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云峰
摘? 要:教育界在一步步推進對教育的改革,社會的需求也不在限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隨著教學模式改革的加快,同學們的學習效率是現在教育改革的重點。在現在正在前進的社會下深受老師們喜歡的教學方式便是自學,但是目前,初中生物教學中部分學習內容的難度需求導致老師無法讓學生自學,所以自學能力的培養有待進一步提升。該文重點是對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的探究,且對有關培養初中生自學能力提供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初中? 生物教學? 自學能力? 教育改革
1? 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自學能力本身屬于一般學習能力的范疇,是每個人天賦所具有的一種潛在的本能,也是一般教育中所倡導的。教師和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很重要,這也是教育改革的關鍵,教學目標和方式要有所明確,從而加快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的步伐,教育者要深刻理解教育工作改革內容,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學生在課堂上,如果是被動學習的話私下也不會自主復習,要想學生們牢記知識點,就要先自主學習,才會進一步自主復習,這樣學習的內容才能加以鞏固,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1.1 從理論上分析自學能力培養面臨的問題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教師是一遍遍督促學生,學生認為老師是強行把知識塞給自己,所以學生都很被動。在短暫的課堂內讓學生記住大量的知識,認為這樣教學效率就可以提高,因此印象的傳統教學中大多是教師自己講解,學生在下面沒有獨立思考的機會。在此環境中,學生自學的空間和機會也是少之又少,更是缺少對相關內容的實踐機會,教師布置作業時,通常是布置課后習題,社會實踐調查方面的作業較為少見,學生思考能力沒有有效培養。另外,極少教師會重視學生自學的能力,學生眼里學習就是對付習題與試卷,這就代表著我國教學模式的缺少,導致學生的學習方法有了極大的漏洞,學生沒有了積極性,沒有動力學習,致使學習效率下降[1]。
1.2 從實踐上分析自學能力培養面臨的問題
教育課程改革明確表示,學生在課堂上是否經常舉手發言,是否勇敢提問問題表示自己的疑惑,是否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課程,自主思考和深究是改革的關鍵。讓學生不再接受被動學習的思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提高學習效率。老式教育讓學生喪失了實踐能力,但在目前教育的新課標中提出,探究高效合理的方式,加快學生在生物課程中自學的能力,并為教師提升教學質量提供參考依據。
2? 提升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具體對策
教師確立教學內容的標準,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才能加快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自學能力有以下一些對策,能有效促進教學工作的改革。學生要意識自學的必然性以及重要性,更要樹立很強的自學的強烈意識。目前,自學方式已經得到了社會的認可,教育改革也漸漸向自學的方向靠攏。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在該教育中逐步提高,要求教師要把學生的自我發展當作目標去教學,學生要先明確適合自身發展的學習方式,樹立自身學習目標和動機,對已經學習的知識加深印象從而更好地理解,方能促進生物教學的改革進程。
2.1 情景教學,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氛圍
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取決于是否有情景教學和學習環境是否舒適,從而決定學生對學習能否提起興趣。要想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教師可以提前搜集類似資料以及視頻,使學生對教科書內容的印象深刻,從而提高對該內容的認知及感受。教師自身要先融入教學氛圍,樹立良好的教育理念,且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才是情景教學方式應用的根本。生物教師是否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經驗結合目前教育的情況,根據各方面全面考慮,使該教學的質量有所提高,加快教學工作及教育改革的推進的步伐[2]。
2.2 重視對學生潛能的開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比如教師可以選擇班級里雙眼皮的同學,講一講人們為什么會有雙眼皮和單眼皮兩種不同的相貌,為什么有的同學父母是雙眼皮,而自己是單眼皮,為什么單眼皮和雙眼皮的父母有可能生出單眼皮的寶寶也有可能生出雙眼皮的寶寶,讓同學們先對此展開一番討論,從而引出人體對外界感知的相關內容。教師要先提高自己對生物教學的認知,要對即將教學的內容熟練且對生物教學有充分的理解。教師的教學模式要有讓學生產生濃厚興趣的氛圍,讓學生想要自主探索問題的根本,學生才能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從而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使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加強。進一步探究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把最佳的解決措施找出來。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提高重視度,并提高學生對自學能力培養的意識[3]。
2.3 通過分組學習的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也很容易看出生物學有著很強的實踐性,實驗教學在學生們眼里也是深受喜愛。實驗教學要求教師要確定活動內容,并對學生合理分組,要根據學生之間在某方面的差異進行分組,所有小組成員的能力應做到一個水平線,讓小組成員自己形成公平的學習與競賽環境,學生對實驗活動的積極性也會有所提升,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4]。
2.4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可以從教師、學生、家長三方面著手[5]。(1)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計劃,指導學生如何進行科學的預習生物功課、課上如何集中精力高效聽講做筆記、課后如何合理地復習功課和自我督查。(2)家長可以多跟學生積極溝通,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校問題,授之以漁,幫助學生培養自主獨立的生活和學校作風,同時做好學生學習的督促檢查工作。(3)最重要的還是學生自己,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培養獨立自主、自尊自強的生活和學習作風,自我燃燒、自我管理、自我激勵,多跟家長和老師溝通,做個積極向上、陽光快樂的好少年。
3? 結語
總之,教育進程在新課標的改革下逐步推進,學生的發展是教育部門很重視的地方。社會需求以及領域也是教育界的關注點,學生要有自學的能力,增加教學內容的實踐操作。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是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要自主復習,形成自己的思路,把知識實實在在地轉化成自己的財富,真正鞏固住所學習的內容,烙在自己的記憶中,并且用到實踐中。生物教師要重視對課程標準的研究,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及其探究,找到最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我們要充分發揮及利用現代遠程教育的優勢,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增強對自學重要性的認識,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與決心,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明.基于概念圖的初中物理學習的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08.
[2] 王丹.基于元認知理論的初中生物自主學習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14.
[3] 王琳.初中生物課堂學生活動自學教學模式的初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4] 劉敬國.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9(19):78,80.
[5] 李芳芳.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9(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