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剛
摘? 要:在新課標背景下,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可是小學階段的學生人生閱歷與社會經驗相對較少,認知能力有限,寫出來的文章會存在諸多問題,教師在批改的過程中也會感到十分困難。小學語文作文是衡量學生的從初中到高中甚至大學語文水平的基礎。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依照小學生們的特點與作文特點來開展教學。該文主要分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作用,并進一步闡述當前小學作文教學現狀,最后探討在新課標背景下,提升小學作文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育? 作文教學? 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作文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作文不僅可以提升小學生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提升小學生們的語文綜合能力。在新課標下需要創新語文作文教學模式,以此來提升學生作文寫作的效率[1]。
1?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作用
小學生在寫作方面有著諸多困難,但是通過有效的作文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小學生們的語文綜合能力,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提升小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是學習其他課程的重要基礎,而作文可以內化小學生們的語文知識,進而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質量[2]。有效的作文教學能夠提升小學生對字、詞、句的靈活運用能力,在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有著一定的作用。
2? 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
2.1 作文形式模板化,作文內容缺少感情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意義就是讓小學生們從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中解放出來,著重強調培養學生思維建設與獨立人格培養。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以文字的方式來將思想與認識落于紙上,進而讓小學生們抒發自己的內在情感和表達自己觀點的一種方式,作文結構因小學生不同的思維方式而變得不同,作文內容也會因為學生不同的知識體系而變得不同的,應該充滿多樣性與靈活性[3]。但是在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實際教學中,很多時候都是以模板化的方式來進行教學,不僅固化了小學生們的思維,還會導致學生們寫出來的文章都是千篇一律,缺乏創新。另外,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背誦一些優秀的文章和段落,導致學生在寫作中出現生搬硬套的現象,缺少自己的真情實感。
2.2 教師的教學方式十分單一
小學是學生接觸教育的第一階段,知識學習方式與知識體系構建基本上都為零。針對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來講,教師的教學方式對學生來講十分重要[4]。但是在我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并沒有為學生們提供優質的作文教學方式,教學模式十分單一,教師所運用的教學模式通常都是背、套、抄。要求小學生們背下固定的寫作格式,然后在寫作中套用背下的模板,最后再將段落寫在作文中。沒有因材施教地開展教學,很多時候都是將學生看作為一個機器,只需要單一地進行編程就可以,導致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質量下降嚴重[3]。
3?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作文教學的對策分析
3.1 運用先導式教學模式
在小學語文作文課堂教學中,先導式教學模式與傳統式教學模式有著極大的區別,先導式教學模式的不在是以往對課外內容進行生搬硬套,其有著多元化特征,是一種具有創造性與活躍性的教學方式,是依照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來構建的教學方式,讓小學生們可以在學習中感受和體會到樂趣,進而提升小學生們對自己生活情感的觀察與感知[4]。這種教學模式還可以培養小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使其不在局限于書本固有的框架中。先導式教學模式實現了以生為本,主要從學生們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們自己來感知事物的形成與發展,可以是一座山、一棵樹,還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自己的想象,描繪在腦海中的形象,可以讓學生們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和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這一教學模式中,小學生們的感知能力可以得到全面提升,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不僅可以拓展小學生們的視野,同時還可以進一步體驗大自然。另外,語文教師還可以讓小學生們自己編故事,或者還可以改編一個自己看過的童話,將里邊的人物復制出來,在加上自己最真實的感受,這樣可以讓小學生們在無形中學習語文[3]。另外,語文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們開展比賽,在跑步比賽中學習《與時間賽跑》;細致閱讀和觀察課文,在春雨綿綿的季節學習《春雨》等。
3.2 組織小學生開展課外教學
寫作很多時候都是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只有真實體會和感受生活,才可以寫出一篇優美的文章。所以,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教學,讓小學生們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提升自身寫作能力。另外,還可以在無形中陶冶小學生們的情操,讓小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愛上寫作。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山雨》這一內容中,教師可以帶領小學生們走進田間,體會和感受文中那種如詩如畫的現象,讓學生們感悟山雨的聲音、山雨的顏色以及山雨的余韻[1]。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學生們就會隨著作者的思想愛上大自然,然后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們字里行間也會流露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對比在教室中一遍遍地朗讀和背誦,小學生們會更喜歡看真真正正浮現在眼前的《山雨》。看到落雨在山林,聽到雨水打落在林葉上的聲音,學生們就會想起山雨中的片段內容。比如:“山中的那每一塊巖石、那每一片樹葉、那每一叢綠草,此時都變成奇妙無比的琴鍵”,學生們在腦海中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副“山雨圖”,這比在課堂中一次次的背誦更加印象深刻。又如在學習古詩詞《憫農》時,語文教師組織學生親眼觀看農民的辛苦勞作,體會農民的伯伯種植莊稼的辛苦,最后得出古詩下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結論,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給小學生們帶來鮮明且強烈的印象,還可以引發學生心內深處的思考,給小學生們帶來豐富的生活與活動體驗[3]。
3.3 日記練筆,自由表達
在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可以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與感受以及想法,重視表現自己感覺的印象最深且最容易感動的內容”。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想要達到這一要求,僅憑每學期8次寫作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語文教師應該要求小學生們每周至少寫兩篇日記。美國教育學家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外延相等”,這話有著一定的道理,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小學生們只有養成留心觀察的好習慣,才可以在作文中有話可說。而日記正好是小學生記錄生活的最好平臺,在日記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隨心所欲地寫,自由表達[4]。針對于學生每周交上來的日記,教師需要認真閱讀,然后從中篩選出“精品”進行習作點評,還可以將學生日記中的精彩片段打印出來,然后貼在班級板報上讓更多的學生進行觀看。
4? 結語
結合全文,寫作可以讓小學生們將所見所聞借助語言來表達出來,小學語文寫作是開端,也是基礎,是否可以好學這段教學對學生未來學習和成長有著極大的影響。寫作離不開靈感,也離不開生活閱歷,在此基礎上投入真情實感,就可以讓學生們的文章精彩萬分,令人感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其教學模式還需要教師繼續探索和發展,希望經過教師與學生們的共同努力,可以使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 吳慧.小學作文教學中細節描寫的指導對策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2017(11):40.
[2] 朱琳.新課標下小學作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8(9):64-65.
[3] 李耀成.試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J].都市家教月刊,2017(10):33.
[4] 朱鵬宇.基于語文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2017(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