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促進思維發展是數學的學科特征,又是數學教學的價值追求。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促進小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課題組以教學方式為研究對象,聚焦思維發展的過程和特點,從激勵學生思維發展和提升學生思維品質兩個維度系統建構促進數學思維發展的教學方式。以主題研究的方式,不斷豐富、創新,逐步形成一系列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行之有效的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數學思維;課堂教學;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89-0015-03
【作者簡介】張秀花,江蘇省揚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揚州,225000)數學教研員,正高級教師,江蘇省數學特級教師。
現代數學教學論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如何以有效的教學方式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課題組扎根課堂教學實踐,持續進行發展小學生數學思維的教學方式變革研究,聚焦小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的過程和特點,從數學思維發展的環境建構和數學思維品質的提升兩個維度對教學方式進行深入系統的探究,不斷豐富、創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能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教學方式。
一、利于數學思維發展環境建構的教學方式研究
數學思維的發展與深化離不開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和自主評價。因此,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的教學方式也一定是有利于建構這樣的學習環境的教學方式。通過課題研究,課題組形成了有效情境式、游戲化、生活化、對話式和自主評價式等多種類型的教學方式,旨在營造促進思維發展的積極的教學環境,通過課題研究引導教學方式在課堂實踐中不斷改進完善。
1.激發思維生長的情境教學方式。
為改進課堂實踐中情境教學的實效,在提升學習興趣的同時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課題組開展了基于有效情境創設的教學方式專題研究,編寫了一批優秀的情境創設案例并進行分析總結,開發了以“激發思維生長”為目標的多種情境教學方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方式有:問題情境引發思考——從生活情境中提出有意義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探究;知識情境優化認知——與學習內容緊密結合,在情境中體現知識的本質和結構,深化理解和認知建構;活動情境鼓勵創新——以生動的情境激勵學生大膽開展嘗試活動,并在活動中主動創新;實踐情境主動建模——引導學生參與進行相類似的多種情境創編,促進數學模型建構和實際運用,等等。
2.促進思維碰撞的“多維對話”教學方式。
蘋果與蘋果交換,得到的仍然是一個蘋果;方法與方法的交換,卻可以得到更多的方法,因此交流對話、頭腦風暴成為發展思維,特別是創新思維的重要方式。課題組以“多維對話”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課堂對話教學方式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師生平等對話、生生互動對話、團隊分享對話、以及綜合式對話等多種對話教學方式,促進課堂學習方式的改變,構建師生平等、同伴互助、團隊共學的合作共贏的學習環境。
3.聚焦主體認知的評價教學方式。
與記憶、理解、應用等低階思維相對應,分析與評價是高階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發綜合與創造思維的基礎。如何讓學生更自覺主動地參與評價,學會對自身學習活動和思維過程進行反思、剖析與評價,進而自覺改進創新,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特別是高階思維的重要途徑。課題組通過對評價教學方式進行專題研究,創新系列舉措:個體反思,整理思維過程;目標調控,發展元認知;作品互評,批判性思考;項目考核,綜合創新等一系列評價教學方式,推動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促進學生自我監控與調節等元認知能力的提升。
二、促進學生數學思維品質提升的教學方式研究
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不僅要關注學生不同層次思維的形成與發展,更要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為此,課題組從提升學生數學思維的品質維度,針對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與深刻性、獨立性與批判性、邏輯性與敏捷性等品質提升進一步開展了課堂教學方式變革研究。
1.問題引領的教學方式。
提問是數學課堂中的重要教學方式,因為問題的發現、提出、分析與解決的整個過程都有數學思維的伴隨,既是思考的對象,又是思維發生與發展的載體。課題研究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不斷改進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方式:從教師提問到師生共同發問,變被動思考為主動思考,提升思維的獨立性;從封閉問題到開放問題,變閉合思維為發散思維,提升思維的廣闊性;從課上研究延伸到課前、課中、課后連續研究,提升思維的深刻性。
2.激發爭論的教學方式。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創新并運用多種激發學生爭論的教學方式。如教學中經常將學生不同的結果或思路展示出來,引導學生進行爭論,從而自主發現知識的本質,并在此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批判性接受,也在爭論過程中學會有理有據的思考和表達,發展思維的邏輯性。如教學中有意安排結構不良的問題或有矛盾的觀點,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不能解決或產生認知沖突,進而勇敢地質疑和提出自己的想法,與教師、書本進行爭論,促進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3.技術融入的教學方式。
為了給學生更多自主探究和選擇的空間,提升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廣闊性、靈活性與創造性,課題組還開展了技術融入為主題的教學方式研究。通過現代多媒體技術和網絡平臺等技術融入,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想要探究的問題、可以與同伴或教師進行多維同步的互動交流、能以不同的形式生成或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等。通過技術融入教學方式的廣泛運用,課堂教學更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實際需要、給學生更多樣的探究路徑、更廣闊的創造空間。
在聚焦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的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結合教學內容,扎實有效地開展系列研究主題活動,積累了大量翔實的課題研究資料和豐富的課題研究成果。系統建構了行之有效的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的教學方式,顯著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益。同時,還積累了大批典型課例和課題研究論文,不僅有效促進課堂教學變革,更促進了師生素養的共同提升。
【專家點評】
課題選題重視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聚焦小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并以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研究為抓手,契合當前教育實際需要,有利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和學科育人目標的真正落實。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教學研究不斷強調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的重要意義,推動教師理念的轉變,將基礎知識的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和思維能力的發展辯證地統一起來;同時,從構建積極的思維環境和提升思維品質兩個維度進行教學方式類型劃分研究,成為課題研究方式的創新之舉,使得指向發展小學生數學思維的教學方式的建構與研究更為系統全面。同時,聯系課堂教學實際,開展各類教學方式的專題研究活動,將教學方式研究活動進一步細化落實,形成了更為具體、易于操作的多種教學方式,使教學方式的改進與創新更具針對性和實踐性。課題研究過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式與研究成果不僅為教學方式的理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大量翔實的研究資料,也推動了教學方式的系統建構與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化、豐富。
從實踐層面上看,基于小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的教學方式研究,立足課堂教學實際,以具體的教學方式為研究對象,為切實有效地促進小學生數學思維發展找到了可行的實踐路徑。同時,教學方式的研究與變革,必然推動教師對課堂教學活動和行為的研究與變革,進而以教師教的方式的變革促進學生學的方式的優化,是對課堂教學改革深水區具有實質性價值和推廣意義的行動研究。另一方面,教學方式的變革研究始終以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為目標,從外在環境的構建到內在思維品質的提升,聚焦學生思維發展的實質和過程,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為中心的研究宗旨,所形成的豐富教學方式、典型課例和課題研究論文等大量翔實的研究資料,為課堂變革實踐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可復制可借鑒的行動方案和研究方法。
課題研究,使教師更關注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與研究,理論聯系實際,在探究與實踐中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方式的選擇、運用與創新,自覺提升課堂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效益顯著提升。為研究活動的順利開展,課題組引領一線教師積極開展與研究主題相關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既促進了教師專業技能和教科研素養的提升,也使課堂教學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思維的發展,充分發揮了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有效落實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整體目標。
——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劉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