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騫
摘 要:在小學階段,識字教學是學生學習語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學生開啟學習的基礎。漢字是由祖先創造出來的,每一個漢字都孕育著他的造字道理。教師在開展識字教學時,就可以抓住漢字的這一字理特點進行識字教學,既能激發學生對識字學習的熱情,又能幫助學生在識記過程中不斷培養識字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化內涵與底蘊。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字理教學
學生在學習漢字時,可以通過挖掘漢字的造字依據和構字原理來更好地區分與學習、鞏固漢字。教師在開展識字教學時,不能僅僅機械式的教會學生生字的字形,更重要的是從生字的字音、字形、字意來進行教學。幫助學生通過分析漢字之間的結構以及從古至今的演變規律,來更好地了解漢字的本質。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對識字的能力,同時也能幫助教師提高識字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一、追本溯源,借助圖文調動識字熱情
在傳統的識字教學中,教師通常是照本宣科式的對學生進行機械式的講解。長此以往下去,學生會對這樣的課堂感到單一、乏味,逐漸降低對識字學習的興趣。教師通過開展字理識字可以啟發學生挖掘生字的構字規律,通過對漢字的字理分析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激發學生的識字樂趣[1]。
在開展字理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漢字從古至今的字形演變過程通過視頻的形式,用生動形象的畫面展示在學生眼前,同時再配上有趣的小故事,既能提高學生的象形思維能力,同時也可以抓住學生心理的特點,更加高效地幫助學生識記生字,掌握的生字的規律與含義。低年級的學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強、貪玩的這一心理特點,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抓住這一特性開展多元化的識字活動,調動學生對識字學習的興趣與熱情。例如,教師在教學“兔”這一個漢字時,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出示一張小兔子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這只兔子的耳朵、頭、身子和尾巴。緊接著教師再為學生出示“兔”這個生字的篆體字到正楷字的演變過程。學生就能夠清晰地觀察到“兔”這個字是一個象形字。“兔”上面的撇是兔子的耳朵,下面的方框是兔子的身子,最后的一小點是兔子的短尾巴。在這樣的識字教學中,課堂氛圍逐漸高漲,學生對生字的好奇心也被激發出來,在內動力的驅使下,學生對識字的興趣以及效果就會更高。
二、分析字形,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
識字作為學生學習的一切基礎,教師在開展識字教學時,必須要明確傳授知識并不是教育的目的。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幫助他們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還能夠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來認識更多的生字,學習更多的知識[2]。教師在開展自理識字教學時,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對生字追本溯源來掌握生字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等不同的造字方法,從而更好的識記更多的生字。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形聲字時,就可以先引導學生弄清形聲字的構字特點。例如在學習“媽”這個生字時,首先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是左右結構。形聲字既有形旁又有身旁,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得出,右邊的馬是身旁,左邊的女是形旁。形旁表意,“媽”也就是代表了女性的意思。當學生通過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學習了“媽”這個生之后,此時就可以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去學習更多同類型的生字。例如,“嗎、碼、螞”。學生對生字的本質進行挖掘后,就能夠在今后的學習中觸類旁通,逐漸提高自身對識字的能力與水平。除此之外,教師在開展自理識字教學時,還可以通過借助多媒體的形式,為學生創設多元化的識字課堂,以此來激發學生對識字的興趣,幫助學生由原本的被動識字逐漸轉變為主動識字,這樣學生的識字能力以及識字效率也會更加高漲。
三、辨別區分,減少錯別字出現概率
對于小學生而言,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通常會出現錯別字的情況。此時教師通過開展自理識字教學就能夠減少以上情況的發生。例如,學生在學習同音字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漢字的字形來區別與辨析。 學生通過學習漢字的字理,既能了解漢字的字音、字行和意思,同時還能在今后的寫作中更加準確的運用漢字。例如,“象與向”的學習。學生在學習“象”這個生字時,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出示這個字的古今演變過程,引導學生了解“象”這個字是由古代的象形字演變而來,它的字形正是大象的樣子。 學生在學習方向的“向”時,教師可以啟發學生通過聯想將“向”與房屋窗戶相聯系,從而更加準確的區分這兩個字。當學生在寫大象的象時就能馬上浮現出“象”的象形字,這樣就會減少出現錯別字的概率。
教師在開展識字教學時,即使發現學生通常會出現錯別字的情況,也要深入研究學生主要是錯在哪里,在哪方面還沒有準確地掌握與辨析。只有教師深入了解后,才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漢字的深刻印象,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如棉襖的“襖”左邊是衣字旁。學生在寫字時通常會出現漏掉一點的情況,此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出事衣字旁的演變過程,由衣服的樣子變為偏旁。再幫助學生聯想棉襖與衣服有關,此時學生就能夠更加深刻的認識這個生字。在今后的書寫中也會減少重犯的幾率。當學生真正掌握字理識字這一學習方法后,也能為自己今后的語文學習提高質量與效率。教師通過歸類識字的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挖掘同一類生字的相似規律,提高學生對漢字的運用能力。例如,當教師教學“蟲”這一生字之后,就可以對蟲字進行拓展遷移,引導學生認識蟲字旁的生字大多與昆蟲有關,例如,蜻、蜓、螞、蟻、蜘、蛛。當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遇見蟲字旁的字時,自然而然就會與這個字的字意相聯系,從而更好的區分與掌握漢字。
四、總結
教師在開展字理識字時,不能僅僅只教會學生實際字形,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對生字進行分析,從而獲取漢字的規律與蘊含的依據。學生在不斷地學習中,也能積累屬于自己的識字方法。
參考文獻:
[1]王娉婷. 運用字理教學,提高識字教學的實效[J]. 新教師, 2017(3).
[2]王懷玲. 運用字理教學 提高識字效果[J]. 新課程(中), 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