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晨晨 孫智 袁星星 陳新 黃璐 蘇若成
摘要? ? 鮮食大豆是江蘇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在江蘇蔬菜生產種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來市場上品種參差不齊、栽培技術不配套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戶種植的積極性。本文依據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新審定的鮮食大豆品種蘇新6號生產試驗中的經驗,研究集成了其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包括選種、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等方面內容,以期為該品種的高產種植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 鮮食大豆;蘇新6號;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 S565.1.048?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7-0035-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鮮食大豆營養豐富,是南方地區普遍受歡迎的蔬菜。江蘇省是全國春播鮮食大豆的主產區之一,其生產主要供給國內各省市場需求和出口海外,全省常年種植面積4.67萬hm2以上。露天春播鮮食大豆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播種,6月下旬至7月上旬收獲,產量在10.5~13.5 t/hm2之間,鮮豆莢上市時,田間收購價一般在3~4元/kg之間,產值在30 000~52 500元/hm2之間。因其效益可觀,近幾年來春播鮮食大豆種植受到江蘇省農戶的青睞。蘇新6號是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2019年新審定的春播鮮食大豆新品種(蘇審豆20190007)。2019年安排在江蘇省2個點開展試種,試種面積各2 hm2。
試種點一:泰興黃橋鎮南沙村,種植規模2 hm2以上,播種時間3月17日左右,地膜覆蓋,施用三元復合肥750 kg/hm2,花期補充1次復合肥150 kg/hm2。開展壟作栽培,窄壟,每壟種植2行,行株距43 cm×30 cm,每穴2.92株苗。病蟲害防控方面,在植株分枝期防治蚜蟲1次,初花期和末花期各治理豆莢螟1次。7月1—3日田間采收,每株莢數平均29.2莢,每莢粒數平均2.18粒,百粒重平均77.3 g,產量13.5 t/hm2以上,田間收購價4元/kg。
試種點二:南通如東縣大豫鎮強民村如東縣豐潤蔬菜專業合作社,種植規模2 hm2,播種時間3月15日左右,單層地膜覆蓋,施用三元復合肥600 kg/hm2,花期補充1次復合肥150 kg/hm2。開展壟作栽培,寬壟,每壟5行,行株距40 cm×30 cm,機播每穴平均留苗1.87株苗。病蟲害防控方面,在5—6月分別防治蚜蟲2次,治理豆莢螟3次。7月1—3日田間采收,每株莢數平均37.4莢,每莢粒數平均2.53粒,百粒重平均78.7 g,平均產量11 250 kg/hm2以上,運入市場,收購價4元/kg。
2019年在江蘇地區多點種植表現優異,現將該品種試種階段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 特征特性
該品種出苗較快,苗期生長勢較強,出苗至青莢采收期為80 d左右。白花灰毛,葉卵圓形,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株高35~40 cm,主莖節數8~10節,單株分枝1~3個,單株平均結莢22.2個,標準莢率68.4%。標準莢為331.9個/kg,莢長5.6 cm、莢寬1.4 cm。平均百粒鮮重87.1 g。鮮食口感香甜柔糯。抗倒性較好,綜合性狀優良。
2? ? 高產栽培技術
2.1? ? 精選種源
江蘇地區7月適逢“梅雨”季節和臺風氣候雙重影響,空氣濕度大,不利于大豆種子生產,因而蘇新6號等春播大豆品種不適宜自留種,以購買為佳。購買的種子需要是前一年新生產的種子,且產區通過檢疫部門檢疫,種子飽滿圓潤,沒有紫斑、病毒病斑等現象伴隨。種植前曬種2~3 d,根據地區情況可考慮播種時進行拌種,包括根瘤菌、化肥和農藥皆可以[1]。
2.2? ? 適時播種
早春播種受溫度影響很大,江蘇地區南北差異明顯,不同區域播種時間不同。同時,大豆品種各自耐鹽能力也有所差異。蘇新6號大豆品種耐寒能力較好,在蘇中地區可3月中旬露天播種。為防止后期受到澇害的影響,播種可采取壟作穴播方式播種,穴不宜過深,株行距以30 cm×45 cm左右為宜,每穴播種4~5粒,用種量120~150 kg/hm2。播種后覆蓋1層透明地膜,四周壓實,以增加地溫同時保濕,能有效地促進出苗。幼苗的子葉頂土后,選擇天氣晴朗的日子撕破薄膜,讓幼苗進一步生長。如在蘇南地區種植,環境溫度略高,可提前5 d左右播種;蘇北地區溫度低的情況下,需要延后10~15 d播種更為合適[2]。
2.3? ? 田間管理
幼苗出土后及時間苗,每穴留苗2~3株,可以3株為多,留苗18萬株/hm2以上。出苗后如遇到連續陰雨天,則需注意預防草害發生。同時,種子頂土至幼苗生長階段,注意鳥害、鼠害等發生,爭取一播全苗。5月左右盛花期時注意預防干旱,及時灌溉,防止落花落莢現象發生。
早春播種鮮食大豆,因為前期溫度偏低,生長緩慢,后期環境溫度上升后留給營養生長的時間較短,因此植株普遍偏矮。為充分把握營養生長時間,前期基肥很重要。蘇新6號大豆品種適合在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壤中生長,可以耐大肥,前期一般土壤中可施三元復合肥225~375 kg/hm2,在開花期視情況噴施磷酸二氫鉀1~2次,并補施復合肥150 kg/hm2,保證豐產所需肥量[3]。
2.4? ? 病蟲害防治
春播大豆種植過程中,早期低溫,病蟲害發生較輕;中后期開花鼓莢至采收階段,溫度開始回升,個別時期還會出現短期高溫,同時受江南地區“梅雨”時期影響,病蟲害發生較多,需及時進行防控。田間蟲害以蚜蟲、煙粉虱為主,除了影響植株生長外,主要危害還是傳播病毒病,需及時防控[4]。
2.5? ? 適時收獲
蘇新6號鮮食大豆品種正季種植,收獲期在6月底至7月初,采摘期約為7 d。鮮食大豆需要在豆莢飽滿時及時采收,防止后期衰老影響豆莢商品性。該品種人工采收和機械化采收皆可,為保證鮮莢的質量,采收后需盡快上市或進行冷藏處理。如需長期保存或加工出口,則需盡快安排冷凍保存為佳。
3? ? 參考文獻
[1] 劉敏達,聶文艷.北方大豆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9(21):27.
[2] 鄭龍.菜用大豆品種興化豆1號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9(8):33-35.
[3] 周同心.安徽宿州夏季大豆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農業工程技術,2019,39(23):73.
[4] 孫婷,伏廣成,王東,等.灌云縣蛋白專用大豆高產優質栽培技術規程[J].農業科技通訊,2019(5):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