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君 劉明芳
【摘 要】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實驗小學把勞動教育納入“大美”學生培育的全過程,積極探索學校“勞動塑美”的勞動教育模式,創新機制體制,實行知行合一,促進了新時代小學生勞動精神的培育與形成。
【關鍵詞】勞動教育;價值觀念;校本課程;系列活動;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40-01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95-0017-03
【作者簡介】1.陳慧君,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實驗小學(江蘇鹽城,224100)校長,高級教師,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2.劉明芳,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實驗小學(江蘇鹽城,224100)副校長,高級教師。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著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我校以課題“新時代小學生勞動精神培育路徑的創新研究”為抓手,積極探索“勞動塑美”教育模式,創新各種勞動教育的路徑,確保學生們在動手實踐、出力流汗中,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技能,形成良好勞動習慣,培育學生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
一、重塑“勞動最光榮”的價值觀念。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背景下,培養小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精神、勞動技能和勞動習慣都將成為我們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重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我們首先要在思想上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價值觀念。勞動創造了人類,勞動創造了一切,沒有勞動,就沒有幸福的生活。對于全校師生而言,必須牢牢樹立勞動光榮的信仰與理念。
1.勞動故事引領。
我們精選了20個勞動小故事,分別從“童話小故事”“勞模小故事”“身邊小故事”“外國小故事”四個方面根據一至六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改寫,讓學生們在勞動課上、班會課上進行閱讀、感悟,明白“勞動最光榮”的道理。
2.勞動模范教育。
說身邊的人說身邊的事,最能讓學生產生深刻體會。班級中的勞動小能手、校園中的勞動小模范、社區里的勞模精英,都是我們用來引領學生們熱愛勞動的典范人物。我們定期組織各年級活動,將這些勞動模范請上前臺,讓他們談談自己的勞動體會和勞動做法,在感染熏陶中,讓學生們明白勞動者的平凡與偉大。
3.勞動規范要求。
勞動者最美麗,勞動者最可愛。在勞動課上,教師會引導學生認識勞動教育的重大意義,提出明確的勞動觀念,倡導學生按具體的勞動要求去做。班主任還會在班級管理中輔以檢查、督促,通過勞動教育的規范要求讓學生重塑起“勞動最光榮”的價值理念。
二、研發實施“勞動塑美”校本課程
我校的培養目標是“大美”學生,我們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勞動展示美、勞動體悟美、勞動創造美三大篇章,研發出我校的勞動校本教材——“勞動塑美”,指導開展勞動教育。學生在系統的學習中與勞動相識、與勞動相知、與勞動相約、與勞動相惜。
“勞動塑美”勞動實踐指導手冊從勞動價值觀的樹立、勞動實踐的要求、勞動創造美的不同角度進行編寫,在勞動實踐部分,我們明確了教學目標、活動設計、工具使用、考核評價,還提出了安全保護的要求,對師生的勞動實踐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1.設置勞動教育課程。
學校專門安排了每周一課時的勞動課,用于勞動教育的活動策劃、技能指導、練習實踐、總結交流等。學校還提出了小學生每天參加勞動的時間不少于30分鐘的要求。除此之外,學校每學期都設立為期一周的勞動節,在專題講座、主題演講、勞動技能競賽、勞動成果展示等活動中,通過集體勞動強化勞動教育。
2.各科滲透勞動教育。
勞動可以樹德、增智、強體、育美,勞動教育一定要與各科教學充分融合、有機滲透。學校提出了勞動教育整合各科的教學要求,明確各科教學時要充分認識本學科教材內容與特點,有機滲透勞動教育內容,如道德與法治、語文、英語、藝術等學科中融入勞動觀的學習與影響,數學、科學、體育等學科中注重培養學生勞動中的科學態度、規范意識、創新精神等。
3.開展勞動實踐活動。
勞動教育與學生的個人生活、校園生活與社會生活有機結合時,學生們就會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在豐富的勞動體驗中提高勞動能力,深化對勞動價值的理解。學校組織學生開展家庭勞動曬一曬、校園勞動我能行、社會勞動我參與等多種系列活動,讓學生們動起手來、動起身來、動起腦來,在勞動實踐活動中愛上勞動。
4.強化勞動文化。
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校園文化的建設離不開勞動文化。近年來,我們提出了“閱讀悟美”“勞動塑美”“行知煥美”的學生文化建設要求。我們通過校園里的環境布置強化了勞動塑美的重要性,通過勞動課程、勞動活動、勞動評價等強化了勞動塑美的實踐活動,通過成果展示、勞動素養監測強化了勞動塑美的效果。
三、開展“我們愛勞動”的系列活動
開展勞動教育,培育勞動精神,重在活動中學習、體驗。我們開展了“我們愛勞動”的系列活動。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由低到高,正常開展,堅持不懈。在家庭勞動、校園勞動、社會服務中,形成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讓學生們在勞動中養成勤勞、堅定、奉獻、創造的勞動精神。
1.正常開展日常家務勞動。
日常家務勞動主要是培養學生們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學校發出了家庭生活勞動的倡議書,還提出了每日打卡的要求。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在家完成各種生活勞動,并讓家人拍照發往朋友圈。這一做法,既是任務,又是展示,更是相互鼓勵和督促,一個月的堅持幫助學生掌握了相應的勞動技能,養成了勞動習慣。
2.大力開展校園勞動。
將各班級的衛生管理工作分配給每個學生、每月一次全校的衛生大掃除人人參與、“丟棄的垃圾我來撿”等各種校園勞動,讓學生們明白,我們是學校的小主人,學校的環境衛生由我們來保持。校園勞動激發了學生們的愛校愛家愛勞動的情懷,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們在勞動中共同成長。
3.積極開展服務性勞動。
服務性勞動,主要是增強學生的服務、奉獻的勞動意識。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們走進社區、走進社會,開展各種服務性勞動,如傳統節日走進敬老院幫助老人打掃并送上祝福,如配合文明城市創建走進社區發放宣傳冊并打掃社區死角,如與父母親一起參與志愿者活動等,幫助學生們養成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基本素養。
四、構建“勞動最美麗”的評價體系
開展勞動教育后的激勵評價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對勞動的認識與熱情。“班級勞動小能手”“家務活動我最能”“最負責的勞動者”“最有愛心的勞動者”這些榮譽稱號推動了勞動教育的活力開展。勞動課堂中的及時評價、學段中的總體評價、勞動素養的養成評價構成了學生勞動教育的評價體系,提升了勞動教育的成效。
1.榜樣激勵。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校每學期都會選評若干“勞動小能手”,通過對這些勞動小能手的宣傳,激發大家學先進趕先進的熱情,激發大家熱愛勞動、創造性勞動的激情。
2.先進班級示范。
各班的勞動教育開展情況及成效,成為學校評選勞動先進班級的主要依據。學校每學期評選出各年級的勞動教育先進班級,并將這一結果作為文明班級評選的重要依據,以表揚、獎勵優秀班級,讓它們成為各年級各班級勞動教育的示范。
3.優秀家庭垂范。
家庭中的勞動教育如能正常開展,必將有利于孩子們勞動觀念、勞動精神、勞動習慣的形成。為了鼓勵家長們充分認識到家庭勞動教育的重要影響,并積極行動起來,學校每學期組織了“百名優秀勞動家庭”的評選活動,并通過直播、上電視臺等形式擴大其影響力,帶動全體家長積極參與。
通過近幾年的勞動實踐,我們在收獲勞動教育成效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例如:有些教師、家長的思想沒有統一到加強勞動教育的認識上來,他們怕孩子們的勞動影響了學習成績;對小學階段勞動教育的認識不清晰,如小學是否應當以體力勞動為主,以形成初步的勞動技能,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還有勞動教育的師資和設施場地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和研究,掌握勞動教育的規律,引導學生養成勤奮、執著、堅持、創新的勞動精神,為將來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