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如霞 王志強

摘 要:現如今,科技飛速發展,社會物質基本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開始追求精神境界。于是,文化創意產品開始出現。它作為時代新興起的產業,與市面上功能性商品的不同之處便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文化創意產品用傳統文化作為底蘊,不僅能增加產品本身的價值,更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蘇繡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作為傳統手工藝術,紋樣生動逼真,從古至今都不曾改變。[3]將現代文創與非遺蘇繡進行結合,使產品不僅具有文化價值,更具有時代意義,并且可以充分地滿足當代人的消費需求和審美眼光。
關鍵詞:蘇繡紋樣;文化創意產品;文化內涵;傳統文化;時代性
一、“互聯網+”時代加速文化產業創意產品開發的價值與意義
1.“互聯網+”時代文化產業創意產品開發的迫切性與必要性
文創產業指的是將文化與創意相結合而形成的新的產業。從本質來看,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用個體的創造力,將文化產業與傳統產業相結合,以此來增加傳統產業的文化價值。在“互聯網+”時代,文化創意產品成為了大眾群體與歷史、文化溝通的橋梁。加速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不僅能夠從中尋找經濟價值,亦可找出其文化價值與現代藝術結合的共鳴所在。
2.蘇繡紋樣中的文化價值分析及應用于文創產品的可行性
蘇繡發展至今,已經開始以畫入繡,即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之上加入西方的繪畫元素以及現代藝術的光影手法,從而形成了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獨特風格。由于傳統的手工蘇繡需要大量的時間和人力,且無法滿足市場需要。因此,衍生而出的文化創意產品可以更好地被大眾所接受。蘇繡在實現其功能性的同時,也應當融入它的藝術特征,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進入現代市場,才能在歷史的大舞臺上得以傳承和發展。
二、蘇繡圖案選樣題材具有豐富的寓意,體現出極強的民俗性
蘇繡制品中蘊含著大量祈福得祿的吉祥符號,構建民眾日常生活中約定俗成的符號體系。從單面繡發展到雙面繡,然后到雙面異形異色繡,一件件繡品本身不僅僅凝聚著濃郁的地域風情與特色,更成為傳統文化的載體,世代流傳。蘇繡紋樣凝聚著源自生活又超越生活的美,集實用性和藝術性于一體,本質上更是維持物質生活的生產勞動向追求精神享受的文化藝術創造的跨越。
蘇繡紋樣題材十分豐富,涉及人文自然、林園亭臺,只要寓意吉祥,具有認知教化和情感寄托功能,都可繡在數寸綾緞和布帛之上[8]。蘇繡紋樣多用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彰顯對崇高道德品質的追求與向往。如借助梅、蘭、竹、菊四君子形象來表達超凡脫俗的隱逸志向;借助青菜、蘿卜相依相伴,寓意清白做人,體現出在“市隱”文化的浸潤中,民眾以安寧為尚,不貪戀自輕的獨特心態。蘇繡選樣的題材中亦會將客觀物象化為吉祥的藝術形象。古代男子多會隨身攜帶飾品,上面的紋樣更是各具匠心。由于“筆錠”與“必定”諧音,便將筆與金、銀錠相組合形成的紋樣繡于物品之上(如下圖1),以此來祈盼科舉考試可以一舉成名;或繡有蘆葦與螃蟹相組合而成的紋樣(如下圖2),被賦予“一甲傳臚”之義?,F如今,市場上蘇繡圍巾、旗袍、錢包以及繡鞋較多,大多是向大眾展示著蘇繡獨特技藝技法,真正能稱上文創產品的作品并不多。而在文化創意產品中運用蘇繡,繡出具有時代脈搏的作品,并取吉祥之寓意,更能夠凸顯出蘇繡創意產品的價值所在,也不會產生與傳統文化相駁的問題。
觀念性的符號,熏陶著人們的精神生活。蘇繡紋樣中的寓意是大眾生活中耳濡目染的事情,這一深入大眾日常生活中的世俗性是一種接近現實生活的寫實之美,一種對人的本性作自然描述的直白之美,將此應用于設計之中能夠激起廣大受眾情感上的共鳴。
三、不同情境下的蘇繡圖案各不相同,呈現出豐富的文化符號
中國的傳統文化符號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傳統紋樣是設計中常用的文化符號,簡單明了的紋樣較好的迎合了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愿望和訴求。中華文明很長一段時間都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們的文化基礎也是我們不斷發展,走向世界的基礎,在現代社會中也更應該實現它新的價值。在設計中,傳統文化符號的應用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一味的為了懷舊或傳承,而是在借鑒和汲取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之上實現創新。
蘇繡在生活中的運用十分廣泛,其文化符號在婚禮慶典中更是多有應用。牡丹是花中之王,寓意吉祥繁榮;鳳凰是百鳥之王,象征恩愛和諧。[8]因此,新人多會身穿“鳳穿牡丹”的繡花襖,盤金繡的大紅裙,用來象征新婚夫妻百年好合、萬年長青。包括新房布置的紋樣中的文化符號都飽含百年好合、鸞鳳和鳴、多子多福之意,顯得格外珍貴美好。除此之外,婚禮中云肩的應用也十分常見。[6]云肩是一種裝飾肩部的服裝配飾,其紋樣多源于自然,如人物神仙、花蟲魚草等。雖裝飾紋樣多有不同,款式也各種各樣,但主題都圍繞祈福、求子、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方面。
文創就是截取式放大一些文化的藝術特征,使之具象化。[2]因此將蘇繡紋樣進行一定的設計分析,經過提煉、強化以及重組,使其與現代視覺審美形象相契合,進而合理的運用于設計中,賦予產品濃郁的傳統藝術韻味,創作出傳統文化與現代氣息相結合的作品。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所用到的裝飾性的胸針(如上圖3)、手鏈、耳墜,以及布貼、掛件、腰帶等配件,也可以通過刺繡紋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現代設計中,將繪畫與刺繡相結合,即部分用繪畫形式呈現,其中最精致的部分用蘇繡加以表達,或者將珠飾與刺繡相結合,即在蘇繡制品之中點綴精美的珠飾,這樣可以使作品更加美觀。
四、蘇繡紋樣發展中的平面性和抽象性在當代設計中的創新性應用
蘇繡以“精細雅潔”著稱,蘇繡紋樣的巧,除了巧喻,以象征性紋樣傳達文化內涵,獲得精神或情感方面的效果外,主要體現在構圖形式上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以及現代創新所表現出來的平面性和抽象性。
蘇繡用品分為實用類和欣賞類,實用品多指如椅搭、床裙之類的服飾,家居,小件等。欣賞類蘇繡則是用來擺設和觀賞的刺繡,取徑于書畫,從閨閣中脫胎出來,以消遣怡情為主要目的,畫繡相彰。在近代,傳入中國的西畫,在透視、比例、分色等方面對蘇繡產生巨大影響,誕生出新繡種,因此許多珍貴的畫卷都成為了創作的極好題材。無論是欣賞品還是實用品,刺繡圖案都需稿本。畫稿的設計需深得蘇繡風格特色的要領,構圖工整,疏密得當,色彩典雅。通過蘇繡技藝將繪畫作品繡于布帛之上,不僅能夠實現作品豐富的色彩,表現出不同形象的不同質感,而且能夠使平面作品具有更強的視覺沖擊力,從而使作品長久的流傳在世,讓人們通過一種符號化的文化體驗來認識中國文化。
五、與現代生活緊密融合,優化蘇繡紋樣文化傳播性的設計模式
蘇繡流傳至今,已逐步融入人們的生活,在現代家居、服裝、產品等方面都有所涉及,蘇繡紋樣的運用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寄托。在高速發展的今天,蘇繡在對外傳播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多元化的時代,中國傳統文化已經不能止步于博物館展覽、拍賣行拍賣、藏家收藏等傳播模式。而蘇繡的傳承基本局限在了技藝中,現在要做的是將它更加的年輕化,更多地探討文化與跨界的合作,能夠讓年輕的一代看到新的蘇繡的形態,從而更愿意去接近它。為了滿足消費者多層次的文化需求,文化衍生品成為了新型的文化傳播方式。[9]高科技時代下,數字化技術已經進入人們的生活圈,給人們帶來了新的視覺感受。人們開始利用電腦來操作蘇繡的紋樣。與傳統手工刺繡不一樣的是它在滿足現代人們的需求的同時,也可以通過自由創作,表現出視覺效果。這樣不僅能使紋樣更加的多樣化,也實現了在信息時代的突破,增加文化創意產品對人的沖擊力。
六、總結
無論是作為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外傳播,還是作為古老的文明進行自我傳承,蘇繡都已刻上了時代的烙印,見證著不同時代的文化與審美。所謂衍生品,并不是換個載體,再進行刺繡。而是工藝師跟產品圖案的設計師以及產品外形的設計師進行合作,通過對紋樣的靈活運用,使其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往昔與當代的思想碰撞形成了新的藝術想象,使我們期待跳脫蘇繡的傳統印象,讓人們在觸及蘇繡的每一細節時,重新獲得認知與啟發。
參考文獻:
[1]王欣.蘇繡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創新研究[J].現代絲綢科學與技術,2018.33(05):26-27+30
[2]李鳳華.傳統民族文化符號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綠色包裝,2019(06):66-69
[3]馮雨.略論蘇繡藝術的現代傳承價值[J].藝術教育,2016(10):158-159
[4]陳璇、王也.現代文創與蘇州非遺傳承的策略研究——以蘇繡文創為例[J].時代經貿,2018(09):98-99
[5]王騮.當代蘇繡藝術文化研究[J].漢字文化,2019(12):164-165
[6]李曉魯、盧瑞瑤、張蘆、徐方.分析中國傳統服飾云肩的色彩意象[J].智庫時代,2019(33):248+250
[7]史雯華.傳統蘇繡的新傳播——以《感知蘇繡》展覽為例[J].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報,2019(03):88-91
[8]李明、沈建東.《蘇繡》.譯林出版社,2015.08.03.978-7-5447-2653-5
[9]陸盼、金妍、曹小華.蘇繡在古現代服裝的應用及數碼蘇繡的展現[J].紡織科技進展,2018(04):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