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維平
摘? 要:創新是近幾年來我國大力倡導的改革方案,教育是國家民族創新的根本,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重點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還需要適當地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這也是教師的責任。小學生年齡較小心,智發展都并不全面,實施創新思維重點就是在于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學習進行培養,教師需要發揮一定的引導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創新思維? 創造能力
教師需要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多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大膽進行質疑,讓學生勇敢提出自己的見解,開拓思維發展,教師還應給學生傳授科學的思維方法,使學習在實踐過程中既能開拓思維的發展又能集中思維解決問題。教師應該以小學生語文教學的特點為基礎給學生教授相關知識點,引導學生學會創新思維。這個方法由于多重因素的影響,實施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既是刻不容緩的任務,也需要精心思考該如何實現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以下將對怎樣才能更好地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進行闡述。
1?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創革新思維就是不被尋常的常規思維限制,是一種尋找問題解決方法的全新的、獨特的思維過程。創新思維是不同于傳統思維的,其本質就是追求新穎,是對現有的事物認識的超越。創新思維運用于學生教學方面,就是指學生的直覺、豐富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等。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在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中起關鍵作用。這個過程對教師的要求也比較高,首先需要教師富有創新精神,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要把傳統的刻板的教學方法轉變成讓學生主動進行探究學習的方式,要使學生從以往的被動式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教師還要設計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教學情景和教學環境,還需要采用新穎的、有趣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最有利的培養其創新思維的環境和條件。所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過程首先對教師自身的創新精神的要求比較高,還需要教師有敢于創新和改革教育方法的勇氣和膽識,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2? 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的能力
2.1 激發學生創造動機,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的興趣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動機的主要方式,好奇心是人面對新奇事物產生的自然反應,也是推動人們對未知事物探索、進行創新思維的動力。小學生正是一個未知、懵懂的年齡,這個階段的孩子有強大的好奇心,對生活有著敏銳的感覺,他們會時刻觀察生活中的一切未知事物。動機是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的動力,只有學生有了強烈的學習、創新的欲望,他們才會主動地進行思考和創新,所以說,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最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就課文內容和學生特征設計具有童趣的教學情景,也可以設計相關的游戲使學生的興趣提高。具體實施的辦法可以是,利用學生的天性,以講述故事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講述,生動形象的故事會活躍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布置任務,讓學生設計角色游戲,分組讓他們扮演角色,還原課文內容,以此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比如開展教學《我們奇妙的世界》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后進行角色設計,將藍天白云等意象賦予生命力以鮮活的形象展現在課堂上,還可以讓學生獨立設計一些相關臺詞和場景進行展示。通過這個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既提高了學生的課堂活躍性和積極性又豐富了課堂內容,還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給予他們實踐創新的方式,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的興趣。
2.2 設計適合小學生的課堂環境
小學生處在好奇心強、精神力旺盛的階段,以至于課堂上難以進行約束,課堂氣氛難以掌控,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環境時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進行考量,從而打造課堂環境活躍但不糟亂、緊張又輕松的氛圍,這樣的場景是比較困難的。教師要想設計比較個性的教學環境就需要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需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在課堂上要保持學生與老師關系平等、和諧,控制授課態度,避免出現令學生緊張、焦慮的態度,以輕松、開放的課堂環境讓學生發揮創造性。只有在輕松的教學環境下,學生才會大膽積極地進行想象,充分發揮其創新思維。教師設計的這種教學環境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增強其創新性。在學生發展創新思維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跟進學生情況,當了解了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時,需要進行適當的引導。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尊重失敗和挫折,培養學生面對挫折的堅強品質。例如,在《彩虹》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和色彩組成,讓學生可以利用三棱鏡做實驗自己制造彩虹,進行實踐活動后組織學生展開問題討論,發揮他們組織語言和問題挖掘的能力,使學生感受課文的魅力。
2.3 要求學生使用靈活的學習方法
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地位,需要以學生為中心,這就要求學生不能被動地進行學習,而應該培養其主動學習的能力。但是由于小學生知識有限,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認知水平:好的學生知識內容掌握比較全面;基礎差的學生知識點不夠清晰;活潑的學生課堂參與感比較強,積極發言;性格安靜的學生喜歡獨立思考,上課比較沉穩。教師需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引導其調整學習方式。就學習方法而言,是沒有固定要求的,適應學生的就是好的學習方法,所以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學習方法,不需要要求班級學生保持一致,讓他們發展自己的個性。比如,在學習《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角色閱讀課文,然后結合實際情況讓學生進行課文角色扮演,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讓學生深刻地領悟文章內容和深意,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拓展思維,這也可以使教學效果達到有效提升。
2.4 利用小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創新思維
由于小學生的知識儲備有限,所以認知能力較低,因此對太多未知事物都抱有極大的想象力,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制造合適的時機,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比如,在對小學作文課程的教學中,遇到看圖寫文之類的題材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其進行理解分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發揮想象力進行寫作。教師在課文的講述中也可以根據課本插圖讓學生對課文進行撰寫或者續寫結尾,讓學生發揮想象力進行編撰故事,以此來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小學生的想象力如此豐富,以至于他們也擁有著無限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小學教師需要發揮培養其創新思維的引導作用,在時代改革發展的背景下,對語文教學進行適當創新,只有創新改進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還需要在創新的過程中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從而展開學生創新品質的全面綜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從小就被認真培養并且堅持進行下去,那么學生的創新思維就可以得到極大程度的開拓。
3? 結語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對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育的發展和創新的關系是緊密不可分割的,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就需要開拓思維不斷進行探索和創新,只有這樣才可以發展自身的優秀品質,開拓視野。對于小學生而言,創新思維的發展就要實行教育模式的創新,為學生營造新穎、輕松的學習氛圍。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進行思維的創新、教學方式的創新,以此來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張月冉.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學周刊,2016(21):144.
[2] 谷衛茹.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研究[J].學周刊,2018(11):79.
[3] 姜琪,王學男.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7(1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