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海賓
摘 要:數學這門學科是小學生必學的科目,社會發(fā)展的迅速,為教育的變革帶來了重大的發(fā)展機會。在新課改革背景下,教育也逐漸發(fā)展成熟,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結構化教學模式越來越重要。數學的思維教育對于每個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只有在教育中成長才能走向更好的未來。本文將針對結構化教學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評價;教學效率
目前,社會已經完全進入了信息化時代,社會順應了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教育也在逐漸地信息化,小學數學教學必須開展創(chuàng)新化模式,教學課堂必須進行反思性模式,對結構化板塊進行剖析,找出缺陷從而更好的彌補。更多的是將信息化的科學有效技術運用到學習中,改變教學模式,有利于提升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度。也促進了課堂的實踐性,有效的利用課堂資源,并且進行運用整合促進學生的學習發(fā)展。
一、連續(xù)
學生學習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過程,需要有連續(xù)性,根據學生的特點來分析在學習過程中所需要的,教師更多的是要去掌握學生的不足之處,了解其情況,再制定出學習目標與教學計劃。
1.起點連續(xù)。每個學生的起點都不同,因為都生長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學習基礎也存在著差異,想要做到起點連續(xù)性,教師更多的是要提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依據整體的學習需求來構造完整的知識體系,找到學生困惑的根本,從起點出發(fā),扎實學習基礎。
2.元素連續(x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扎實基礎,還要將難題逐個擊破,對于小學生來說更多的是利用數學來解決相關實際問題,可以對每個模塊進行結構化框架設計,這樣不僅有利于小學生簡單理解,還能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背乘法口訣這塊,不能死記硬背,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到數字之間的規(guī)律,更多的是與現實聯(lián)系可以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針對小學生不能直接灌輸思想,需要不斷引導他們的數學抽象思維,從而給學生聯(lián)系想象的空間,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來完成目標計劃,不斷地去提升小學生對數學的思考問題能力。
3.目標連續(xù)。教學都有一個目標,但是如何在不同的學生群體中將學習目標連續(xù)在一起是一個難題,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導致的學習成果也有差異。因此,教師對于教學內容必須進行串聯(lián),每個內容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有學習目標性,每個板塊都是數學結構的一部分。
二、關聯(lián)
1.內容關聯(lián)。教師可以多采用相關性的內容融入教學過程中,小學生需要在數學中開拓自己的思維,加強邏輯性的培養(yǎng),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機會,逐漸的挖掘學習潛力[2]。例如:在學習分數的板塊中,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發(fā)面包,然后分組進行切割,通過做游戲輸贏來決定占比,讓學生在黑板上自己寫下分數的形式,再解釋表達的含義,從而理解分母與分子各自的不同。這樣的課堂互動方式不僅為數學課堂添加了活躍的氛圍,還提供了更多的拓展機會。
2.活動關聯(lián)。學生在課堂中不僅要動腦,更多的是身體協(xié)調性統(tǒng)一融入學習中,最有效的教模式就是活動教學。因為課堂中,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數學需要的是思考,不是理解了課本理論知識就可以做題,還需要去練習。上課期間小組可以討論互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方法關聯(lián)。數學本就是有結構化,一部分沒懂可能導致后面的知識難以理解,當時做了例題不代表會舉一反三,所以學生需要在練習中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學會用自己的思維模式去解決問題,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最有效直接的辦法就是多做例題,從中發(fā)現數學的規(guī)律,找到最簡便的方法提高解題效率。
三、循環(huán)上升
1.練習循環(huán)。練習在學習的過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將知識基礎進行鞏固練習,題型需要有新穎性,能夠體現基礎知識還能對學生進行舉一反三的練習。在學習過程中,結構化教學備了系統(tǒng)化,有框架知識點,所以在不斷的反復練習循環(huán)中,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發(fā)現尋找問題的機會,在練習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根據難題知識點進行消化再次的去練習,直到真正理解為止。這不僅是一個環(huán),還是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考驗。
2.總結。學習就是一個不斷反思的過程,數學具有思維邏輯化,在結構化方式學習下,不斷的去總結反思,可以逐漸的掌握知識整體。一個單元并不是一個個體,都是與其他知識相關的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每個板塊結束都要去總結,讓學生將已學的知識進行整合分析,再從新的角度出發(fā)學習新知識,不斷的反復進行整合數學的結構框架,拓寬學生的獨立思考空間。例如:教師可以在加減乘除運算的每章節(jié)學完進行模擬測試,然后讓學生對照答案互相進行評分,綜合評估學生的近期不同的學習狀態(tài),進而再進行深刻反思學習成果的原因。這不僅是對優(yōu)秀學生的肯定,更是給能力較差學生進步的空間,深刻反省自己的錯誤從實際出發(fā)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3.拓展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更多的是要把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學會使用批判性思維看待數學問題,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可以有效的拓展學生思維能力,加強學習的自主性。
四、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學必須采用結構化教學,不僅能夠推動教育模式的轉變,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積極主動找出結構化知識框架,不斷反思性學習,從而學會學以致用。教學需要不斷的反思性學習進步,總結經驗,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這不僅關乎到學生的知識提升,更是教學結構化方式的改進一個過程。
參考文獻:
[1]顏春紅.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課堂過程評價解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8.
[2]鄭云芳,吳蓮芳,田甜,等.讓學引思背景下小學數學結構化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C]//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