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下,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已經成為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時空觀念作為核心素養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只有全面加強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脈絡、樹立歷史觀念,全面提升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本論文立足于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對時空觀念的培養策略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高中歷史;核心素養;時空觀念;培養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歷史知識,還要在此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即: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證實、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鑒于此,教師在開展和組織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必須要更新教學理念,緊緊圍繞核心素養的要求,優化課堂教學手段,不斷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以更好地滿足新課程改革的需求。
一、?時空觀念概述
(一)概念界定
時間是物質的順序性表現,也是人們對某種物質的運動過程,或者對事件發生過程進行描述的一個重要參數。就人類的歷史而言,任何歷史事件的發生、歷史人物的活動,均是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發展的。可以說,時間是歷史中最為重要的因素,沒有了時間,歷史也不復存在。
空間則是物質存在、物質運動的一個場所。就歷史學而言,空間因素也是其中最為重要的構成因素。歷史空間則是指歷史人物活動的特定環境,歷史事件發生、發展的一個特定環境等。而歷史空間中所涉及的環境,不僅僅包括自然環境,也包括社會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法制環境等。
因為歷史的發展是一個縱橫交織的過程,時間、空間如同歷史事件的坐標軸,時間與空間之間是一個相互依存的狀態,而不是獨立存在的。人類的歷史的發展、演變正是在時間和空間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這主要是因為就人類歷史來說,都是在特定的歷史時間內、特定的歷史環境下而發生的。因此,在對高中歷史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只有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將歷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時空中,才能精準地理解歷史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才能全面提升高中歷史學習效率。
(二)時空觀念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重要性分析
鑒于歷史學科特點,具有極強的發展性、延續性、階段性和規律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要重視歷史的時間和空間因素,并將二者進行有機的結合,才能對歷史知識進行完整、全面的學習。具體來說,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重視時空觀念的培養,其重要性集中體現在:(1)有助于學生掌握知識脈絡。由于歷史是不可再現的,并且這一學科的知識呈現出復雜的、綜合的、整體性的特點,只有在歷史教學中,加強時空觀念的培養,才能促使學生以時空觀念為線,將歷史事件進行串聯,形成一條清晰的歷史脈絡,進而沿著時空這條線,對歷史知識進行全面的、詳細的掌握,實現了歷史的高效學習;(2)有助于提升歷史的綜合素養。任何國家、民族都擁有自己的歷史,并且是根植于自身的歷史文化中,是在歷史的繼承、總結中不斷發展和進步的。因此,歷史的學習,并非是單純的歷史知識記憶,而是“以史為鑒、古為今用”。在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中,只有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學生才能置身于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對歷史事件進行客觀地分析,才能對歷史史料進行正確的辨別,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定的家國情懷,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3)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歷史觀念。通俗來說,歷史觀念則是人類對自身歷史的看法。歷史活動均是發生在特定的時間、空間內,在對其進行分析的時候,只有具備一定的時空觀念,才能對其進行全面、正確的認識、分析。同時,受到穿越文化的興起,以至于學生在認識和分析歷史的時候,常常借助現代的思維方式進行,站在現代人的角度上對歷史事件進行分析、思考等。如此一來,學生根本無法對歷史形成一個全面的、客觀的認識。因此,只有全面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才能幫助學生正確、全面地認識歷史,才能促使其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念。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時空觀念培養中的困難分析
在新課程改革下,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已經成為高中歷史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目標之一,但這一目標在培養的時候,也面臨著一定的困難:
一方面,就現行的教材來說,基本上是按照政治、經濟、文化的標準進行劃分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歷史知識學習中,常常會出現割裂的現象,根本無法將特定歷史時代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因素進行有效的融合,進而制約了時空觀念的培養;另一方面,高中歷史在課堂教學中,尚未認識到時空觀念的重要性,以至于其在課堂教學中并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常常將二者割裂開來講課;甚至部分教師本身的時空知識也相對比較薄弱,根本無法滿足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進而嚴重制約了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
三、?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時空觀念培養策略分析
(一)聚焦時空觀念,設計教學目標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是教師開展教學的導向,也是教學開展的核心。在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時候,教師首先應重視教學目標的設計。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之前,對時空觀念進行深入地解讀和研究,并對時空觀念的具體要求進行精準地把握,進而將其設計為教學目標,并在課堂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時空意識。
例如,在進行“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的課堂教學設計中,為了最大限度培養學生的時空意識,教師在對本節內容進行深入研究之后,就將“知識與技能”目標設定為1840年到1900年期間的西方列強侵華戰爭,以及戰爭后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嚴重影響等。并將“過程與方法”的目標設定為:繪制時間軸,對中國是如何一步步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行描述;將中國近代史置于世界歷史發展空間內,探究列強侵華以及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必然性。
從這一教學目標設計中不難發現,其中明確了時空觀念,將時間定于1840~1900年間,并將中國歷史置于世界歷史環境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時空觀念,也促使學生逐漸學會了用宏觀的視野分析、理解歷史事件。
(二)圍繞時空觀念,選擇課程資源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課程資源尤為重要,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時候,教師應從兩個方面注重課程資源的選擇。(1)充分利用教科書資源。現行的高中歷史教材是學生進行歷史知識學習的核心參考資源,是其獲得歷史知識、進行系統化學習的重要依據。在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時候,教師首先要重視教材資源,不僅僅要關注其中的文字資源,還要對教材中的插圖、資料卡片、知識鏈接、閱讀材料等進行有效的運用,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時空觀念。例如,在“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充分借助教材中學習建議的內容,借助時間軸的形式,以兩條主線:列強侵華、維護國家主權戰爭的線索,將“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抗日戰爭”“左宗棠收復新疆、黃海海戰、義和團反帝運動、抗日、全民族抗戰”等串聯起來。如此一來,學生在特定的歷史時空下,對歷史的來龍去脈進行了詳細的了解,并實現了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2)適當選擇課外的史料資源。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要運用適當的史料資源作為課堂補充。在時空觀念培養下,教師應緊緊圍繞時空觀念的教學目標,合理選擇史料資源,以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
(三)優化教學手段,落實時空觀念
1.?創設情境,凸顯歷史時空觀念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尤為常見。在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過程中,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創設一些可以凸顯時空觀念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歷史情境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對歷史事件進行全面的認識和分析,并實現時空觀念的培養。例如,在“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的教學中,教師就借助了一張糧票,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計劃經濟時代的情境,進而促使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感覺中,對計劃經濟的前因后果進行分析,并將其放到特定的歷史時空下進行分析和認識。
2.?結合歷史地圖,培養學生時空觀念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地圖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在現行的教材中,所涉及的歷史地圖種類比較多,主要有政治地圖、經濟地圖、軍事地圖和文化地圖等,歷史地圖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資料,不僅是教學內容的重要補充,也是引導學生對歷史活動空間、地域差異進行了解的重要依據,是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重要材料。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要將歷史地圖與歷史事件進行有效的整合,充分借助歷史地圖,引導學生建立空間結構,以便于歷史時空觀念的形成。例如,在“解放戰爭千里躍進大別山”教學中,教師就充分借助了歷史地圖的形式,引導學生在歷史地圖的觀察中,對歷史事件進行了詳細的感知,增強了學生的時空觀念。
(四)側重時空觀念,完善教學評價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學評價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在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過程中,鑒于一個側重于時空觀念的評價機制尤為重要。據此,教師應該變傳統的教學評價機制,并借助內容多元化、標準多樣化、形式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時空觀念學習結果進行全面的、客觀的評價。具體來說,在進行評價的時候,不能僅僅通過書面的形式進行,還可以借助口頭表達、展示活動等形式進行,并且要求評價標準中必須要對學生時空觀念進行關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必須要關注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據此,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緊緊圍繞時空觀念這一核心素養,科學設計教學目標、整合教學資源、更新教學手段、完善教學評價等,不斷加強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朱玥.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2]崔曉楠.高中歷史教學中空間觀念的培養[D].開封:河南大學,2019.
[3]鄧正蓮.試論新高考下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9(22).
[4]李廣耀.以教學重構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以高中歷史“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教學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9(5).
作者簡介:
鄭小華,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浦城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