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
摘 ? ?要: 課外閱讀是小學生學校教育以外的重要活動,社會、家庭都意識到了課外閱讀的重要作用,家庭是保障小學生課外閱讀的關鍵因素。家庭對小學生課外閱讀質量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課外閱讀興趣的啟蒙由家庭教育開始,課外書籍主要由家庭提供,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主要依靠家庭的支持和監督,課外閱讀評價的實施由家庭完成,課外閱讀內容理論與實踐相聯系由家庭提供保障。
關鍵詞: 家庭 ? ?小學生 ? ?課外閱讀
閱讀是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的活動。隨著社會的發展,只要學好學校的知識就能滿足未來發展的觀念已經不被人們認同,課外閱讀受到提倡和支持。國家對小學生課外閱讀提出要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規定整個小學階段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45萬字,并對每一學段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做出明確規定。小學階段的特點為小學生課外閱讀提供了條件。同學前階段和中學階段相比,小學階段學生的識字量極大增加,閱讀能力逐步提高,最重要的是在校學習時間不長,家庭作業量相對不大,課外學習時間最充裕,能夠保障課外閱讀的實施。
小學生課外閱讀質量受諸多因素影響,學校、家庭、社會都起到不同的作用。有的家長在孩子課外閱讀問題上依賴社會和學校,認為周末的時候去公立圖書館和書店看看書,聽老師的推薦讀了幾本書,就能達到課外閱讀的目的,忽視家庭的作用,不愿意買書,不愿意參與孩子的閱讀。研究表明,兒童書籍量、家庭存書量、母親的閱讀態度、父親對中國名著的閱讀興趣、家庭是否有書櫥和父親的受教育程度對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產生較重要的影響[1]。在我國現有社會條件下,家庭是實施課外閱讀的最佳場所,家庭教育是實施課外閱讀的最佳途徑,是保障課外閱讀質量的關鍵因素。
一、課外閱讀興趣的啟蒙由家庭進行
從人的心理發展特點看,人的閱讀興趣從出生時起就已經開始培養。著名知覺學家吉布森(Gibson)曾經指出:早期嬰兒由知覺和注意指引的行為在沒有任何學習的情況下就可以產生[2]。人格心理學家阿爾波特(Allport)認為興趣是一種“自主性功能”,處于動機的最深水平,可以驅策人去行動,早期嬰兒對外界新異刺激的反應就是由興趣這種內在動機驅策的身體運動興趣,從嬰兒出生以機體的功能表現出來,嬰兒的看、聽、發出聲音和動作都是興趣情緒激起和指導的[3]。由此可見,人從出生開始就有了探索外部世界的興趣,為閱讀興趣的培養提供了可能性,閱讀興趣的培養應該從這時開始。
現代社會提倡早期閱讀,很多發達國家都很重視兒童的早期閱讀,并把早期閱讀定義為0—6歲學齡前兒童憑借豐富的色彩、圖像文字或成人形象地講讀理解讀物的一種活動過程[3]。從這一定義可以看出,兒童的閱讀活動從出生就開始。早期閱讀對于兒童認知能力、非智力因素、人格健康的塑造都有重要的積極影響。兒童0—3歲這段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兒童閱讀興趣的啟蒙、養成只能由家庭進行。
嬰幼兒時期的閱讀概念很寬泛,玩書、撕書,家長看書、指讀、講故事都屬于閱讀的范疇。研究發現,幼兒閱讀興趣、閱讀習慣令人擔憂,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喜歡閱讀”的僅占被調查總數的30.1%,而“一般”的占59.8%。許多幼兒愛“聽”家長講故事,不喜歡自己“閱讀”故事,因而每天“纏著家長要求講故事”,能夠自己“一頁一頁認真仔細翻看”的僅占調查總數的3.5%[4]。因此,提高幼兒閱讀興趣要從家庭做起。
二、課外閱讀的書籍主要由家庭提供
小學生獲得課外圖書的途徑很多,家庭、學校、社會都會提供大量的圖書。學校有圖書館或圖書室,社會上有大型的圖書館、書店。從我國目前實際情況看,學校、社會能提供給小學生圖書資源數量的足夠,實際利用的效率難以保障。
孫琳研究了唐山市圖書館小學生閱讀推廣情況,對唐山市圖書館周邊、小學校園和社區的150名小學生和150名小學生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圖書館藏書的確很豐富,但仍有45.3%的小學生偶爾去圖書館或者沒有去過圖書館,在阻礙小學生家長帶孩子去圖書館的影響因素中,46%的家長認為“圖書館離家遠,不方便”[5]。由于我國公共圖書館數量不夠多,服務功能有限,對促進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幫助有限。
學校的圖書館(室)能起到的作用有限。我國在2003年頒布了《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修訂)》,各省市根據本省的實際情況分別制定符合本省實際情況的小規程。王乙竹的研究發現,中小學圖書館建設存在一些問題,南方沿海地區對中小學圖書館的建設明顯高于內陸地區,農村中小學圖書館的建設落后于城市,圖書館藏書量每年都在增加,但沒有實現規程規定的目標,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地區缺少專業的圖書館管理員,圖書館成為安置閑散人員的地方,圖書館數字化建設不完善,不能讓學生充分利用館藏圖書[6]。
有的家長傾向于讓孩子去書店看書。小學生的課外時間主要是家庭作業、玩耍、興趣班,真正去書店的時間不多。并且,書店的圖書數量和種類有限,學生的個別閱讀需求不能得到保障。
在學校、社會資源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家庭能夠且必須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才能真正促進小學生閱讀的發展。中央電視臺“我的一本課外書”節目,2014年入圍全國35強選手的范彥鐸,只有10歲,品學兼優,興趣廣泛,喜愛書籍、閱讀廣泛,熱衷自然科學、歷史文學,每每在閱讀中忘記自我,喜歡在快樂之中學習知識。他自己有三個書柜,藏書三千余本,其中讀過的已經過半[7]。家庭提供的閱讀資源對他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一項對上海8所小學一至五年級1039名學生的調查顯示,家庭環境對孩子影響不小,家庭藏書在50本以上的家庭,兒童一學期閱讀20本以上的比例占到41.2%;家庭藏書量在10本以內的,61.9%的兒童一學期僅讀到5本以下。而且父親的學歷對兒童的閱讀量也有影響,父親學歷在大專及以上和大專及以下的家庭中,兒童一學期閱讀20本書以上的比例分別為34.6%和21.0%[8]。
現代社會的發展為家庭獲得圖書提供了條件,圖書種類繁多,網上購買方便快捷。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有購買大量圖書的能力。由家庭提供圖書,可以節省去圖書館的時間,閱讀中有疑問查閱資料方便,有利于閱讀指導,可以提高閱讀的深度和廣度,提高閱讀質量。家庭提供圖書更適應兒童的個性特點和個體需要,使課外閱讀更有針對性。
三、課外閱讀習慣由家庭養成
習慣是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閱讀習慣是經過長時間逐步形成的具有穩定性的閱讀行為,包括學生的閱讀態度、閱讀興趣、閱讀方式、閱讀方法和閱讀意志等諸多方面[9]。閱讀習慣的構成因素有三個:想閱讀、會閱讀、能堅持閱讀。
想閱讀,即閱讀的興趣,其啟蒙和養成都源于家庭。家庭在教兒童識字的時候就開始了對其閱讀興趣的培養。幼兒園時期,親子閱讀進一步提高兒童對閱讀的興趣。小學階段,小學生在校時間不長,在校期間主要完成學校教育的任務,課后時間由家長監督或者自己安排,課外閱讀書目的選擇、閱讀書目與學生個性特點和個別需求的符合度、對閱讀的監督和指導主要由家庭實施和保障。教師的作用僅限于給學生布置閱讀書目,難以對閱讀過程進行指導、監督、反饋,保證閱讀的質和量。因此,培養閱讀習慣的任務只能由家庭承擔,不能依靠學校。
四、課外閱讀評價的實施由家庭完成
課外閱讀的實施不僅有興趣的激發、資源的供給、習慣的養成,還要有閱讀后的評價。有了評價,閱讀的整個過程才是完整的。評價可以起到診斷、激勵和調控閱讀行為的作用。閱讀評價包括兩個方面:小學生閱讀書目后對閱讀內容的評價和家長對小學生閱讀行為的評價,這兩種評價都只能由家庭進行。
兒童閱讀后,會有感想、疑問、見解需要與他人分享。家長可以參與討論,通過與兒童的互動發現兒童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兒童的錯誤理解,引導兒童運用正確的方式解決問題,發展兒童的思維。可以通過評價兒童的閱讀行為增強兒童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可以將過程與結果相結合,關注兒童閱讀活動中的整體表現,實現閱讀的個性化指導,針對兒童的具體閱讀情況選擇閱讀書目,制訂閱讀計劃。可以培養親子之間的感情,讓兒童感受到父母的關注,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
五、課外閱讀內容從理論到實踐由家庭提供保障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讀書有興趣,會讀書,能堅持,知識就會越來越豐富。僅能記住書本的知識是不夠的,還應該理論與實踐相聯系,增長見識,深化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學以致用,讓自己所學的東西在生活中得以體現,體現學習、閱讀的價值。
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學校是難以保障的。學校教育主要圍繞教師、教材和課堂進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學習活動,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沒有那么緊密,有時甚至出現相互脫離的情況,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機械死板,導致學習生活缺乏生機和活力。
家庭教育是實現理論與實踐相聯系的最佳途徑。當兒童讀書遇到不能理解的知識時,父母可以進行解釋說明,或者引導兒童通過上網查閱資料進一步擴大知識面,培養探究能力。家長通過帶孩子游覽名勝古跡、參觀博物館紀念館等方式讓其對書本知識記得更牢,理解得更透徹,研究興趣更濃厚,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結合。閱讀中發現的好方法可以在實踐中運用,或者解釋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各種科學方面的小實驗可以在家庭中操作并反復進行。閱讀,實踐,再閱讀,再實踐,循環往復,知識螺旋上升,兒童不斷進步,使閱讀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終身學習背景下,課外閱讀不僅是小學生課內學習的必要補充,而且為其一生的閱讀打下基礎。人的培養不僅是學校的事,而且是家長的事。在保障小學生課外閱讀質量的問題上,不能依賴學校和社會,更應該發揮家庭的作用,從兒童出生開始,家庭就應該采取各種方法從各個方面為兒童閱讀的質和量給予保障。
參考文獻:
[1]姜雪梅.家庭因素對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的影響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19.
[2]興趣[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B4%E8%B6%A3/5720174,2018.11.21.
[3]李婉秋.家庭早期閱讀現狀及問題對策調查研究[J].科教導刊,2017(10):191.
[4]早期閱讀[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7%A9%E6%9C%9F%E9%98%85%E8%AF%BB/1785676?fr=aladdin,2016.03.17.
[5]孫琳.唐山市圖書館小學生閱讀推廣研究[D].石家莊:河北大學,2016.
[6]王乙竹.中日中小學圖書館比較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7]2014“我的一本課外書”入圍全國35強選手之范彥鐸[EB/OL].http://kejiao.cntv.cn/2014/06/09/ARTI14022988130 12382.shtml,2014.06.09.
[8]姜麗鈞.七成受訪小學生一學期看書不到20本[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23597,2016.01.22.
[9]劉燁洋,張相樂.小學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10):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