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以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為研究對象,構建了新型城鎮化評價指標體系和金融支持評價指標體系,基于西部地區2013-2018年省級面板數據,測度了金融支持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耦合協調度。研究結果表明,金融發展規模、發展效率等金融支持手段有助于推動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二者處于良好協調狀態。最后提出金融支持進一步推動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金融支持;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
一、緒論
中國的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十二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與東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面積廣闊,除了四川盆地和關中平原外,絕大多數地區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城鎮化水平還相對滯后。提高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水平,有利于引領和支撐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縱深推進國家“一帶一路”建設。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強調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機制體制,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1]。隨著西部經濟發展以及大量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和聚集,金融服務需求日漸高漲。新型城鎮化建設以人為本理念的實現需要健全的金融體系對城鄉金融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配置[2]。金融支持能夠為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資金支持、提高資本的配置效率并優化產業結構[3-4]。因此,對金融支持與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之間的影響機制和效應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可以更加高效和合理配置金融資源,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高速發展。
二、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測度
(一)指標體系
城鎮化預示著城鎮發展的現代化,除了需要關注人口城鎮化率等單一指標,還要結合環境、文化等因素綜合考慮。本文基于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內涵,并結合西部地區實際發展情況,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環境、文化、人口、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發展情況,構建了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評價指標體系。
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評價指標體系分為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兩個層次,一級指標4個,二級指標12個。一級指標包括經濟發展與共享指標、社會文明與和諧指標、環境友好與生態指標、文化保護與傳承指標。二級指標方面,經濟發展與共享指標包括人均GDP、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社會文明與和諧指標包括城鎮人口比重、城鄉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城鄉醫療保險覆蓋率、失業保險覆蓋率、城市登記失業率。環境友好與生態指標通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衡量。文化保護與傳承指標包括人均擁有公共圖書館藏量、普通小學生師比。
(二)指標權重計算
為了較為客觀地反映各指標在指標體系中的重要性,采用熵值法計算指標權重。
(1)對指標進行歸一化處理,如公式(1)所示。
yij=xij-xjminxjmax-xjmin(正向)
xjmax-xijxjmax-xjmin(負向)(1)
(2)計算信息熵E和效用值D。信息熵表示該指標在整個指標體系中所傳遞價值的重要程度,計算如公式(2)和公式(3)所示。效用值表示指標對指標體系的影響效用,計算如公式4所示。
pij=yij/∑2017i=2008yij(2)
Ej=-(lnm)-1∑2017i=2008(pij*lnpij)(3)
Dj=1-Ej(4)
(3)計算指標權重W,如公式(5)所示。
wj=Dj/∑mj=1Dj(5)
(三)數據采集
采集了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西部地區2013-2018年的城鎮化發展數據。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和各省統計年鑒。
(四)新型城鎮化綜合評價指數
新型城鎮化綜合評價指數的計算如公式(6)所示,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綜合指數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2013到2018年西部地區城鎮化水平普遍處于上升狀態。
Si=∑mj=1wj*pij(6)
三、金融支持水平測度
(一)指標體系
金融支持評價采用金融規模與金融效率指標。金融規模用來反映金融化程度和深度,采用金融機構吸收存款與貸款的總和與GDP的比值來衡量。金融效率用來反映融資的難易程度,用存貸比來衡量。
(二)指標權重計算
指標權重計算過程與新型城鎮化指標相似。
(三)數據采集
采集了西部地區2013-2018年的金融支持數據。數據來源于《中國金融年鑒》。
(四)金融支持綜合評價指數
西部地區金融支持綜合評價指數如圖2所示。從2013年到2018年,西部地區金融支持水平穩中有升,“十三五”以來,整體上處于上升趨勢。
四、金融支持與關中新型城鎮化建設耦合協調度
耦合協調度分析。系統協調發展指的是系統在發展演變的過程中,各個子系統之間以及構成要素之間相互適應和影響。系統耦合度模型[5]如公式(7)所示,變量ui(i=1,2,…,m)表示不同系統。
Cn=u1u2…un∏(ui+uj)1n(7)
為了更真實地反映出金融支持與新型城鎮化系統之間的協調發展狀況,構建金融支持與新型城鎮化系統相互耦合的協調度模型,來判斷金融支持與新型城鎮化兩個系統之間的協調發展程度。金融支持與城鎮化系統耦合協調度定義如公式(8)和公式(9)所示。D表示耦合協調度,C表示耦合度,T表示金融支持和新型城鎮化綜合指數。
D=?C*T(8)
T=αF1(x,t)+βF2(y,t)(9)
為了對協調發展水平進行評價與比較,定義了耦合度和協調度評價等級模型,如下表所示。
耦合度取值耦合等級協調度協調度等級0 2013-2018年西部地區金融支持與新型城鎮化發展耦合度如圖3所示。金融支持與新型城鎮化系統為中強度耦合,具有良好的共振關系。耦合度值整體上處于水平波動狀態,變動區間較小,說明新型城鎮化和金融支持耦合等級處于拮抗狀態,需要克服拮抗因素,提升耦合度。 西部地區金融支持與城鎮化發展耦合協調度如圖4所示。可以看出,金融支持和新型城鎮化處于良好協調狀態。 五、金融支持推動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對策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金融支持可以有力推動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并且二者處于良好協調發展狀態。不斷提高金融發展水平,可以帶動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6]。 (一)金融支持西部地區產業轉型 西部地區正大力推動新興產業,通過技術與金融資金支持,將農業人口轉移到第二、三產業。將人口轉移與社會發展融合,將更多的農業人口轉移到中小城市。僅依靠西部地區政府和中央政府的金融支持是很難完善產業轉型,需要構建完善的金融支持體系。深化金融支持戰略,建設更加貼近西部地區的金融服務體系,鼓勵小額信貸,建設居民、專業合作社、領航企業和金融企業的四位一體的體系,從而促進產業轉型,帶動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 (二)互聯網金融精準扶持西部地區 通過互聯網平臺,整合多種金融資源,拓展城鎮化建設融資渠道。采用商業票據融資、中期票據融資、發展供應鏈融資、商業圈融資和綠色信貸等創新型融資方式。扶持模式可以有多種形式,如“互聯網+金融+電商”、“互聯網+金融+產業”、“互聯網+金融+旅游業”、“互聯網+金融+特色農產品”等模式。 (三)依托大數據平臺建立金融風險管理系統 金融效率和金融規模提升后,隨之帶來的就是金融業風險的上升,西部地區面積廣闊,經濟發展不均衡,現場金融監管難度較大。可以依托大數據技術,構建金融綜合數據交互中心,實時跟進金融業務和金融機構的金融服務數據,對識別出的非法集資、非法證券和非法金融交易進行實時控制和監管,充分降低金融風險,保證金融業的公平公正合法合規。 六、結論 本文構建了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金融支持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基于2013-2018年西部地區省級面板數據,利用耦合協調模型證明了金融支持與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具有良好的協調發展關系。最后給出了金融支持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對策建議,可為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提供可行性參考意見。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N].新華社,2014-03-16. [2]喬東升,郭艷春.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金融存在問題分析[J].農業經濟,2018(05):104-105. [3]王志強,孫剛.中國金融發展規模、結構、效率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經驗分析[J].管理世界,2003(07):13-20. [4]李文倩,趙迪,曹一梅.金融成熟度與城鎮化發展關系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4):221. [5]唐未兵,唐譚嶺.中部地區新型城鎮化和金融支持的耦合作用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7(03):140-151. [6]王振坡,游斌,王麗艷.論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金融支持與創新[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4(12):46-53.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項目“新時期關中城鎮化發展模式研究”(項目編號:18JK1187);陜西省社科聯項目“西部農村產業融合創新共享模式的支持效應研究”(項目編號:2019C171);西京學院校級基金“新時期關中城鎮化發展模式研究”(項目編號:XJ150231) 作者簡介:張媛(1988-),陜西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會計與金融,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