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國民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致使中國人民對教育的程度越來越重視。黨中央十九大的召開更是提出了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依據,必須準確把握教育改革發展的歷史定位、明確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貫徹教育改革的發展要求。把中國共產黨的十九大會以報告的精神扎實的落實到每一項能夠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實踐措施上,并且在實踐過程中要時刻緊密結合“兩步走”的教育改革戰略部署方案,把握好教育改革的發展步伐,改革步伐過大將導致現有的科技是水平跟不上理想預期效果,改革步伐過小將導致教育的改革進程緩慢,達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快速引領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要全面實施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務,著力于促進中國的教育公平化,不斷增強支撐振興教育改革發展的潛在能力,深化教育體制的改革創新,全面加強現代化新中國教育系統黨的建設。
【關鍵詞】新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5-0001-02
引言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黨的十九大內容豐富,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意義影響深遠。深刻領會國家戰略部署,能夠科學謀劃和扎實推進教育改革發展[1]。所以,正確認識和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非常有意義的,能夠促進我國教育改革良好發展。在信息化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以及在不斷推進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使得我國的傳統文化在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向來都是注重學生的教育工作,在新課改的教學思想提出后,更是出現了百家爭鳴式的教學方法,伴隨著時代的交替更換,中國的新生代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可謂是知之甚少,秉承著傳承傳統的原則,對現有的教育模式進行合理的改革創新顯得十分重要。當前,我們要深入學習并貫徹當的十九大精神,主動的去適應現代化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做到與經濟社會的聯系更加緊密。教育的改革應當善于抓住機遇,深化改革的創新,敢于攻堅克難,要努力提高辦學的治校能力和人才綜合能力的培養水平,加快培養更適合高速發展的現代化綜合型建設人才。
一、教育改革的歷史任務以及重要的任務
(一)堅持按新發展理念推進教育改革發展
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我黨和政府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意在通過科技的力量來改變我國各個領域,促進我國能夠持續健康的發展。基于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教育改革發展之際,還要注意堅持按照新發展理念來推動教育改革,也就是認真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等,借助科技等手段來為教育事業開創新篇章。
(二)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自信
十八大以來國際國內局勢動蕩較大,這使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面臨諸多問題。對此,我國各地教育系統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以新時代為背景,以新思想為核心,積極推動教育改革,其中包括進一步完善教育體系,積極建設現代化教育體系;提出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逐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推進教育共給側結構性改革等舉措,彰顯了教育服務能力,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條件。而這一系列教育改革舉措的實施,使得受教育人數增多、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以上就更加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自信[2]。
二、科學謀劃和扎實推動教育改革發展
(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著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在現代化的今天,國家和社會對復合型人才、創新型人才及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這充分說明了當代教育應當著力于促進學習者全面發展[3]。基于此,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教育改革發展之際,應當注意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便持續推進教育改革。為此具體的做法是,加強德育教育。加強素質教育,也就是將先進技術積極融入到教育教學之中,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有效性的教育,提高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基本實踐動手能力等,促進學生全面綜合實力的良好發展;嚴格查處義務教育學校變相選擇學生行為,規范民辦中小學校招生行為[4]。
(二)提高教育保障能力,打實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為了能夠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保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新時代背景下應當注意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也就是正確認識到現階段我國教師存在的不足之處,制定可行性較高的教育、考核、監督、獎懲機制,促使教師能夠做到自我約束、自我成長、自我完善。另外,還要對教師開展針對性的培訓活動或者學習活動,促使教師能夠持續不斷的接觸新知識、新技能,豐富自身知識水平、提升自身職業素質等,構建優秀的教師隊伍。
(三)堅持按新發展理念推進教育改革發展
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我黨和政府始終堅持科學發
展觀,意在通過科技的力量來改變我國醫療、軍事、教育、經濟等領域,促進我國能夠持續健康的發展。基于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教育改革發展之際,還要注意堅持按照新發展理念來推動教育改革,也就是認真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等,借助科技等手段來為教育事業開創新篇章。
擴大和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加強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積極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推進內地民族班混班教學;加大各項政策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教育的傾斜力度,逐年增加對民族教育的經費投入;加強少數民族學校標準化建設;提高內地民族班教育管理服務水平。
三、結語
確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我國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是良好的。當然,要想真正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良好發展,需要能夠緊緊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展望教育改革的方向、實施戰略,以便進一步確定教育改革的任務。進行教育的特色化改革能夠幫助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更符合我國對于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能夠強調學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認同,讓學生成長為對國家社會有用的高素質人才。如果教育要在新時代中謀求發展,關鍵靠改革創新,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要充分地激發改革創新這一強大且持久的動力[5]。歷史上每一次重大的改革創新都會給教育事業的發展灌輸了嶄新的活力與經久不衰的動力。在現代教育模式與現代經濟社會的不斷互動發展過程中,陳舊的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了,但是新的問題又接二連三的出現,只有徹底貫徹新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教育模式的改革創新才能不斷增強國內教育水平,更好的為新時代國家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高水平人才[6]。
參考文獻:
[1]唐國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教育改革發展[J].現代教育管理.2017(11).
[2]張立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教育改革發展[J].黨建.2018(07).
[3]李曉廷.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2018(11).
[4]朱衛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教育改革發展[J].江蘇教育.2017(11).
[5]梁傳志,杜芳.高校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模式、內涵與特征——基于三所大學的改革文本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3).
[6]程恩富,劉偉.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理論解讀與實踐剖析[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