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學生工作的重點之一是學生黨建工作,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校教師參與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多元化模式探索成為全新的課題。文章從高校學生的黨建工作現狀和問題分析入手,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所處新環境和影響以及高校教師參與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多元化模式進行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高校教師;黨建工作;多元化模式
大學生是未來的先進主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文章旨在通過對高校教師參與大學生黨建工作多元化模式進行分析和探索,引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不斷提升。
一、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現狀和問題分析
(一)對黨的基本認識和態度分析
由于當代大學生具有個性張揚、思想開放的特點,使得人們誤認為其缺乏入黨意愿,但通過對上海部分高校大學生入黨意愿的調查問卷數據顯示,超過七成的大學生還是具有強烈的入黨意愿,甚至還有超過半數的大學生提交過入黨申請書,并認為入黨是非常光榮的一件事情,更是積極進步的一種表現。由此可知,高校黨建工作在幫助大學生堅定信念、先鋒意識有效強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超過80%的大學生通過新聞媒體、思想政治理論課、形勢政策報告會等渠道對黨的性質、基本路線以及任務等都具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近30%的大學生通過黨建網頁、視頻、手機短信資訊等方式來對黨基礎知識進行了解,這說明傳統的學習渠道在大學生價值觀導向方面能夠使其價值和作用得到最大化的發揮,因此,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進一步重視黨課以及課程思政等途徑的教育作用,各門課都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形成思政教育的協同效應。
(二)入黨動機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當代大學生入黨動機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超過六成的大學生是為了謀取仕途發展;第二,有將近五成的大學生是為了追求理想和信念;第三,有超過四成的大學生是為了在政治上需求歸屬感。從調查結果中可知,入黨的“功利性認識”是部分學生入黨的初始原因,許多大學生將入黨當成工作之后獲得更多發展機會的手段,其對共產主義事業的信仰和使命都缺乏有效認知,這就需要高校的黨建工作要做到“潤物細無聲”,將黨建工作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通過構建協同平臺、豐富教育內容、拓展形式和載體,不斷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
(三)學生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情況分析
從調查結果中可知,有超過六成的大學生認為,身邊的大學生黨員能夠在行為上使其先鋒模范作用得到最大化的發揮,由此可知,群眾對大學生黨員的先進性還是比較認可,但“組織上入黨一生一次,思想上入黨一生一世”,大學生黨員作為高校學生隊伍中的優秀者和骨干力量,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必須不斷提升大學生黨員的再教育質量,通過打造黨建工作品牌,豐富特色校園文化,加強意識形態教育,充分利用網絡載體,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通過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規范“三會一課”等方式,強化新時代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大學生黨員黨性觀念和黨性修養。
二、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所處新環境和影響
(一)國際環境
由于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國與國之間的交流頻率顯著提升,西方價值體系以及價值觀念對大學生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且隨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國際格局發生深刻變化,西方各國普遍遭遇發展困境,而中國卻實現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面對中國的強大,西方國家利用其強勢國際話語權給中國貼上各種標簽,一部分大學生受此蠱惑,對社會主義前途方面產生一定的疑惑,對共產主義信仰產生出動搖。面對這種形勢,如何在復雜環境下使大學生抵御外來思想免疫能力得到顯著的增強是面臨的全新難題,同時也是大學生黨建工作的重點。
(二)國內環境
當下,由于改革開放的深入化程度加強以及市場經濟體制的有效完善,我國社會結構、經濟結構都發生了深刻的改變,與此同時,由于信息來源渠道的多樣化,各種思想和文化的交融碰撞在高校表現的更加明顯和激烈化,大學生自我意識、價值取向等方面和上一代人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向多樣性和獨立性等進行轉變,這對我們黨抓意識形態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贏得青年就贏得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 高校作為我們黨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必須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在內容把握上、方式方法上、工作布局上進行思考和探索,使意識形態工作接地氣、入人心。
(三)高校環境
由于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群體的異質性和交流范圍也顯著擴大,高校黨建工作的難度顯著增。作為高校黨建工作者,我們需要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和成長規律進行全面的把握,并且將時代發展要求融入其中。習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三、高校教師參與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多元化模式
(一)實施黨建導師工作模式
對專業導師帶教的方式進行有效借鑒從而形成大學生黨建導師制。首先,需要對黨員教師進行必要的選拔,挑選政治素養過硬、黨性觀念強的黨員教師擔任黨建導師,對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以及黨員進行思想上的引領、專業上的指導、生活中的關心,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其次,導師需要在黨支部的建設中進行有效參與和介入,對學生支部擬訂計劃和制度進行指導,參與學生黨支部的“三會一課”以及黨員民主評議、年度考核等工作。第三,黨建導師在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考察工作中,需要根據每個入黨積極分子的特點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和引領,制定不同的培養方案,真正把政治素質好、組織紀律強的學生吸納到黨員隊伍里來。最后,結合導師專業學科優勢,從專業知識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入手,將思想教育與專業發展相結合,引導黨員樹立追求真理的目標,涵養報效國家的情懷,認識真理、相信真理、堅持真理,求真學問,練真本領。
(二)構建黨員教師聯系班級長效機制
通過在課堂上創造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對話的機會以及在課堂后,注重運用新媒體,搭建學生和教師之間交流的第二平臺,如微信群、公眾號等平臺,打造師生交流的隱性空間,同時,結合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不同階段的學業指導、生涯規劃等方式,構建黨員教師聯系班級長效機制,形成以點帶面、上下齊管的運行機制。具體來說:在大學生入學時,黨員教師需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端正學習態度;在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階段,及時向對其進行黨的基本知識、優良傳統和作風教育,幫助他們端正入黨動機,幫助其確立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信念,同時認真地聽取其思想匯報并在學習生活中進行考察;除此之外,黨員教師還需要通過組織各類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教育中,例如開展以理想信念為主題的座談會、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團隊活動、大學生創新競賽等,通過隱性教育,讓學生主動參與、喜歡參與,實現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真正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要求。
(三)教師參與校園網網上黨校、黨建專題論壇建設
在無人不網、無時不網、無處不網的信息時代需要將新媒體技術引入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守好主陣地,建強主戰場。高校必須鼓勵教師對新媒體技術進行有效的運用,積極參與到網上黨校、網上黨建專題論壇建設中來,將對學生傳達知識認同轉化為傳達政治認同,同時,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微視頻、微宣講等新興手段開展學生黨建工作,從過去的說教式、傳達式手段中轉變過來,改空洞說教、硬性灌輸為平等對話、軟性滲透,雙向交流、真誠溝通,做到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
四、結語
通過文章的論述可知,對高校教師參與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多元化模式進行有效探索是勢在必行。高校必須立足立德樹人,高校教師要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才能培育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周儷,游國斌.高校教師參與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多元化模式研究——以寧德師范學院經濟管理系為例[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9):25-27.
[2] 尹春艷.高校黨建工作信息化建設路徑探析[J].新西部,2019(24):114+116.
[3] 高潤芳,陳傳革.大數據時代下大學生黨建工作研究[J].才智,2017(12):103.
作者簡介:張熠(1979.11- ),女,江蘇常州人,漢族,華東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學校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