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盧輝
摘 要: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產生了持久而廣泛的影響,當前人類的社會生產實踐與互聯網技術息息相關,任何一個領域都會受到網絡技術的影響而產生相應變革,教育領域也不例外。互聯網技術和教育學術本身的發展都在推動著高等學校思政教育的變革,這既是學術思想本身發展的要求,也是互聯網技術發展所產生的必然結果。在新形勢下,合理高效使用互聯網技術對思政教育課程進行理論、內容和授課方式上的變革,能夠有效解決當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推動思政教育方式和內容創新,發揮思政教育課程對學生思想政治和道德上的教育和引導作用。文章將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當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課程存在的不足、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優越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方向這四個方面具體展開論述。
關鍵詞:互聯網技術;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改革必然性;改革新方向
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和生產實踐產生著越來越廣泛和深刻的影響,每一項科學技術的發明和使用都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日常生活、行為方式、思想文化,最終影響著整個人類的文明進程。自互聯網科技發明以來,信息技術的變革更是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和頻率對社會生產生活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現代社會是網絡社會,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互聯網,人的出行、工作、日常生活以及文化教育、醫療健康、金融財政、新聞出版、交通建筑等等都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互聯網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教育領域當然也不例外。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推動著教育領域的變革,推動著教育理念、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的不斷創新和變革。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中一個特別重要的形式,承擔著為經濟社會的發展輸送高級技能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務,其在我國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無可置疑的,在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職教育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各種技能和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的學生是社會未來的棟梁,因此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引導和教育社會未來棟梁的重要工具其必然要適應當前不斷變革和創新的網絡社會形勢,順應網絡時代互聯網技術在社會生活中愈來愈重要的趨勢,不斷自我創新與變革,成為符合時代的具有教育和價值導向意義的課程,與時俱進,在這個多變的時代對學生的思想和政治建設起導向和教育作用,從而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具有正確思想價值觀念的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當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諸多問題與不足,陳舊落后的教育方式,傳統的教師將解、學生接受的授課方式,以及教學知識信息資源因地域、時間的局限這些不足都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日益突出。在當前的網絡社會互聯網技術已被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推動各個領域的變革。在這個互聯網無處不在的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脫離互聯網技術獨自進行則必然落后于時代,并且不能起到及時的導向和教育作用,不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育和養成,當然也就不能培養出國家需要的人才,因此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必須緊跟互聯網技術和時代潮流,有效利用互聯網科技的創新性、知識資源的豐富及時性、思維的發散性、視野的廣闊性以及對自身的教育理論、內容和教育方式進行變革,從而解決信息資源匱乏或滯后、教育方式陳舊、教育理念保守、師生互動不足等問題,從而實現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自我創新與發展,與時俱進,適應互聯網時代對教育的新要求;同時通過教育內容、理論和方式的創新能夠極大地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型,增強師生互動,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最后思政教育課程的變革也能夠更好地發揮課程在引領學生思想政治建設上的方向,引導和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符合時代和社會要求的思想政治觀念。
文章將從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當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課程存在的不足、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優越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方向這四個方面對基于互聯網視域的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展開具體論述。
一、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正如前文所述當前是網絡社會,網絡技術已經覆蓋社會生活的各個行業領域,互聯網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技術的使用已經是我們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有行業和領域都不能躲避互聯網技術的影響,適應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是當前社會的必然趨勢,所以教育領域順應互聯網技術革新進行改革也是必然趨勢,高職院校擔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的使命,所以當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此外,時代社會實踐的發展進步以及學術和教育本身的不斷創新和與時俱進也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既是時代要求也是教育與學術自身發展的需要。當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課程存在的不足
由于現代社會生活深受科學技術變革的影響,尤其是在這個通過互聯網便可知“天下事”的時代,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已經逐漸顯露出不足之處,當前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與不足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教育信息資源的局限與滯后
當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課堂和課本將思想政治的知識傳遞給學生,傳遞信息和資源的媒介主要是通過課堂和紙質課本,這導致知識和資源傳遞的媒介單一,只能局限于課堂和課本。學生接收信息的渠道來源只能是老師和課本,而且課本上的內容主要是已經發生的事,沒有最新的時事新聞以及最新的思想政治新聞動態,因而具有一定的滯后性。
(二)授課方式落后
在各個高職院校,當下主要的授課方式還是采取教師制作講義或課件來進行課堂知識講授,學生只能通過老師的課件講義以及課本的內容來獲得新的知識。況且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內容本身的理論性和概念性的東西較多,單一地通過文字來理解和學習思想政治理念很難讓學生對這些復雜的思想和概念透徹地理解,甚至可能起相反的作用,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從而影響最終的學習效果。而互聯網時代人們接觸新知識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過可視的文字、圖畫、影像表現,同時也能夠將枯燥的知識以一種簡單、明晰、充滿趣味性的方式呈現出來,然而當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能通過單一的文字內容去理解抽象的思想和政治概念,在授課方式上較為落后。
(三)課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參與度不高
教育的對象是學生,目的也是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養,然而在當前各個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卻是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只是在被動地接收老師傳遞的信息。教師將課本上的和自己了解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地接受,缺少思考。良好的課堂氛圍應該是教師起引導作用學生是主要參與者,所以針對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從而對思想政治教育有更加深刻和形象的認知。
二、互聯網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優越性
在當下互聯網時代以及借助互聯網技術推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無比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點:
(一)課程的資源和信息來源更加廣泛及時
上文談到當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存在教育信息、資源滯后和有局限性的不足之處,因而對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進行變革能夠有效地解決教育信心落后且存在局限性這一問題。
互聯網技術具有廣泛性、及時性的特點,借助互聯網技術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進行變革,能夠使教學信息和資源的來源渠道多樣化,獲得更多新鮮資訊,了解思想政治建設最新動態,從而使學生接收到最新、最全面的知識,使課程內容與時俱進。
(二)教學方式不斷進步。
針對課程教育的授課方式落后這一點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的多功能性以及呈現方式的多樣性解決。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只能單一地通過枯燥的文字來進行,抽象的思想政治觀念很難在腦海中形成明晰的概念,理論性的知識占據課程的大部分內容,更是增加了教師講授和學生學習的難度。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和概念性較強的課程,借助互聯網的動畫、影音等技術,能夠實現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將深奧的知識形象化。
(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溝通便利且廣泛的時代,每個人都是網絡的參與者,也是社會生活的參與者,網絡讓溝通和互動變得方便快捷,也讓人接觸到的人群更加廣泛,網絡技術同樣也能提高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參與度,凸顯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借助互聯網技術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進行變革,能夠更加貼合當前大學生的實際生活,互聯網是大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工具,思政教育課程主動結合互聯網技術,利用互聯網進行思政教育知識的傳播和組織相關活動,讓學生通過網絡接觸更多相關知識和教育,進行深入思考和探討,極大地提高了大學生在思政教育過程中的主動性,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四)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導向和教育作用
互聯網技術在帶來知識信息資源豐富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不良的思想文化內容,而大學生作為網絡技術的使用者自然也會接觸到各種不同的思想文化,越是在這種時刻,越是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導向和教育作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能夠分辨優秀文化與糟粕,能夠拒絕不健康的思想文化。所以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長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多樣性、廣泛性和創新性對思政教育課程本身進行創新與變革,使課程富有時代氣息和現實價值,發揮其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觀念的價值導向和教育作用。
三、互聯網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在互聯網時代借助網絡技術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能夠有效解決傳統教育模式的不足,此部分已經在“互聯網視域下高效思政教育改革的優越性”這一章節詳細介紹,此處不再贅述。最終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導向作用,實現這項教育的現實意義。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主要從以下兩個方向開展:
(一)教育觀念創新
社會實踐決定思想文化的發展方向,中國的社會實踐在不斷發展,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也必然基于社會現實的發展進行變革,理論指導實踐,所以要對教育理念進行革新,實現教育觀念的創新。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導思政教育實踐。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理念的創新必然是結合當代大學生生存發展現狀以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需要進行的理論創新,在此基礎上幫助當代青年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因此在這個充滿變革和開放的時代,在這個更加自由和廣闊的社會,高職院校應樹立民主、開放、創新、包容的教育理念,堅持以創新、開放、包容和民主的態度開展思政教育,去迎接這個開放和不斷變革的廣闊時代。
(二)教育內容和方式的創新。
借助互聯網技術推動思政教育內容和方式的創新,采用影音動畫、社會熱點、新聞事件進行課堂教育和討論,從現實事件和動態視頻更加形象直觀地感受思想政治文化在社會生活中的體現;采用微博、論壇、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傳遞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并組織相關討論,這些都能夠促使大學生有效地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去,并結合社會現實進行思考,深化認識,從而更有效地培育出“四有”公民。
四、結語
文章主要從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當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課程存在的不足、互聯網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優越性以及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新方向這四個方面探討了互聯網視域下高職院進行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然性這一主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是互聯網技術發展必然的結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發展的需求。在互聯網時代由于傳統的思政教育的教育方式落后、學生主動性差以及知識信息資源的滯后性等不足,導致思政教育課程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導向作用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因此借助互聯網技術對思政教育進行改革能夠解決傳統教育模式的不足,并最終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價值導向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從而為國家培育高質量的人才,實現高職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丁建發.基于互聯網視域的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6(16).
[2] 黎曉莉.互聯網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改進路徑[J].教育現代化,5(1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