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許多學生都把音樂這一藝術領域作為自己人生追求的主要方向,所以對于初中音樂教學來說,雖然被列為一門副科來教學,但是卻是學生們學習音樂的道路上至關重要的啟蒙階段,所以,教師們不能以敷衍搪塞的態度來面對這門學科的教學,反而應該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更加重視對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夠真正發現音樂的美妙,也能夠從音樂中得到鼓勵和能量。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音樂
【中圖分類號】G633.95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1-0189-02
【本文著錄格式】吳紅燕.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音樂教學策略[J].北方音樂,2020,01(02):189-190.
音樂是豐富學生心靈最有效的形式,也可以在漫長的人生中給學生們感情的寄托和精神的鼓勵。因此,做好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音樂教學,對于學生的精神世界有著莫大的幫助。本文也正是著力于探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音樂教學策略,提出了以下看法:(一)增加音樂教學中的感情投入;(二)嚴格要求,規范音樂知識學習;(三)舉辦音樂活動,提供展示空間;(四)培養音樂欣賞的優秀感知力。
一、增加音樂教學中的感情投入
人類從很早以前,就從大自然中發現了音樂的存在,并且發現這些美妙的音樂能夠讓人們感到心情愉悅、情緒放松。于是,他們開始運用大自然中的各種物品來制作聲音優美的樂器,如最早的骨笛、樹葉、編鐘等;同時,他們也開始總結出一些美妙的旋律,并且配上朗朗上口的歌詞,就出現了最早的歌唱的形式。千百年來,音樂給人類的生產活動帶來了許多正面的影響,也豐富了人類辛苦勞作的生活,這也是音樂這一藝術形式為什么能夠久遠的流傳下來的原因。而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一些以往只有貴族們才能夠聆聽的音樂也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由此可見,音樂自誕生以來,就與人們的情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承擔著傳遞感情、陶冶情操的重大責任。因此,在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學會感受音樂中所傳達的情感,在心靈與樂聲中建起一道無形的橋梁。
例如,在蘇少版七年級的音樂教材中,專家選擇了一首歌——《故鄉的云》。古往今來,思鄉之情是所有離家在外的人都有過的情感,詩人們更是由此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對于初中生來說,許多人還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家鄉,所以“故鄉”“思鄉之情”這些感情在他們的心里非常模糊,如果教師在教學時不注重與情感的串聯,學生們就無法理解這首歌中所包含的拳拳之情。因此,我采取了三種途徑來幫助學生感受這樣濃濃的思鄉之情:第一種就是讓有離開過故鄉經驗的學生來分享一下,他們在異鄉生活時的感受,對家鄉的思念;第二種就是給學生分享一些關于描寫故鄉的詩句和故事,包括作者費翔為了自己的音樂夢想,離開故鄉來到北京北漂的故事等,讓學生能夠從中體會到遠離家鄉時的思念之情;第三種則是讓學生們想象一下,假如自己要離開生活了多年的熟悉的家鄉,去到異國他鄉生活會有怎樣的感受。通過這樣的三個步驟以后,當“天邊飄過故鄉的云,他不停地向我召喚”的旋律想起時,學生們跟唱的聲音中顯然多了更多的感情,整首歌的氛圍也與之前變得截然不同了。
二、嚴格要求,規范音樂知識學習
在許多初中音樂教師看來,初中生們學習音樂不過是完成學習任務,或者“玩一玩”。因此,有了這樣的想法以后,他們的教學態度也隨之發生了改變,音樂課變成了走過場的形式化課程,這些做法和想法都是非常不可取的。音樂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一樣,都是國家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學生們學習音樂課程的時間同樣十分珍貴,他們渴望從音樂課堂上學習到更多、更充實的音樂知識。因此,作為一名初中音樂教師,必須要承擔教師應該有的責任,在音樂教學中對自己和學生都嚴格要求,以規范化的教學過程強化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
例如,好多初中生在經過了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后,仍然完全不清楚唱歌時的發聲技巧。而這對于音樂學習來說,屬于最基本的音樂知識,因此,我不得不強化對聲樂發聲技巧的教學和訓練。首先是讓學生們明確在唱歌的過程中要運用到哪幾個器官,每一個器官承擔的職責是什么,這些器官之間又是如何相互配合的;其次,就是帶著學生們練習唱歌時最基本的腹式呼吸,因為唱歌時主要靠腹部呼吸來帶動發音,才能夠發出更加飽滿、洪亮的聲音;最后,就是教學生們將整個發聲的環節連接起來,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來形成肌肉記憶。這些只是音樂基本知識教學中的一個小小的例子,但是,我始終相信對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音樂教學來說,扎實的音樂基礎仍然是學生們最應該掌握的核心音樂素養。
三、舉辦音樂活動,提供展示空間
在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建立適時的鼓勵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生可以從這些鼓勵機制中獲得更多的自信,同時增加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然而,這樣的鼓勵機制可以有很多種形式,教師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做出最合理的選擇。在我看來,為學生們舉辦小小的課堂音樂活動無疑是最好的辦法。因為,在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而且也能鍛煉他們的表演能力和展示自我的能力,從每一次參與音樂活動時得到的掌聲中,學生都會獲得滿滿的鼓勵和自信。
例如,在我的教學計劃中,總是會把每個月的最后一節音樂課作為音樂活動展示課。在這節課上,每一位學生都要上臺展示自己的音樂節目,節目的類型可以是小小的音樂劇、可以是唱歌,也可以是演奏自己擅長的樂器等。在課堂上,教師要做的就是組織好課堂秩序,及時地給學生們送上最有力的鼓勵。在音樂活動展示的過程中,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位同學努力準備的結果,也能夠及時地發現學生們在音樂核心素養中的不足,從而作為調整自己教學重點和教學方向的依據。而學生們也常常能夠樂在其中,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音樂特長,并且獲得其他同學的鼓勵。因此,這樣的音樂展示活動獲得了每一屆學生的喜愛和積極參與。
四、培養音樂欣賞的優秀感知力
音樂是一項親民的藝術,每個人無論身份與職業,都可以從音樂中獲得感情的寄托,都可以從美妙的旋律中獲得自由和快樂。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生來能夠感受到音樂中所傳達的豐富情感,也并不是每個人都生來是天賦異稟的演奏家。因此,學會如何欣賞音樂也就成為了音樂核心素養理念中的一個重要要求。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到音樂的魅力,甚至是大自然也時刻在帶給我們免費的音樂會,因此,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輕松自在地品味到音樂世界的魅力,同樣是每一位初中音樂教師應該做的。
而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首先就是要讓音樂作品變得更加立體可感,除去聽覺上的展示以外,教師也可以通過圖片、影像、實景等,學生更可能能感知到的途徑來幫助學生去理解音樂是如何傳達這些情感的。例如,在學習《絲路駝鈴》這首歌的時候,這一場景對于許多學生來說都是十分陌生的,因此歌曲中的許多節點以及其中蘊含的許多情感旋律,學生理解起來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困難。于是,我找到了一些珍貴的關于沙漠、駱駝的紀錄片等影像資料,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在建立了這樣的視覺場景后,學生才能對這首歌有更加直觀的感知和領悟。
五、總結
音樂能夠給人帶來美的感受,能夠陶冶情操、愉悅心情,所以學習音樂可以大大地豐富學生們的生活。尤其是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今天,音樂在人們的生活中顯得越來越必不可少。因此,以美施教,以樂育人,做好初中音樂核心素養教學有了更加彌足珍貴的意義,教師必須改變觀念,重視音樂這一學科的教學。
參考文獻
[1]端木萍萍.以美施教以樂育人——淺談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J].當代音樂,2017(18):35-36.
[2]唐錦梅.感悟音樂的魅力——關于培養初中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探討[J].北方音樂,2018(7):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