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林林?韓爽



摘 要:本文立足于大數據發展的新時代背景,說明了數據在高校圖書館進行專業學科服務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數據不僅是驅動學科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學科發展現狀的重要體現。鑒于此,本文以吉林大學化學學科為例,對化學學科的相關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此了解并展現學科發展現狀,為圖書館進行學科服務奠定基礎。
關鍵詞:文獻計量;化學學科;數據分析;Web of Science
數據是21世紀最重要的信息資源。新媒體聯盟(New Media Consortium, NMC)2017地平線報告中指出,科研數據管理(Research Data Management)服務是圖書館未來業務拓展的新方向。隨著數據管理和服務新模式的出現,數據的作用和影響將會日益顯現。對圖書館而言,如何有效地收集、組織、挖掘和利用一個學科的科研數據,不僅是圖書館發展的新任務與新挑戰,更是圖書館新時代學科服務能力的重要體現。數據既是驅動學科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一個學科發展狀態的重要體現,因此,本文通過對吉林大學化學學科相關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此了解學科的發展態勢,進而更好的為學科用戶提供服務。
1 數據來源
Web of Science(WOS)是大型綜合性、多學科、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數據庫。其中著名的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歷來被公認為世界最權威的科學技術文獻索引工具,能夠提供科學技術領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SCI不僅可以從文獻引證的角度評估文章的學術價值,還可以迅速方便地組建研究課題的參考文獻網絡。發表的學術論文被SCI收錄或引用的數量,已被世界上許多大學作為評價學術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因此在WOS上進行數據的收集和分析,能很好的反映學科發展的現狀和態勢。
本文研究數據選取吉林大學化學學科被WOS收錄的科研文獻,另外根據國家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化學學科的高校排名(表1)選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以及南開大學三所大學作為橫向比較分析的參考,因此利用WOS平臺進行高級檢索,檢索時間范圍為2009-2018年,檢索式分別為AD=Jilin Univ, Coll Chem, AD=Peking Univ, Coll Chem&Mol Engn, AD= Tsinghua Univ, Dept Chem, AD=Nankai Univ, Coll Chem,數據庫選擇所有數據庫,檢索結果分別為6071條,3697條,7768條和1956條。
2 研究方法
文獻計量分析是應用統計學手段對某一學科或者某個研究領域進行系統、客觀、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快速了解相關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1]。具體實施方式是采用web of science提供的統計功能及Microsoft Excel對采集的條數據進行整理、統計和比較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歷年發表文獻量數量分析
文獻數據總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定時期內科研成果的產出數量,通過在WOS上按照限定條件檢索到2009-2018年間吉林大學化學學科發表文獻6071篇,其中97.43%(5915篇)為研究論文,其余依次為綜述、會議論文及摘要等。
圖1直觀展示了2009年到2018年間包括吉林大學在內的四所高校化學學科發表文獻數量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到四所高校化學學科發表文獻數量主要都呈現逐年遞增的變化,說明四所高校化學學科的科研活動日益活躍,科研成果產出數量也在穩步增長。從十年間發表文獻總量來看,吉林大學化學學科發文總量僅少于清華大學位居第二,因此從科研成果數量上來看,無論與同等學科排名的高校還是比其排名靠前的高校相比都有一定的學科優勢。
3.2 文獻引用與影響分析
平均引用次數和H-index是衡量研究機構某一領域學術成就的常用指標。H-index中的H代表“高引用次數”( high citations) ,它是指一名學者發表h文獻,被其他論文至少引用h次,H-index越高,文獻影響力越大。因此,該指數既反映了其科研產出數量,也反映了文獻的引用次數,可以比較準確地反映學者的學術成就[2-3]。H-index提出后經過各國學者對其應用的不斷探索,使其評價對象從對學者擴大到對學科、學校、機構乃至地區國家為單位的科研群體,這也為我們衡量高校某一學科的科研水平提供了參考指標。筆者通過WOS數據庫提供的針對檢索結果進行引文分析報告功能對上述四所高校在2009-2018年內發表文獻的引用情況進行了匯總分析,結果如下:
1)吉林大學化學學科文獻引用情況分析。吉林大學化學學科在研究期內發表文獻的被引頻次總計為125200次,去除自引為114033次,每項平均引用次數為20.62次,H-index值為124。圖2為吉林大學化學學科按年份文獻被引次數,可以看到隨著每年發表文獻量的遞增被引次數也在逐年大幅度增加,本文數據統計截止到2019年8月,此時發表文獻在2019年被引次數已經達到20585次,僅低于2017和2018年,可以預見到2019年底被引次數將遠超2018年再創新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吉林大學化學學科科研成果文獻的高質量。
2)四所高校化學學科文獻引用對比分析。對四所大學化學學科檢文獻引文分析匯總如表2,研究發現清華大學化學學科的四項指標均居首位,可見其科研學術影響力極高。南開大學化學學科雖然在發文量上遠不如其他三所大學,但其平均被引用次數(28.61)卻位居第二,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南開大學化學學科科研成果質量相對較高。而吉林大學化學學科雖然在發文量上分別是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的二倍和三倍之多,但H-index(124)卻低于北京大學(129),平均引用次數(20.6)更在四所大學中排位最低,可見吉林大學化學學科在這兩項指標上體現出其科研水平仍有較大的努力空間。
3.3 期刊分布分析
1)總體分布分析。2018年湯森路透《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中化學學科期刊共596種。吉林大學化學學科2009-2018年發表科研文獻的來源出版物共685種,其中278種3980篇來源于化學學科期刊,可見吉林大學化學學科發表的科研文獻在化學類期刊上分布相對比較集中,不足總數的一半。因此在未來科研文獻期刊發表上可以拓寬視野,著眼于未刊登過的期刊,增加發表概率。除去278種化學類期刊外,其余大部分為交叉學科類期刊,說明吉林大學化學學科科研成果文獻類型中交叉學科仍占有一定比例,也是化學學科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2)期刊分區分析。JCR對每個學科按照期刊的影響因子高低進行了分區,影響因子排名前25%的為一區,平均分為Q1-Q4四個區。
根據JCR(2018),對吉林大學化學學科文獻發表來源于化學類期刊(278種)的分區總結分析發現(表3),文獻主要集中發表在Q1及Q2區,其中Q1區種類最多為99種1957篇,沒有進入分區的僅三種。在考察期內,所有吉林大學化學學科發表的文獻中約32.2%的科研成果刊登在化學學科Q1區期刊上,所占比例較比其他分區高出很多,說明吉林大學化學學科的在本領域科學研究上有較高的影響力。
表4分別列出了發表文獻量排名前20位的化學類期刊,其中發表數量在前三位的期刊分別為RSC ADVANCES,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CHINESE,以及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發表篇數均達兩百篇以上,三個期刊發表文獻總數量比例達12%以上。從期刊分區來看,文獻發表量前20位的期刊中屬于Q1區的期刊有11種,但是前三位期刊均不在Q1區內,因此學科發展仍有很大上升空間。從期刊所屬國家來看,英國期刊種類最多有8種,其次是美國4種,中國僅兩種,這說明在選擇期刊發表優勢上,中國期刊遠遠低于國外的期刊。
4 小結
本研究通過吉林大學化學學科2009-2018年在WOS發表的文獻數量分析、文獻被引次數相關分析以及發表文獻期刊來源統計分析三個方面來剖析吉林大學化學學科當前的發展現狀,并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化學學科作為橫向比較參考。研究發現吉林大學化學學科在科研文獻發表數量上有很大優勢,說明吉林大學化學學科在本領域的科研活動能夠保持積極活躍的狀態,影響力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從平均被引次數及H-index值上分析,與同級別院校學科科研文獻質量還存有差距,仍需不斷努力提升發表文獻的質量。從期刊來源分析來看,吉林大學化學學科在本領域及交叉學科領域都有積極的科研活動表現,這也反應出化學學科未來發展方向的一個重要趨勢。從化學類期刊來源中可以看到吉林大學化學學科雖然在文獻發表數量上Q1區所占比例最大,但卻并沒有絕對的優勢,這與上面文獻被引頻數分析相呼應,說明無論在學科科研水平上還是科研成果文獻發表質量上吉林大學化學學科都需要不斷努力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日芬.文獻計量法與內容分析法的綜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
[2]張詩博.2004—2008年國內圖書館學研究高被引論文的統計與分析[J].情報科學,2011(3):387-390.
[3]王玉芹,徐倩,王晶靜等.基于ESI的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論文計量分析研究[J].農業科技管理,2015(8):31-35.
作者簡介
馮林林(1986-),漢,女,長春,碩士,中級館員,研究方向:數據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