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彩玲 李艷
摘? 要:混合式教學模式已經成為學校的主流教學模式,在此背景下,教師的授課理念、教學設計,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模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何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更及時、更到位,是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否充分發揮優勢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模式? 評價反饋機制? 構建
混合式教學模式已經成為學校的主流教學模式,在此背景下,教師的授課理念、教學設計,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模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何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更及時、更到位,是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否充分發揮優勢的重要環節。為此,構建全程式的評價反饋機制,構建相互激勵、彼此支持的“學術共同體”,成為管理者和網絡學習平臺研究、開發的關鍵。目前,評價反饋沒有得到教育管理者應有的重視,網絡學習平臺的開發還只是停留在教學、學習信息的處理等低端水平,沒有充分應用人工智能使評價反饋更有深度和人性化。要構建真正發揮作用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必須重視、思考評價反饋環節。
教學過程就是教與學的雙方利用相應的教學反饋信息,不斷調整各自的行為及其方式,以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教學信息反饋是做好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有效的教學信息反饋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能夠大大地完善反復改進的過程并使其更有效率。因此,充分了解教學信息反饋的作用,對于改進教學過程和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 評價反饋機制的功能
1.1 評價反饋激勵功能的有效利用
教師獲得學生的準確反饋信息,及時把信息再反饋給學生。對學生積極的行為表現給予肯定的評價,學生心理上獲得滿足后,學習信心和興趣也會隨之增強。即使是否定性的評價,只要是恰如其分的,也可能激起學生的學習動力。“當緊張和焦慮的程度處于中等水平時,學習進展最好。而有關學習進步的反饋數據應當有助于保持這種適當的緊張。”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或疑惑,對教師的肯定或否定等反饋信息,也可以激發教師的教學潛能,促使教師對教學做出調整和改進。
1.2 評價反饋指導功能的價值體現
社會進步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的發展方向也越來越多元化,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應做到因材施教,混合式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更新穎、豐富的學習體驗,單一的考試已經不能及時、全面地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綜合的評價體系為學生獲得及時、準確的學習效果反饋,并進行點對點的指導提供了可能。教學模式的創新目的是更好地幫助學生吸收知識和獲得技能,如果偏離了這一目標,教學模式再新穎,對學生來講也沒有幫助。教學評價的反饋指導功能有兩個,一個是指導教師的教學更貼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一個是指導學生的學習可以更深入和扎實。目前,教學評價反饋的價值還停留在糾正少數教師的不當教學行為上,在細節的教學指導、學習指導上需要大量教師教學過程、學生學習過程數據的計算,這對學習平臺的智能化水平也是一個挑戰,相信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能的發展,學生的學習體驗過程會更人性化、更個性化、更高效。
2? 評價反饋機制的構建
2.1 反饋機制的構成
評價反饋機制是教學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評價反饋機制目前包括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的網絡平臺以及來自教師、學生、用人單位等環節。基于網絡平臺的反饋信息包括了作業、問答、測試等學生考核模塊,網上簽到、網上答疑、課堂討論等教學模塊以及網上教學評價等教師評價模塊。這些功能的設置對學生的學習以及教師的教學形成了有效控制同時也為教學評價反饋機制的構建奠定了平臺基礎。教學評價的反饋還有來自教師的自我教學效果反饋、學生主觀學習效果反饋以及用人單位對學生實踐成果檢驗的反饋,這3個方面來自教學主體和客體以及網絡平臺數據的評價反饋就構成了目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評價反饋機制。
2.2 反饋機制的構建
2.2.1 信息源的構建
及時、準確的教學評價反饋首先來自于教師教學過程以及學生學習過程所形成的信息,同時要綜合考慮向上和線下信息。信息來源于學生在課前、課中和課后的表現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所形成的記錄與考核。學生課前為完成教師設定的預習內容所做的各種線上和線下的學習準備所形成的課前評價信息,包括學生學習資料的搜集準備、網上課件的學習時長等;學生課中學習信息包括學生是否按時到課、回答問題的質量和次數、課堂討論觀點的深度和廣度、課上是否能跟上教師的思路、能否順暢學習等;課后信息包括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課后知識拓展情況等形成的信息。信息的質量和數量決定了評價反饋的價值。
2.2.2 信息評價反饋方式的構建
信息評價反饋的方式從形式上分包括線上反饋、線下反饋兩種。從內容上分包括客觀數據反饋、客觀數據分析反饋、主觀感受反饋、主觀感受分析反饋等方式。從組織形式上分包括自主交流、各級教學管理評價部門組織的考核、研討、評估等方式。從信息源到形成及時的、準確的、有價值的評價反饋需要有相應的渠道和方式進行信息的傳遞和加工、整合,中間依賴網絡平臺智能化的信息處理以及評價體系各項指標對信息的篩選。信息評價反饋方式的多元化,才可能更接近教學效果的本來面貌;只有對信息源進行多視角、多源頭的評價信息輸入,才最有可能達到預期輸出。
2.2.3 評價體系整體水平對評價反饋系統的影響
評價反饋是教學評價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在綜合了所有信息源,并進行分析后形成結論再傳遞給教學主體和客體的過程。評價體系的設置是否合理、是否完善直接影響著評價反饋的價值。評價的維度、測量與評估的工具和方式,還決定著信息的加工程度。評價體系越規范、合理,評價反饋的激勵作用和價值就越大,因此構建合理的評價體系是形成良好評價反饋系統的基石,評價體系的實施過程直接影響著最終教學目的的呈現。
3? 評價反饋機制的未來發展方向
評價反饋的價值高低,水平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深度、廣度和高度還有學生學習潛能的發揮,評價反饋是一種基于技術網絡的動態情境交流,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前景廣闊,也必將帶動教學的新革命,為學生帶來更高成就的學習體驗,指導學生確立更切合發展實際和學生個性特點的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1] 馮冰清.基于CoI模型的混合式教學多元評價機制研究[J].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9,39(4):14-19.
[2] 宋彩萍,王江紅.教師教學效果評價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2):28-31.
[3] 劉志勇,朱凌.高校教學質量評價信息反饋機制研究[J].泰山學院學報,2013,35(2):13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