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摘要】目的:探究循證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并發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方法:選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本院接診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均進行介入治療,且治療過程中并發心律失常,將其分成研究組和常規組,每組100例。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采用循證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總有效率、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護理總有效率、護理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循證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并發心律失常患者中應用效果顯著,可明顯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循證護理;護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塞往往同時并發心律不齊。據不完全統計[1],只有約25%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不會出現心律失常。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循證護理模式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本院接診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均進行介入治療,且治療過程中并發心律失常,將其分成研究組和常規組,每組100例。研究組中男53例,女47例;平均年齡(68.22±3.31)歲。常規組中男49例,女51例;平均年齡(69.51±2.22)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主要以常規飲食及藥物指導等為主。
研究組采用循證護理,具體如下:(1)疾病評估:全面監測心肌梗死患者的狀況。(2)控制危險因素:護理人員應收集和治療患者的心功能指標、生活習慣、心臟病發作部位、血管組成、心臟病發作面積、原發疾病和其他相關危險因素,了解患者醫療狀況。(3)情緒控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會受到與手術有關的疾病和手術的影響,出現心理情緒問題,護理人員要及時進行疏導,改善患者不良情緒。(4)康復運動:護理人員應向患者介紹康復鍛煉的重要性,鼓勵患者積極進行康復訓練,改善血液循環和消化系統功能。在急性臥床休息期間護理人員可協助患者移動四肢以防止血栓形成,7 d后逐漸開始下床活動,若患者在運動過程中胸部和呼吸困難受到限制則停止活動。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護理總有效率、護理滿意度。(1)運用本院自擬的調查問卷評估護理總有效率,分為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運用本院自擬的調查問卷統計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水平,分為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例數+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選用SPSS20.0軟件對研究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護理總有效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本次研究結果表示,研究組護理總有效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證明循證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并發心律失常患者中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并發心律失常患者中應用效果顯著,可明顯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具有良好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值得推廣。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樣本量相對較小,且納入的研究對象僅為本地區的患者,受樣本來源和地域因素的影響,研究結果難免出現偏倚,需要后續擴大樣本量進行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何玉燕.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護理中的應用及對患者心功能影響觀察[J].心電圖雜志(電子版),2019,8(4):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