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羽
摘要:古箏屬于我國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樂器,感染力較強。在演奏的過程中利用飽滿的情緒與精妙的演奏技巧,能夠與觀眾形成情感的共鳴。箏曲《袖夢》是我國青年演奏家劉樂的代表作。該首箏曲的創作靈感與民族舞蹈水袖舞有聯系,利用跳躍性較強的快板將水袖舞的節奏感體現出來。本文對創作靈感與藝術特點進行闡述,分析《袖夢》中的演奏技巧與情感表達藝術。
關鍵詞:《袖夢》? ?演奏技巧? ?情感表達藝術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6-0023-02
在我國傳統音樂與樂器的發展過程中,古箏具有一定的情感渲染能力。演奏者通過對樂曲本身的深刻理解,加入自身的演奏技巧,利用古箏這一樂器達到與觀眾共鳴的基本形態。要想完美演繹古箏作品,就要讓廣大的聽眾都能夠體會到作品的深刻內涵。因此,成功的古箏樂曲,需要包括高超的演奏技巧,還要加入深厚的情感。本文對劉樂的《袖夢》進行分析,進一步了解情感表達與演奏技巧之間的微妙關系。
一、箏曲《袖夢》的創作靈感與藝術特點
箏曲《袖夢》的基本來源為中國的水袖舞,屬于舞蹈與戲曲的融合。而且水袖舞在唐朝時期達到鼎盛。在進行表演的過程中,水袖更加講求表演者要身形優美,還能夠加入演奏技巧與神韻。水袖舞表演不僅僅是展示技巧,更是為箏曲的創作注入新的活力。《袖夢》的作者使用了優美的音律,并且融合了水袖舞收放自如的特點,創作出了《袖夢》這一樂曲。
首先,在音階中,這首箏曲借鑒了傳統的五聲音階,對前三根弦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在中間的音階中,加入了小二度,為觀眾呈現出深遠的意境。[1]采用這種音階排列的方式,不僅能夠讓觀眾體會到我國傳統音樂的魅力,還能夠真正的推陳出新,形成獨特的藝術特色,帶給大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其次,在整首箏曲的節奏當中,樂曲的首段利用了6/8拍的節奏類型,左手能夠進行和弦的分解,右手能夠長音持續。利用這種形式體現出一種流動性的音樂境界,還能夠使大眾陷入到演奏的情境當中。《袖夢》的第三段中利用了3/4拍,更加舒緩,并且使用左手琵音與右手遙指的技法,將少女翩翩起舞的形態生動地呈現出來。之后利用跳躍性較強的音樂表達,將聽眾都帶入到箏曲的高潮部分。
再次,在結構中,樂曲劃分為三個不同的部分,首段利用了長輪技巧,將人們都帶入到情景當中,為后續的音階做好鋪墊。在第二部分刻畫出水袖舞靈動的真實情景,并促進音樂情緒的遞進。在第三部分,整首樂曲進入到高潮部分,水袖舞的力度也凸顯出來,利用點狀的輪指技術。這幾段的情緒不斷遞進,還能夠將豐富的情感展現出來,形成靈動的音樂形象。
二、箏曲《袖夢》的演奏技巧
在《袖夢》這首箏曲當中,最難的問題就是使用輪指技術,這一技法能夠有效解決古箏長音單一的問題。在演奏長音的過程中,使用輪指的方式更加流暢,還能夠對聲音的頻率進行調節。針對于現代感較強的箏曲來說,輪指的變化性與特點更強。[2]在《袖夢》這首箏曲當中,頻繁的使用了輪指的優勢,使用中指、食指、無名指、小指不斷循環,在一根琴弦中向外波動,發出持續不斷的聲音。在古箏演奏的過程中,借鑒這一技術,并進行適當的變化。在實際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一定要注重手形的正確性,因為在演奏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小關節不自覺張開或是手指使用力度不足等問題。在訓練的過程中,要保證手形正確,手臂平穩,小關節適當的突起。把握好演奏的度,因為如果彈奏得過松,可能會導致手形松散,觸弦無力。如果過于用力也會導致后續的彈奏持續力不強。因此,正確把控用力與放松,保證音色的扎實性。在進行輪指練習的過程中,務必要保證手臂的平穩性,速度均勻,中間沒有停頓的部分。演奏者在日常的訓練過程中,只有保證各個手指的用力程度合理,注重連貫性聯系,才能夠在輪指技法學習中得到顯著的成績。
要想將《袖夢》演奏好,除了要注重日常的練習之外,還要了解其中的情感表達技術。在箏曲表演的過程中,情感藝術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各個曲子都有屬于自身的情感與思想。在彈奏的過程中,不僅要保證樂譜音符彈奏的正確性,還要關注如何將自己的情感凸顯出來。古箏作為我國傳統的一門樂器,勢必會走向世界的舞臺中,迎接更多觀眾的檢驗。因此,在進行箏曲演奏的過程中,表演者要打動自己,靜下心考慮自己到底是應當以什么方式去演奏,并了解各個樂句是如何發展的。在此基礎上,注重情感表達的原則性,并在日常的生活中積累情感體驗。《袖夢》的音樂形象時而溫婉,時而激烈,演奏者需要提升自身的音樂修養,并掌握其中的音樂技能。通過對這首箏曲的賞析,能夠了解樂曲的創作背景下與年代,保證在演奏的過程中達成心手合一,將技術作為重要的支撐,使聽眾對《袖夢》箏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箏曲《袖夢》的情感表達藝術
(一)了解箏曲的基本特點,發現情感突破點
《袖夢》是劉樂作曲的一首箏曲,其創作靈感主要來源于水袖舞。在水袖舞表演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表演者要對甩袖的力度進行掌控,還要注重把握表演的表現力。只有運用好力,才能夠達到收放自如的目標。不僅要將水袖舞蘊藏的美感凸顯出來,還要形成與表現力的融合。劉樂的《袖夢》箏曲當中,就將情感與技法進行融合,發現其中的感情特點,并且細膩的處理表達的情感,呈現給觀眾優美的樂曲。
(二)使用肢體語言,表達情感藝術
在進行箏曲《袖夢》演奏的過程中,除了要對這首樂曲的調子有明確的了解之外,還要合理的使用肢體語言,將觀眾真正帶入到樂曲當中。[3]基于古箏藝術的不斷發展,聽眾的審美需求也不斷提高,僅僅利用傳統的演奏方式已經無法滿足聽眾的需求了。因此,在演奏箏曲《袖夢》的過程中,要利用表情、延伸與手勢共用的方式,將情感藝術凸顯出來。在此過程中,利用歡快的情緒,將力量的美感凸顯出來。對于古箏表演者來說,不僅要對整首樂曲有深刻的理解,還要利用樂曲的形象、意境與情緒表達情感。情感屬于整首樂曲的靈魂之處,精彩的古箏彈奏表演,會讓觀眾忽視演奏者的技巧,還能夠體會到音樂帶來的震撼。最后,聽眾也僅僅能夠了解整首樂曲中表達的感情。情感屬于技法之外的,利用眼神、動作能夠刺激觀眾的聽覺。從箏曲《袖夢》當中不難看出,作者就是對情感進行了準確的把控,并利用演奏技巧帶動觀眾的情感。總之,技法是古箏曲演奏的基礎,還能夠升華技法與情感。只有互相促進與結合,才能夠彈奏出精彩的古箏曲。
(三)利用演奏技巧,形成鮮明的演奏特色
劉樂屬于一位表演力比較強的演奏家,其使用的演奏技巧已經融入了演奏風格當中,逐步形成一體。在欣賞這首箏曲的時候,聽眾可能會忽視演奏的技巧,而是更加享受進入到水袖舞表演的世界當中。聽眾不僅僅是了解簡單的音節,而是了解特點鮮明的演奏特色。在處理整首樂曲的過程中,使用大氣的演奏風格與細膩的情感融合,并且將技法作為表達感情的基礎內容。只有利用多變的技法,才能夠為觀眾呈現出優美的古箏曲。[4]從古箏進入到大眾視野之后,經過了許多年的演變與發展,演奏技巧也越來與復雜。其中古箏的技法含括推、揉等,在不斷的發展與變化中,形成了現代的技法。現代技法的出現,也對古箏的發展產生了直接的影響,使整首樂曲更加靈動。總之,不論是對于情緒激昂的樂曲,還是情緒悲傷的樂曲來說。都需要將技法作為情感表達的核心內容,并且完美的將音樂演繹出來。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古箏作為我國傳統的民族類彈撥類樂器,不管是在表現方式還是表演方式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突破。由于信息的共享速度不斷加快,在許多現代的箏曲創作中,都會適當的融入西方的音樂表現形式。古箏藝術的不斷發展不僅要創新定弦方式,還要優化演奏技巧與方式。《袖夢》以其大篇幅使用輪指與定弦的形式,加入了全新的元素,不僅更加符合新時代的特點,還能夠將自身的音樂思想凸顯出來,使表演者能夠將自身的情感蘊藏其中,賦予整首箏曲更豐富的生命力,形成與觀眾的情感共鳴,促進我國傳統音樂的健康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黃鑫.古箏曲《袖夢》的演奏與內涵詮釋[J].中國民族博覽,2016,(12).
[2]王達嬙.箏曲《袖夢》教學中技術難點的解決[J].劇影月報,2016,(01).
[3]馬語燕.論古箏演奏技法和情感表達的關系——以劉樂《袖夢》為例[J].北方音樂,2015,(19).
[4]姚聃.箏曲《袖夢》的意境分析和美學意蘊[J].黃河之聲,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