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摘要:各個時期的報刊都擁有非常顯著的時代特點。對于編輯記者而言,要全面掌握時代發展特點,提升自身的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只有這樣,才可以提升報刊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編輯記者創造性思維的樹立和運用,期望為未來的有關研究提供相應的參考。
關鍵詞:編輯記者;創造性思維;樹立;運用
隨著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編輯記者應該提升自身的創造思維與能力,保證自身采編工作的正常展開,這對提升編輯記者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編輯記者創造性思維的樹立和運用研究具備現實意義。
一、報刊選題的獨創性
對于現代的編輯記者而言,應該提升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將多種思維有效整合起來。只有這樣,才可以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促進我國媒體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發散思維和集合思維的結合
編輯記者在實際選稿與選題的時候,要保證自身的獨創性,不斷創新。根據相同的題材,制定多種方案,拓寬實際選題的范圍,這樣可以提升編輯記者的思維水平與能力。之后讓他們集中思維,探尋更多的方案,找出最為理想的切入口。將集合思維與發散思維有效整合起來,讓編輯記者形成創造思維,其屬于我國編輯思維的重要發展內容。一般情況下,對于現代的編輯記者而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發散思維能力與集合思維水平,這是當前報刊采編工作正常展開的實際需求。
(二)習慣思維與逆向思維的結合
編輯記者要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特別是在編排某方面內容的時候,要形成相應的習慣性思維,也就是“思維定勢”。此類思維的精準程度與系統性特征非常明顯,其被稱作是“優勢性法則”。但是此思維會對提升創造思維起到不良影響,難以選出新型題意。所以編輯記者要使用逆向思維進行改正。該類思維指的是由相反方向探尋有關問題。實際上,運用逆向思維在實際選題的時候非常獨特,可以獲得非常明顯的成效。
(三)超前思維和反饋思維的結合
編輯記者要提升自身的超前認知與意識,找出正處在萌芽時期的事物。這樣的思維可以讓編輯記者選出被人們所青睞的稿件,讓其在行業中的競爭力逐步提高。然而,根據反饋思維可以實現標新立異,其可以將“現在”回歸至“歷史”中,提升他們的專業水平。雖然該思維屬于落后思維,但是將其和超前思維有效整合起來,可以翻新舊意,進而形成新意。
二、采編過程中的創造性加工
(一)文風
報刊非常重視理論的精準性以及真實性,此類內容的專業程度可以提升報刊的整體競爭力。對于政協報刊而言,其具備政治性、統戰性等特征,需要兼顧信息內容的時代性以及可讀性。然而,一方面要強調報刊的實用性與合理性,另一方面要注重稿件的創新性,運用創造加工方法,讓作者進行修改,也可以讓編輯記者進行修改。但是不管是誰進行修改,都要考慮眾多讀者的實際需求,換位思考。記者寫稿也是如此,“短、新、實”的文風必須堅持。
(二)欄目
對于報刊而言,欄目設置至關重要,其屬于窗口。針對這樣的情況,在實際設計欄目的時候要保證其新穎程度,讓人們感覺“別有洞天”。由于某些讀者青睞于先瀏覽標題與欄目,之后閱讀文章內容。因此,編輯記者要使用創造性思維,讓欄目更加新穎與特別,這樣可以掌握讀者的心理。值得重視的是,在設計欄目的時候,重視新穎性不應該忽略系統性以及健全性。例如,《江西政協報》每期四個版,頭版為要聞版、二版為地方版、三版為理論版、四版為副刊版,每個版面都有相對應的欄目設置,讓整期報紙前后呼應,而不是“單打獨斗、各自為政”。
(三)采編加工創造的側重點
編輯記者要明確創造思維的側重點,重視報刊整體目標效應,而不追求某個方面的分目標效應。在培養編輯記者創造思維的時候,一方面要掌握總體目標,另一方面要明確科學合理的分目標,讓其有效整合起來,變成一個整體。比如,《江西政協報》三版理論版,常設的版面有學研分享、建言資政、會議專刊、政協文摘等,既有政協理論文章,也有委員建言文章。此外,每期還配有時評和漫畫,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長,既體現政協報刊特點,更注重可讀性和服務性。只有這樣,才可以讓編輯記者把握版面宣傳的“度”,讓其實現理想化,進而實現報刊的整體目標,提升其影響力以及社會價值。
三、結語
在現代化社會當中,編輯記者的工作具備實踐性特征,需要經常觀察、書寫與聯想,進而培養自身的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特別是對于眾多的青年編輯記者而言,更應該在不斷的實踐活動中進行學習和積累。
(作者單位:江西政協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