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乙之
摘 要:為適應信息社會數字化時代的需要,提升高校網絡輿論引導能力,是高校思政工作者引導主流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學生在哪里,學校的宣傳陣地就應該在哪里。作為高校應順勢而為,盡快適應新的傳播載體、傳播方式,善用網絡流行語培育大學生的正確價值觀
關鍵詞:網絡;流行語;正面引導
一、引言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大專及以上學歷人群中的互聯網使用率已經達到96.1%,但由于網絡流行語創造群體的文化素質參差不齊,加上網絡環境復雜,這個群體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觀念的沖擊。為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在追求個性、追逐時尚的網絡中得到正確引導,高校教師要學會將網絡流行語作為載體,滲透到平時的教育中,引導學生參與社會訴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尋求突破口,挖掘“正能量”
(一)深究網絡流行語蘊含價值
語言作為人們交流的工具,經人們使用都烙上了個人的態度和思想觀念,網絡流行語在網絡環境中不斷發展到今已成為一種重要的交流載體,網民尤其是大學生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為使交流通暢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網絡流行語的影響。
1.網絡流行語帶來和諧人際關系
大學生都在網絡上翻看當下的熱門和關注的事件,在一個班級或者團體中,用當下大家都關注的事件引起話題,往往會得到更多人的討論和響應。比如,輔導員在班級群發布通知,如果采用網絡流行語“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相信學生們就更容易仔細收看發布的消息,師生之間的距離因為共同話語體系而變得更加親近。
2.網絡流行語也有監督作用
網絡消息使得人們看到了以往任何時期都看不到的各類信息,也讓人們對社會不公事件有了發言討論的渠道,“我爸是李剛”此類事件的執法也更趨近公平,能夠增強學生的社會主人翁意識,對促進學生成長、使社會朝著公平正義的方向前進有著積極的影響。
3.網絡流行語彰顯了個性魅力
人們在網絡上都能敞開心胸發表自己的主張見解,由此產生的網絡語言代表著學生內心的某些價值觀念,能看到學生的真實想法,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以此為切入點,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同時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讓學生的自我個性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二)消解負面影響,貼近生活實際
當前的時代瞬息萬變,人們焦慮并渴望接收新鮮事物并創造新事物,而網絡流行語的變遷從個體追求奇特語言慢慢變成了有強大影響力的語言能量,能深深引發廣大網民尤其是在校學生的認同,而這些影響力有積極的一面,也有產生消極的一面,高校教師要時刻保持警惕,及時清除影響主流價值傳播的負面內容。
部分網絡流行語無意中會對主流價值產生負面影響,例如2012年網絡流行語“屌絲”到2017年的流行語“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這些網絡流行語的盛行,反映出一些社會問題,大多數普通人出生不好,被稱為“屌絲”,該詞傳遞出消極的人生觀。對于大學生來說,未來充滿希望,不能在還未踏入社會時給予他們更消極的觀念,而作為高校要做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網絡流行語就值得去挖掘積極向上的內容,把“屌絲”“貧窮”引導到“堅持就是勝利”的態度,在生活、學習中努力進取,以免學生在網絡環境中產生失落的心態。
三、抓準學生心態,善于引導
(一)流行語折射出的學生心態
據《咬文嚼字》編輯部統計的2011-2019年網絡十大流行語,學生范圍內使用度很高,可通過流行語挖掘學生內心的需求,抓住學生的社會心態并加之引導。
一類是“標簽式”自我劃分。比如有錢的、長得好的就稱為“白富美”“高富帥”,丑的、窮的、沒有出路的稱為“屌絲”,由于生活變化巨大,貧富差距拉開,很多偏遠山區的小孩不再相信父輩一代流傳的“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他們內心焦慮惶恐,生活學習壓力大,甚至有些人認為自己無力改變而垂頭喪氣不再努力改變生活,只想著“某天和土豪做個朋友”,不勞而獲的思想、笑貧不笑娼的觀念就會逐漸占據他們的思想。
一類是對美好愿景的向往和渴望。學生面對國家發展、社會進步有著自己的價值追求,例如“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要靠才華”,這一種激勵式的語言告訴他們美好生活不僅僅是因為“長得好”就能得到,他們背后付出了常人無法承受的壓力,普通人為何不更加努力去熱愛生活呢?再比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C位出道”“洪荒之力”更是給了大學生們熱愛生活的前進動力,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一類是帶有明顯價值判斷傾向。“人艱不拆”“不明覺厲”“壓力山大”“傷不起”“你的良心不會痛嗎”“坑爹”等,面對各種社會熱點事件而產生的一些語言則是能看出大學生內心無法直接面對一些事情,內心會因此受到觸動,他們的發聲更像是希望世人可以互相包容扶持,不要去摧殘生活,讓生活充滿善意的價值觀念。
一類是無力改變而漠視圍觀。“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內心幾乎是崩潰的”“累了,感覺不會再愛了”“請開始你的表演”等,像是嘲諷自己的境遇,只做好了圍觀看熱鬧的準備,并不打算參與,這種語言的長期使用帶來的消極暗示就會逐漸演變成對社會不公事情的漠視、不再保有赤誠之心,對人對事看似不輕易發表態度,實則失去熱情,會讓大學生變得對身邊事身邊人不關心、不關注,失去對自我價值追求的渴望,失去對國家做出貢獻的精神,是教育工作者要時刻警惕的信號。
(二)潛移默化地引導教育
高校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師不可推卸的使命。在網絡流行語充斥校園的背景下,高校教師尤其要注意網絡流行語因西方多元價值觀念的影響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選取一些“正能量”的流行語言,利用這些流行語來做引導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用“正能量”流行語與學校正發生的事情串聯,吸引學生到去了解學校發生的各類事情;還可以多圍繞一些主題開展一些校園活動,讓主流價值通過開展活動而漸漸進入學生的意識,在無形中收獲教育效果。
四、用好新媒體,促使健康發展
高校是意識形態領域主陣地,要做好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需要拓寬教育工作領域。網絡流行語的發展和普及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了新的挑戰和機遇,筆者根據目前高校新媒體工作的一些經驗,探討一下網絡思想工作教育的可行路徑。
(一)加強校園網絡監管力度,促使道德自律
目前,移動互聯網已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各種錯誤思潮沉渣泛起,并借助互聯網迅速擴散。為加強網上輿情信息的監管和引導,服務高校中心工作,建議高校各二級院系黨總支選撥政治素養高、業務能力強、掌握校情民意、知網懂網且善于用網的青年教師和學生干部,組建一只網絡評論員隊伍。此支隊伍的人員組成結構應有三級設置,分別為核心網評員、骨干網評員和基層網評員。核心網評員由宣傳部、團委、學生處、信息化管理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等部門成員組成,在高校黨委的領導下,負責網絡評論隊伍建設與發展的頂層設計,重大網絡輿情的研判與議程設置,指導骨干和基層網評員開展工作;骨干網評員由各教輔單位、各二級院系負責網絡陣地管理的人員擔任,在宣傳部的指導下,具體執行網絡輿情的處置、應對、引導工作;基層網評員由各二級系部按學生數1∶200的標準設置,由各二級院系學生組織的學生骨干組成,從事網絡輿情跟帖、發帖、評論、上報等工作。
(二)順應信息傳播模式變化,打造短視頻宣傳新平臺
近年來,自媒體迅速興起,逐漸取代傳統信息媒體傳播成為大學生最喜愛的重要媒介,自媒體傳播的信息更易于被大學生閱讀和接受,因而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在新媒體語境下,受眾只需要利用手機、互聯網就能了解信息,極大地提高了信息的時效性。百度發布的2019內容創作年度報告顯示,短視頻應用用戶規模已經達到5.94億,占整體網民規模的比例高達74.19%,其中,30歲以下網民的短視頻使用率為80%。據了解,眾多高校紛紛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網站“開疆拓土”,除了微博、微信,如今抖音等短視頻平臺成為校園宣傳線上渠道的第三大陣地。清華大學官方抖音號上線第一天,發布新晉“網紅”——“尬舞教授”邢高熙帶領學生、保安、廚師等,在清華學堂、大禮堂等標志性建筑前,一起歡快地跳恰恰舞的視頻,短短一天時間,播放量725萬、43萬點贊,第一條視頻就讓官方號收獲了37萬粉絲,由此可見短視頻平臺的“病毒式”傳播效果是驚人的。
在信息時代,作為高校應順勢而為,盡快適應新的傳播載體、傳播方式,讓表達直觀、通俗、易懂,迅速搶占短視頻新媒體陣地,這就需要通過優質短視頻內容達到引領新風尚、傳遞正能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秀芹.網絡流行語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影響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
[2]汪秀琴,江國華,余秀琴.高職院校大學生誠信缺失及原因探究[J].學園,2015(24).
[3]熊仁明.網絡流行語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研究[J].成才之路,2016(1).
[4]王敬.校園網絡流行語下的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4(9).
[5]何領銜.基于網絡熱點事件的網絡流行語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3(9).
[6]高營營.網絡流行語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與引導策略[J].學園,2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