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攻堅的一系列論述,深刻把握和解決了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扶貧工作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把中國特色扶貧開發理論推向和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豐富、完善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既是理論指導,又是行動指南、實踐路徑和操作方案。是對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世界脫貧攻堅的樣板,是中國智慧。
關鍵詞:精準扶貧 精準脫貧 中國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一系列論述,豐富、完善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既是理論指導,又是實踐路徑和操作方案,把握住了一個“準”字,明確了一個“擔”字,強化了一個“實”字,貫穿了一個“嚴”字,突出了一個“新”字,彰顯了一個“遠”字。下面談幾點淺見:
一、把握了一個“準”字
(一)目標宗旨把握準
首先把握住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中,最底線最艱巨的任務就是脫貧攻堅。脫貧攻堅,彰顯了我們黨向貧困發起總攻的強大決心,彰顯了如期實現“脫貧摘帽”的強烈愿望與堅強意志,昭示了對貧困進行最大決戰的必勝信念與決心,體現了黨對貧困群體成果共享、同步小康的深切關懷。脫貧攻堅,既是對扶貧理論的重大創新,更是對扶貧實踐的客觀要求,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與規定,不全面脫貧,哪里會有全面小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不能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少數民族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掉隊”,“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這既是對目標的精準把握,又是與實際的緊密相連。同時也把握準了黨的本質特征和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這莊嚴的承諾,這錚錚誓言,彰顯了領袖的愛民情懷,對人民的深情厚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和實現“中國夢”的堅強意志。
(二)組織體系把握準
200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我們加強黨對脫貧攻堅的全面領導,建立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責任體系,精準識別、精準脫貧的工作體系,上下聯動、統一協調的政策體系,保障資金、強化人力的投入體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幫扶體系,廣泛參與、合力攻堅的社會動員體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體系。”遵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脫貧攻堅,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實行五級書記一起抓的一把手負責制,做到總攬全局,構成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責任體系、統一協調的政策體系等八大體系,這樣,做到政治保障堅實,政治優勢明實、制度優勢厚實,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
(三)針對實際瞄得準
習總書記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深入調研、深刻思考、從確保實現脫貧目標的戰略高度,提出了“實施精準扶貧、精確脫貧方略”,即“六個精準”、“七個堅持”、“七個強化”、“三個必須”、“五個一批”、“兩不愁”、“三保障”等一系列對準實際解決問題的策略。習總書記深刻闡述了新時期脫貧攻堅的重要性、緊迫性,指引構建了中國特色的貧困治理體系,特別提出了一系列激發內生動力、實施扶貧扶志扶智相結合的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反貧困必須堅持人的主體地位的深化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的最新成果。扶貧攻堅,外在推力,內生動力,凝聚合力,彰顯實力。
二、明確了一個“擔”字
(一)領導率先,勇挑重擔。習近平總書記鮮明的愛民立場,深厚的為民情懷,以天下為己任,心系全球發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倡導清除貧困是人類共同的使命,提出了“共建一個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自身努力清除貧困的同時,盡力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援助。“一帶一路”建設承載著中國對共同發展的追求,對命運相連、成果共享的踐行。習總書記率先垂范,躬身踐行,領戰督戰,彰顯了大國領袖對全球減貧事業的責任擔當。首先進一步明確了各級黨政一把手的政治擔當和職責擔當,增強脫貧攻堅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明確對脫貧攻堅目標一諾千金的責任擔當。二是明確黨員干部的責任擔當,做到目標準,責任明,敢于擔,勇于干。
(二)脫貧攻堅,社會共擔。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發揮其主動擔當、敢于擔當、勇于擔當的精神,以黨的領導為統領,探索政府、群團組織、企業、院校、科研院所各方面聯動的共商、共設、共建、共享、共擔的機制,全社會、各部門、各行業共同擔責,形成責任明確、目標清晰、各司其責、各盡所能、協同攻堅的格局。
(三)脫貧主體,主動擔當。貧困群眾既是脫貧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只有內生動力,才能借助好外力,要從“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扶貧先扶志,所以,脫貧主體,應主動作為,主動擔當,勇于擔當,只有提升能力,才能發揮潛力。
三、強化了一個“實”字
(一)領導班子堅實。加強了黨的領導,強化組織保證。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實行了“五級書記”抓扶貧,強化了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領導責任制,構成了“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這樣,加強了黨的領導,發揮了政治優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政治保障堅實,領導工作從謀化到實施推進,體現了堅強實在。
(二)職責擔當明實。一是黨政干部分工明、職責明,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任務到人,考核到位,激勵與追責到人到位。二是各行各業,任務明確,責任明實。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責任。
(三)工作作風務實。干部養成抓實、實干、務實的工作作風,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勁,爭做實事,爭創實績。
(四)資金保障落實 。首先做到資金保障充實,二是精打細算投入到實處,用到實處,起到實效。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從2013年到2019年持續增長,年增幅21%,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省、市、縣今年扶貧資金已經達到2000億以上,比上年有一定的增幅。目前,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已撥出1136億,確保脫貧攻堅任務的完成。
(五)督查驗收真實。一是“三從”做基礎,即從責任擔當上嚴明紀律和政治規矩,二從過程中實施經常性的督查巡查、整改回頭看,三是從目標落實上實施最嚴格的考核評估。確保了真扶貧、真脫貧、不回貧,脫貧群眾的話語感受最真實。
四、貫穿了一個“嚴”字
(一)堅持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貫穿于脫貧工作全過程的各個環節,首先做到了組織嚴密,二是嚴格要求,三是嚴明紀律,實行經常性的督查與巡查制度,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嚴肅處理,嚴厲譴責,實行了最嚴格的考核評估。
(二)經得住各種嚴峻考驗,在新冠狀病毒防控期,脫貧攻堅的資金嚴格落實了公告與公示。
五、突出了一個“新”字
(一)與時俱進體現新。脫貧攻堅隨著實際情況的不斷變化,在方式方法上也隨之不斷調整,不斷更新,政策和制度都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新。
(二)中國特色新。習近平總書記做出了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是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發展了中國特色的扶貧開發道路,為全球貢獻了中國智慧。
六、彰顯了一個“遠”字
(一)針對現實,立足長遠。習近平總書記脫貧工作的理念,高瞻遠矚,面向未來,立足長遠。從目標標準、扶貧方略與路徑,全面貫穿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二)中國智慧,境界高遠。習近平總書記的扶貧、脫貧理論與實踐,境界高遠,心系天下,為全球提供了切實可行的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擔時代責任,共創全球發展做出了樣板,做出了巨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和親自指揮脫貧攻堅工作,率先出征,親力親為,馳而不息,他走遍了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在許多重要會議上都強調了扶貧,做出了一系列指示,指明了脫貧攻堅的正確方向,體現了馬克思政黨的本質特征和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體現了黨的領袖和中國共產黨人對人民的深厚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的扶貧論述,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精準務實,是對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的新發展,為全球扶貧事業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
參考文獻:
[1]劉永富.脫貧攻堅的科學指引和行動指南: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J],求是,2018(8)
[2]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M],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8)
[3]聞言.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譜寫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學習《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N],人民日報,2018-8-21(06)
[4]互助精準扶貧.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在貴州省脫貧攻堅形勢政策專題報告會上的講話.[EB/OL].https://www.sohu.com/a/336775493_120206205,2019-08-26
[5]汪青松.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的世界貢獻.[EB/OL].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eory/2020-02/03/content_75667548.htm,2020-02-03
[6]人民日報.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9/18/c_1121678958.htm,2017-09-18
[7]第一財經.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連續五年大幅度增長.[EB/OL].http://east.com/a/202003101412868893.html,20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