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決策研究關注的是人們如何做出決策。在心理學和經濟學領域,研究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關于決策的發展也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本文主要說明了以往學者對決策發展進行的研究,以及影響模糊決策發展的因素。
關鍵詞:模糊決策;發展特點;影響因素
決策對人的一生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數決策,都是在不確定的情境下進行的。因此,人們在進行決策評估判斷的時候,往往會根據以往的相關經驗和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決策。
1 模糊決策的概念
模糊決策的概念最初是由Knight提出的,他把不確定性決策分為風險決策和模糊決策。模糊決策是個體在一種完全模糊的狀態下進行選擇,即對事件發生的概率和結果都是未知的。愛荷華博弈任務是模擬真實生活中的模糊決策能力的重要范式(Bechara等1994)。
2 模糊決策的發展特點
有的研究者認為,隨著年齡增長呈線性發展。Crone和他的同事們的一系列研究證明,6-12歲的兒童無法避免不利選擇;而13-15歲的青少年,他們習得了選擇優勢牌的能力,但是劣勢牌的選擇仍多于成年人。也有研究者發現僅成年人能夠做出優勢選擇,而兒童和青少年對避免不利牌的選擇較為困難。
然而,Smith等(2012)的研究與上述不一致的是,優勢選擇的能力與年齡之間不是呈線性相關的,而是符合U型曲線的增長模型。研究中選取了年齡范圍在8-17歲的122名兒童和青少年,完成了愛荷華博弈任務,結果發現,12歲的青少年的劣勢選擇的傾向明顯高于兒童,13歲至17歲優勢選擇的能力在不斷地增強。
3 模糊決策的影響因素
3.1 模糊決策與工作記憶的關系
Duijvenvoorde等(2012)證明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的負荷是否會影響優勢選擇的能力。結果發現,減輕了工作記憶的負荷,年齡較小的兒童也能夠做出優勢選擇。最近的研究認為工作記憶可以預測兒童的決策表現。研究者讓一組被試只完成兒童賭博任務,另一組的被試在完成賭博任務之外,為了增加工作記憶的負荷,同時還要回憶在前四次實驗中難過的表情的數量。結果在雙重任務條件下,在任務的后期階段才出現優勢選擇,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在控制條件下的CGT比在雙重任務條件下的表現較好,僅僅出現在年齡較大的兒童身上。
3.2 模糊決策與推理能力的關系
Huizenga等(2007)選取三個年齡段的被試(兒童,青少年和成年人)。通過對最后60次選擇每張紙牌的數量進行分析,認為是由于使用了不同的規則導致決策的發展性差異,即使是兒童也能夠使用比例推理規則,傾向于選擇懲罰頻率低的紙牌,但是他們不能使用進一步的規則做出優勢的選擇。另外,Schiebener和Brand(2016)選取了210名被試(年齡范圍在18歲至86歲)進行發展性的研究,發現老年人的決策能力的降低與認知功能有關,包括推理能力。
3.3 模糊決策與抑制力的關系
大多數研究者都認為抑制力與模糊決策之間不存在相關。Hooper等(2004)使用IGT任務,讓所有被試完成go/nogo任務測試被試的反應抑制能力在所有的任務中觀察到發展性的差異,但是并未發現抑制能力和IGT的表現之間存在著相關。
關于模糊決策的發展特點仍然是存在爭議的,有的研究者認為模糊決策能力,隨著年齡增長,呈線性發展;有的研究者認為呈曲線發展。另外,關于影響模糊決策發展的因素,目前并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因此,未來的研究,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對這一領域進行研究,比如使用不同的決策任務,或者使用縱向研究的方法。
參考文獻
[1]Bechara,A.,Damasio,H.,& Anderson,S.W.Insensitivity to future consequences following damage to human prefrontal cortex.Cognition,1994,50(1-3),7.
[2]Crone,E.A.,& Molen,M.W.V.D.Development of decision making in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evidence from heart rate and skin conductance analysis.Child Development,2007,78(4),1288–1301.
[3]Hooper,C.J.,Luciana,M.,Conklin,H.M.,& Yarger,R. S.Adolescentsperformance on the iowa gambling task: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ecision making and 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4, 40(6),1148–1158.
[4]Duijvenvoorde,A.V.Age-related changes in decision making:comparing informed and noninformed situation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2,48(1),192-203.
[5]Smith,D.G.,Xiao,L.,& Bechara,A.Decision making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impaired iowa gambling task performance in early adolescence.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2,48(4),1180.
[6]Huizenga,H.M.,Crone,E.A.,& Jansen,B.J.Decision-making in healthy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explained by the use of increasingly complex proportional reasoning rules. Developmental Science,2007,10(6),814–825.
[7]Knight,F.H.Risky,uncertainty,and Profit. Boston:Houghton-Miffiin.1921.
[8]Schiebener,J.,& Brand,M...Age-related variance in decisions under ambiguity is explained by changes in reasoning, executive functions,and decision-making under risk. Cognition and Emotion,2016,1-9.
作者簡介
許盼盼(1990-),女,漢族,河南省鄭州市人,碩士研究生,心理學碩士,江西師范大學心理學專業,研究方向:腦與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