎癥方面具有顯著效果;毛大丁草有清火消炎等功效;蜘蛛香治消化不良,小兒咳嗽,疳積,流感,瘧疾,用于脘腹脹痛、食積不化效果較為顯著;諸藥共用,共奏醒脾開胃、養血安神、固腸止瀉之效。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腹痛、腹脹、便秘改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觀察組采用常規西藥聯合醒脾養兒顆粒治療,不僅治療總有效率較高,在改善臨床癥狀等方面也具有顯著效果。
鋅是小兒生長發育的重要生理功能,具有促進生長發育、增強機體免疫力、維持細胞膜結構、影響味覺和食欲、保護皮膚和視力等功能。現代醫學證實鋅等微量元素缺乏與小兒厭食癥具有較大關聯,人體內兩百多種酶的構成與鋅元素息息相關,厭食癥患兒大多缺乏鋅元素,會出現生長發育遲緩、抵抗力下降,口腔黏膜增生阻塞味蕾小孔,降低味覺,患兒對飲食的興趣降低[6-8]。觀察組患兒治療后血清鋅濃度為(62.4±2.7)umol/L,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的(60.1±2.0)umol/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兒血清鋅濃度顯著提升,患兒味覺恢復正常,飲食恢復,其體質量也顯著增加。觀察組患兒治療后體質量為(22.5±4.5)kg,高于對照組的(20.0±2.4)kg,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即可證實。
綜上所述,小兒厭食癥患兒采用醒脾養兒顆粒治療可在短時間內消除臨床不適癥狀,治療效果較高,醒脾養兒顆粒具有養神、健脾、止瀉等功效,同時能夠提升血清鋅濃度,增加體質量,是臨床治療小兒厭食癥值得推廣的藥物。但研究持續時間較短,研究病例數較少,無法長期觀察藥物帶來的不良影響,加之小兒機體素質多變,在安全性驗證方面其數據結果普遍性有所缺失,因此值得臨床再次選取大量病例同時延長治療時間,從而獲得醒脾養兒顆粒治療小兒厭食癥的最佳療效,并繼續探究安全性效果。
參考文獻
[1]湯麗珠,李長輝.中醫藥治療小兒厭食癥研究進展.亞太傳統醫藥,2016,12(22):40-42.
[2]盛軼蕾,林潔.小兒厭食癥的中醫藥診治.吉林中醫藥,2015,35(8):815-819.
[3]施金鳳,張富漢.醒脾養兒顆粒治療小兒厭食癥療效觀察.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9):103.
[4]高有桂,孫海軍,高漢媛,等.醒脾養兒顆粒配合針刺四縫穴治療小兒厭食癥臨床觀察.新中醫,2017,49():160-162.
[5]胡輝,陳峰.醒脾養兒顆粒治療小兒厭食癥65例臨床觀察.新中醫,2016,48(2):165-167.
[6]黃小梅.醒脾養兒顆粒治療小兒厭食癥50例臨床觀察.醫藥前沿,2015,5(27):150-151.
[7]陳兆軍,沈潔,王新波.醒脾養兒顆粒聯合甘草鋅顆粒治療小兒厭食癥療效觀察.兒科藥學雜志,2013,19(12):26-27.
[8]陳林林,徐新齊,王花花,等.醒脾養兒顆粒治療小兒厭食癥的臨床效果觀察.實用醫技雜志,2019,26(4):72-73.
[收稿日期:201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