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艷麗 龍瑤
摘 要:作為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創者,羅榮桓不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還是一個政治家和馬克思主義教育者。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將自己的全部生命奉獻給了新中國的解放和發展,并形成了實事求是、走人民群眾路線、堅持黨性、以身作則、廉潔奉公的理想信念。羅榮桓終極一生都在為民族獨立,國家解放的目標而奮斗,其堅定的理想信念對當代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及中華民族的振興具有不可磨滅的價值。
關鍵詞:理想信念;共產主義;當代價值
理想信念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和一個政黨團結奮斗的精神旗幟。新中國開國元帥羅榮桓在民族解放,國家獨立,新中國建設的過程中功勛卓著,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他作為中國共產黨員,始終堅持共產主義信念,堅信中國革命必勝,一心為人民群眾著想,被世人緬懷。
一、羅榮桓理想信念形成的原因和發展軌跡
(一)羅榮桓理想信念形成的原因
衡東縣榮桓鎮南灣村是羅榮桓的老家,他于1902年出生。羅榮桓17歲就讀于長沙協均中學,受到反帝反封建斗爭等先進思想的熏陶,同時也目睹了國內戰亂連連、生靈涂炭的悲慘狀況,滿懷愛國愛民情懷的他下定決心,必須要為人民的解放、民族的獨立而奮斗。為探尋救國救民的真理,羅榮桓輾轉國內革命形勢比較嚴峻的城市,先后到過北京、青島、廣州、武漢等地,深深體會到了迅速發展起來的革命趨勢和工農大眾在革命中表現出來的力量。從此,他立志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人,推翻黑暗并創立一個新的國家。
在參加井岡山斗爭時期,羅榮桓在連長譚希林的指導和培養下,對于團長盧德銘的事跡深受感動。盧團長帶兵行事的方式,以身作則的風格,是羅榮桓形成共產黨人應該率先垂范、以身作則的理想信念的重要原因。他積極學習盧團長的作風,做好榜樣,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受到了廣大士兵的愛戴。
羅榮桓始終堅定革命信念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毛主席身邊,深受毛主席言傳身教,對共產主義堅定不移的信念的影響。新中國建立后,羅榮桓也不放松對毛主席的學習,他說:“毛澤東同志的著作首先是反映中國革命,反映中國過渡到社會主義,反映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毛澤東的東西深入淺出,但含義很深。”
(二)羅榮桓理想信念的發展軌跡
(1)萌芽期
隨著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馬克思主義喚醒了像羅榮桓一樣的有志青年們,羅榮桓的革命理想信念思想開始隨著風云變化萌發。東方被壓迫民族奮起反擊的英勇無畏精神,也讓羅榮桓等一大批先進分子看到了“新時代的曙光”。羅榮桓在長沙協均中學和青島大學讀書時期,懷著滿腔愛國之情的他多次參加了反帝反軍閥的革命運動。在新的革命形勢之下,羅榮桓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開始萌發,他決心加入中國共產黨。
(2)形成期
羅榮桓緊跟毛澤東同志的號召參加了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然后隨部隊到了文家市,并和毛澤東同志有了一面之緣。在“三灣改編”發生之后,部隊兵力所剩不多,但是大家都有一顆堅定的追隨毛主席的心,其中就有革命信念十分堅定的羅榮桓。在毛澤東的感召下,他也堅持應該將支部建在連上,實施黨代表制度,走人民群眾路線,建立并穩固革命根據地等思想,羅榮桓的理想信念開始形成。
(3)發展成熟期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羅榮桓堅持馬列主義和毛澤東的理想信念思想,并有效結合戰爭實際提取其中的精髓。抗戰時期羅榮桓意志堅定,哪怕面臨的困難重重,他也堅信中國革命必將勝利,堅持共產主義毫不動搖,在戰場上功勛卓著,他將自己畢生的精力獻給了革命事業。
二、羅榮桓理想信念的主要內容
(一)社會理想信念
羅榮桓一生都以建設新中國,發展新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信仰和奮斗目標。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始終牢記使命,一心為民為國,永遠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堅定的理想信念的鼓動之下,他屢立戰功,為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他離世后受到無數中國人的緬懷和敬仰。羅榮桓堅定的無產階級立場、偉大的革命斗爭精神和深入實際、奉獻群眾的理想信念將永遠成為全黨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
(二)道德理想信念
羅榮桓不管是在行軍打仗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始終堅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在戰爭時期羅榮桓和官兵們同吃同住,新中國成立后多次拒絕中央安排的住房。羅榮桓堅持“廉潔奉公”,不假公濟私,不謀求私利,他教育子女:“你們從我這里繼承的,只有黨的事業,其他什么也沒有”。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仍舊拉著子女的手不斷囑咐不要搞特殊化,不要中央的特殊安排。同時,羅榮桓在工作中一直堅持走群眾路線,他說列寧說的話是千真萬確的:“政治是在千百萬群眾斗爭中,而我們的干部亦是在千百萬群眾斗爭中,決不會在千百萬群眾斗爭以外。”[3]另外他還特別關心官兵飲食起居,健康衛生以及干部子女的教育問題。
(三)個人理想信念
參加革命后的羅榮桓利用自己所學的文化知識進行宣傳和教育,啟發引導官兵形成自覺遵守紀律的好作風。他善于把學習和工作融會貫通,堅持用說服教育的方法,做艱苦細致的思想工作,來教育全黨同志。為擴大紅軍,他充分發揮了少先隊、模范少先隊和赤衛隊等群眾的組織作用,使得紅軍隊伍迅速擴大起來。在總政召開的青年工作座談會上,羅榮桓與青年學生交談,鼓勵他們多到圖書館看書學習。1960年回鄉,他提得最多的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質,希望學校和地方政府要有藏書樓供市民閱讀、充電。他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元帥又是一位儒雅寬厚的長者;他既是軍中政治“巨匠”,又是一位素質高雅的文人。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成為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三、羅榮桓理想信念的當代價值
(一)推動黨員和群眾凝聚團結奮進力量和共識的形成
羅榮桓的理想信念是對馬列和毛澤東理想信念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為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導,有利于促進全國人民的深入團結共識,進一步推動黨員隊伍的優化建設,為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建設助力護航,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二)促進社會共享發展
羅榮桓堅持走人民群眾路線,為人民服務,有利于引導新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為人民群眾謀利益謀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為奮斗目標,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共享社會的形成和發展。
(三)增強文化自信,凝聚中國精神
在國際化發展過程中,歷史虛無主義理論不斷抬頭,蓄意歪曲、污蔑黨帶領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功績,惡意篡改編造歷史,試圖破壞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墻角。在這一歷史時期,繼承和發揚羅榮桓的理想信念,有利于樹立民族振興的偉大目標;有利于增強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堅定黨和人民繼續走具有中國特色的改革發展之路的信心;有利于發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艱苦奮斗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增強中國人民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共同奮斗的決心。
總之,羅榮桓的理想信念是對馬列和毛澤東理想信念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在多年的革命中形成的。作為新一代中國人,我們應該學習并弘揚羅榮桓元帥的理想信念,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振興。
參考文獻
[1] 羅榮桓.羅榮桓軍事文選[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7:204,123.
[2] 《羅榮桓傳》編寫組.回憶羅榮桓[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7:563.
作者簡介:代艷麗(1977- ),女,漢族,湖北荊州人,博士,南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龍瑤(1994- ),女,漢族,湖南衡陽人,碩士,南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