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霄 趙昕 宋庚鑫
摘 要 該文分析了師范專業認證的意義,圍繞認證的核心理念,探討了生物師范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構、課程結構的調整、教學質量的監控與保障,以及師資隊伍的打造,以期為新時代地方高校師范專業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 專業認證 地方院校 生物師范專業
中圖分類號:G652?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1.01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ignificance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discuss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e adjustment of curriculum structure, the monitoring and guarantee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building of teaching staff,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major in local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local college, biology teacher major
2014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開展師范類專業認證試點工作的通知》,在江蘇、河南和廣西等省率先開展師范類專業認證試點工作。[1]2017年,教育部正式出臺《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標志著國家開始啟動師范專業認證工作,也意味著師范專業認證已經成為教師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是促進普通高校不斷提升師范生培養質量,推動學校教學質量內涵式發展的必然。[2]
師范專業認證工作現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主管,認證的核心理念是“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因此,師范專業認證的關鍵在于對學生專業知識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用人單位對專業人才的教育滿意度、對專業持續改進的要求是否貫穿教育教學的各環節,從而達到培養出社會發展所需的師范專業教育人才的目的。[3]
近年來,由于國家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養人才轉向應用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上工科專業的招生數量,限制了原有師范專業的招生規模,尤其是生物師范生,教師崗位市場需求小,就業前景不樂觀,招生數量持續下滑,這些對生物師范專業的建設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隨著國家啟動師范專業認證工作,加上高考“3+1+2”的選考模式,勢必會帶來生物專業師資的大量匱乏,如何建設好生物師范專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已經成為地方院校師范專業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
1 以產出導向重構專業課程體系
生物師范專業的就業定位是中學生物教師,這就要求高校師范專業培養的人才必須滿足中學生物教學的要求,能夠勝任中學生物教師崗位。因此,必須了解中學生物師資的規格要求,研究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形勢,在此基礎上重構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學生物學課程與教學的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形成“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等核心素養,[4]這就對中學生物教師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在關注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培養的同時,還要強化學生探究能力及社會責任感的培養。那么對未來教師——生物師范生培養也必須具備優良的文化修養和強烈的責任心,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科學教學研究能力,這就要使專業的課程設置、培養路徑、技能訓練、素質養成等以達成這一目標展開。
結合國家生物科學專業類教學質量標準,生物科學師范專業可以圍繞“三核一重”構建專業課程體系。“三核”是基礎知識核心課程體系——生物科學及相關學科知識技能(“植物學”“動物學”“生物化學”等理論及實驗課程);教育教學核心課程體系——教育學及相關學科知識技能(“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等課程);個人素養核心課程體系——涉及專業品格、人文修養、身心素質等各學科知識技能(“國學經典”“大學體育”“教師職業道德”等課程)。“一重”則是指三條核心課程體系都離不開,還必須突出強化培養的實踐研究重點課程體系,包括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畢業論文、教師教學研究等課程。
2 以學生中心優化專業課程結構
“三核一重”的專業課程體系需要根據各自特點建構不同的課程結構來支撐,同時還要考慮“為學生”的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基礎知識核心課程體系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思維和實驗探究能力,包括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兩個維度,因此可以以“模塊+平臺”方式切分構建。將主要訓練學生科學思維的課程組成學科教育模塊,涵蓋學科基礎平臺如“大學數學”“大學物理”“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等,和學科擴展平臺如“生物統計學”“發育生物學”等。將主要發展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課程組成專業教育模塊,分設專業基礎平臺和專業方向平臺。專業基礎平臺包括“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等理論及相應的實驗課程。專業方向平臺增加應用技術和深入學習的課程,例如“基因工程”“生物技術制藥”“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等,突出了“寬、厚”的專業核心課程學習特點,同時也適應了當前非傳統師范生的培養要求。
教育教學核心課程體系以從教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為主,“教育學”“心理學”“中學生物教學論”“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學生物學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班級管理”“三筆字技能訓練”“簡筆畫技能訓練”“教師口語技能訓練”等課程貫穿學生培養的大學四年生活,尤其是三筆字、簡筆畫、教師口語等技能訓練課,連續四年不斷線,保障師范生通過“實訓真練”穩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達到畢業從教“零對接”。
個人素養核心課程體系則堅持“精選”的原則,選取一批種類齊備、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通識課程,例如國學經典、邯鄲地方文化等傳統文化類課程,以及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的思政教育課程開展教學,彌補理科師范生文化素養的不足。在教學內容上也要精簡、高度集中,聚焦學生的基本人文素養培養,讓師范生從大學第一個學期開始就直接進入經典文化、堅定信念的狀態,為后續職業自豪感和責任感的培養奠定良好基礎。
“一重”的課程體系要結合實踐,在教學活動中融入綜合技能的學習、練習和提升。從2年級開始每學期都開展教育見習活動,每學期都有不同的側重點,從觀摩中學教師上課、批改作業試卷、課下輔導、監考,逐步過渡到微課制作、出卷命題、探究實驗設計、教研研習、班主任帶班等工作,讓師范生體會中學教師的基本工作范疇和標準,再進一步通過一學期的教育實習錘煉從教技能,最后在大四以畢業論文創作展現師范生綜合的教學科學研究能力,完成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3 以持續改進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持續改進是確保師范生培養達到既定目標的有力質量保障前提,師范認證的核心理念也強調要將認證結果應用于改進教育教學、推動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提升,[5]這些都反映了持續改進機制在專業建設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而持續改進機制的建立需要有相對完善的內部監控和外部評價,并且要引入信息技術,包括監控、評價、反饋等各環節的信息收集、編碼、計算、分析、傳遞等,通過大數據的分析提供改進優化方案,[6]做到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到學生培養獲得學習成效,通過教學質量內部監測的常態化,以及畢業生持續跟蹤反饋的外部評價反作用于教學全過程,促進專業反思,并進一步改進專業培養目標,優化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培養方案、課程實施、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管理與服務等的完善,調動各類教學資源圍繞學生中心開展教學育人工作,如此建立的“監控—評價—反饋—改進”師范專業教學質量保障循環體系,才能適應新的高等教育發展形勢,有效地完成未來教師的培養任務。
4 以專業發展打造師資隊伍
專業認證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要使開設的課程與培養目標都要對應起來,凸顯課程對培養目標的價值。在課程實施上,教師不能“以教定學”,而是要“以課定教”、“以學定教”,這就要求專業必須優化師資結構、打造高效合理的師資隊伍,根據專業發展目標和人才培養規律對課程理念、課程結構、課程教學方法等進行全面的改革,[7]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系統。在當前的新形勢下,不僅要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還要提高教師指導教育實踐的能力,才能使對師范生的培養達到目標要求。而地方師范院校往往缺乏具有基礎教育一線經驗的師資,不能夠有效地參與教育實踐教學工作,因此,在師資隊伍的建設上要重視高校教師與基礎教育的良性互動,鼓勵教師參加基礎教育工作,與基礎教育教師協同搞教研,為基礎教育教學研究等提供服務。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從基礎教育學校聘請有資歷的一線教師,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課程體系的構建、部分教育教學核心課程的授課、師范生的教育見習及教育實習等實踐指導工作。此外還應注重對在校教師的培訓工作,按照專業的發展方向制定詳細的計劃,引導鼓勵教師圍繞專業發展提升知識技能水平,以培養優質的師范生。
*通訊作者:趙昕
基金項目: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1412055);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2018GJJG525)
參考文獻
[1] 田騰飛,任一明.高校師范專業認證的總體設計及時間探索[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69-74.
[2] 姜亞洲.教師資格認證國考制度下師范生專業使命感的異化[J].高教論壇,2019.3:29-31.
[3] 曹玉珠,謝鴻全.工程教育與師范教育專業認證體系比較研究[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9.2:11-15.
[4] 周海英,李才生,莊娟,等.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求出發構建生物科學(師范)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2019.9(1):49-55.
[5] 胡萬山.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下教師教育改革的意義與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7:25-28.
[6] 楊世偉,錢潔.大數據下本科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2019.5:30-33.
[7] 王志蔚.地方本科高校課程體系轉型待解的五個問題[J].教育探索,2017.307: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