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理實施激勵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德育教育整體質量至關重要。本文主要針對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同時,詳細探討了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過程中可實施的激勵策略,希望可以為有關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 班主任? 德育教育? 激勵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5.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1-0213-01
引言
隨著新教改的不斷深入,德育教育具有的重要性越來越高。在開展小學德育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的作用十分重要,經由多種有效的激勵策略,使班主任德育教育實效性充分發揮出來,不僅能夠大幅度提升班級整體管理質量,對促進學生未來發展也存在積極影響。
一、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存在問題分析
基于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實踐進行分析,現如今,多數小學在具體開展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激勵策略的完善性較為缺乏,具體而言,個別學校缺乏設立專門的教學制度以及激勵制度等,在開展德育教育時,單純依靠班主任的主觀判斷,大幅度提升了德育教育的局限性,致使其實效性無法充分發揮[1]。
同時,尚未建立起相應的德育組織。我國接觸小學德育教育的時間較短,多數院校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正確認識,未在學校中設立專門的德育組織以及專門的激勵制度,個別開設了德育教育課程的院校,也只是借鑒其他院校的成功經驗,在教學形式及內容上的設置缺乏創新,無法滿足當代德育教育的基本需求,致使所開展的德育教學始終無法取得優良成效。
二、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
(一)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德育自律
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過程中,應用多種激勵策略的主要目的為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德育自律,促使學生的自覺性大幅度提升,進而可以養成優良的品德素質。從本質意義上來講,上述做法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從主觀層面上,認同德育自律,同時,可將其良好的體現在日常的行動中,養成較高的自覺意識。小學班主任在具體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應注重采取合理手段,激發學生參與興趣,促進其參與積極性提升。
例如,可以組織“人人能當班主任”的活動,鼓勵學生積極、踴躍的參與到活動中,嘗試以班主任的身份管理班級,不僅有助于深化其對德育的理解及認識,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以及責任意識,使班集體更團結。針對活動過程中,表現優越的學生,教師應予以適當的表揚或者其他獎勵等,有助于引導學生養成優良的德育自律意識,提升班級管理的整體質量,促進師生、生生間的和諧關系[2]。
(二)保證激勵策略的有效性及真實性
具體開展德育教育時,小學班主任應重視確保各種激勵策略具備較高的有效性及真實性,如此一來,才可以將德育教育及激勵策略的實效性良好的發揮出來。同時,所實施的激勵策略應存在可對學生造成觸動的職能,這是德育教育應用激勵策略的基本條件。合理、有效的激勵策略可引導學生在正確理解各種德育知識、養成優良的道德素質,同時,有助于學生樹立起良好的自覺、參與以及規則意識,班主任有必要對其提起高度重視,并對其加以有效利用。
例如,班主任可選擇在家長會或者班會期間,經由各種激勵策略,開展德育教育的深化操作,如,對一些日常表現優良、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生活中團結同學的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在儀式感較強的氛圍中,學生更容易獲得成功體驗,如此一來,不僅達到了觸動學生心靈的目的,對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養成優良的行為習慣均具有積極意義,能夠大幅度提升德育教育的質量。
(三)結合實際生活
小學德育教育的開展需要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可使得各環節教育的實效性更好的發揮出來。小學班主任在組織各種德育教育活動時,應對學生生活實際加以充分考量,對活動的形式、內容、類型等進行合理設計,并可以積極利用多種有效的激勵策略。同時,也需要確保德育教育的實踐性,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的方式,更好的理解各種德育教育知識。
此外,班主任需要仔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重視將教育和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以達到有效培育學生德育素養的目的。如,可將學生日常團結同學、保護環境等行為納入至期末考核中,引導學生逐漸養成優良的行為習慣,積極學習各種德育相關的知識,有助于大幅度提升德育教育的整體實效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德育具有的價值和作用均至關重要,值得提起較高重視,并采取多種有效的激勵措施,引導學生樹立起優良的人生觀及價值觀,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質量,促進其未來發展。德育教育具體開展過程中,班主任應注重從客觀層面思考相關的各種問題,樹立起現代化的教育理念,以確保教育的有效、合理。
參考文獻:
[1]王艷紅,陳忠.淺論幸福教育之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與策略[J].學周刊,2018(04):171-172.
[2]陳琰.心育與德育的整合——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實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7(18):187-188.
作者簡介:
安梅芳(1971年11月-),女,甘肅人,漢族,大專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賞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