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玲
摘要:素質教育對初中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美術教學中開展欣賞課程,能夠讓學生對古今中外的優秀美術作品進行賞析,通過對作家的創作背景、創作風格、情感的表達以及使用的創作方式等的學習和了解,培養初中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本文從借助欣賞課程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加強師生互動、提高人文素養以及民族自豪感等多個方面,分析了欣賞課程的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中學美術:重要性;人文素養;欣賞課
在中學美術欣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中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課程要求,在欣賞美術教材作品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拓展中學生的美術視野,為中學生提供適合的美術欣賞素材,鼓勵并引導中學生從不同的層面和視角,對美術作品進行賞析,感悟美術作品的內涵,進一步陶冶中學生的情操,豐富中學生的情感世界。
一、通過欣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術課程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學科,通過對不同作品的欣賞,能夠讓學生從美術作品中發現美、感悟美并靈活的應用美。在以往的中學美術教學中,很多教師過于注重對學生美術創作技巧的傳述,忽視了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沒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審美活動,使得有些學生的審美能力難以顯著的提升。因此教師就可以通過為學生展示古今中外,不同風格以及不同作者所創作的美術作品,如:《向日葵》和《日出》等,讓學生能夠深入對美術的了解和學習。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中學美術教學中需要凸顯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成為欣賞課程教學的主體,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欣賞機會,同時欣賞的作品也不能局限于教材內容,還要對其進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借助互聯網設備為學生展示作品的細節,讓學生能夠得以細致和全面的觀察作品,這樣更有助于強化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通過欣賞,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
在以往的中學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會為學生先講解作品的風格、作者、創作背景等方面的知識,然后讓學生自主欣賞,其實很多學生對欣賞課程沒有清晰的目標,加上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性不強,因此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欣賞作品。這就需要教師在欣賞教學的過程中,積極的和學生進行互動,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就作品中的細節以及展示的情感表達等加以分析。同時教師也要有效的加以指導,尤其是對作品中蘊含的情感以及作品的內涵等都應該告知學生,讓學生能夠對欣賞課程有明確的定位。此外,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也能夠對學生的欣賞水平以及美術素養等方面有全面的認識,進而為下一步的欣賞教學奠定基礎,優化課程的設計,提高學生的薄弱環節。
三、通過欣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新課程改革下,中學美術教學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教學的目標,不僅要強化學生的美術技能以及美術知識,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通過欣賞美術作品,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陶冶學生的情操。對于中學生而言,正處于青春期,也是思想素質以及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在美術欣賞課程中滲透人文素養的內容,對促進中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徐悲鴻先生的《八駿圖》,就通過八匹造型不同、奔跑動作不同的馬,展現出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達了作者希望和駿馬一般能夠馳騁在廣闊的天地間,是對自由的向往與追逐。因此教師在欣賞教學時,不但要為學生講解徐悲鴻先生創作時的背景、駿馬的繪畫手法、線條、色彩、構圖等方面的內容,還需要從情感的角度和人文的角度分析作品的內涵與價值,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加全面的欣賞美術作品,強化了學生的審美體驗,引導學生能夠從美術作品中汲取人文理念,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這樣才能發揮美術欣賞課程的最大效率。
四、通過欣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提高民族榮譽感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樹立文化自信,從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中凝聚力量,我國的美術歷史已經有幾千年之久,在這其中沉淀了豐厚的美術作品精華,包括:中國畫、剪紙以及其他的民族風格美術作品,如:唐卡等,這些都代表著我國美術事業的發展和進步。在中學美術中借助欣賞教學,能夠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愛國情懷,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榮譽感。比如:中國畫以及成為世界美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國外群體學習中國畫,同樣中國畫也在世界展露頭角。比如: 《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等都被列入到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同時被懸掛在人民大會堂,由傅抱石和關山月所創作的《江山如此多嬌》也受到了廣大外國友人的瞻仰和贊嘆。在中學美術教學中通過對中國美術作品以及美術形式的講解和欣賞,強化中學生的愛國之情,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更好的繼承以及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美術文化,為進一步發展我國的美術事業集聚更大的力量。在欣賞課程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主創作,對欣賞到的美進行應用,這樣美術欣賞課程的效率就會顯著提升。
五、結論
中學美術教學需要有效的融合欣賞課程,通過對不同風格以及不同作者創作作品的欣賞,能夠極大的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了中學生的藝術性,同時還能夠讓美術學習更具趣味性,調動了中學生對美術課程的興趣。此外,欣賞課程在中學美術教學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中,教師對學生會更加了解,并且也增強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了中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的精神,以及積極弘揚并傳播中華傳統美術文化。因此,美術教師要對欣賞教學加以重視,為學生提供更加廣泛和適宜的欣賞作品。
參考文獻:
[1]《美術課程標準》[M]?編寫組.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