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過多年發展,我黨在建設領導思想政治理論課時,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為思想政治課程的守正創新奠定了基礎。然而,網絡時代下,各類不良信息的轟炸與多元思想的影響,人們的思想統一性難以保障,阻礙了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對此,新時期下,依照習近平所提的“八個統一”,系統回答“怎樣培養人”、“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等根本性問題,為思政理論課的守正創新提供遵循方向,對于推進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守正創新;八個統一
思政理論課程作為培養學生思政素養的重要渠道,想要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創新思政理論課程,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思政課程改革過程中,應嚴格遵循根本,以守正為基礎,以實際情況進行創新,如此,方能培養出符合我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接班人。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思政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并發表重要講話,肯定了思政理論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并強調了教師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效用發揮的關鍵,并將“八個統一”作為思政理論課的創新途徑。文章以“八個統一”探析思政理論課的守正創新。
一、堅持建設性、批判性的統一,以真理打敗謬誤
在思政理論課的守正創新中,應以八個統一為根本遵循。首先,應就堅持建設性、批判性之間的統一,以此推動馬克思主義學科的建設步伐,促進思政理論教學的創新。首先,教師應敢于批判錯誤觀念、不良思潮。實際上,敢于批判批判錯誤觀念和不良思潮并非是為批判而批判,其最終目的仍然是引導學生統一思想,提高學生凝聚力、引領力,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其次,教師應善于批判錯誤觀念和不良思潮。網絡時代下,各類錯誤觀點和思潮被包裹在各色外衣下,教師在批判這些內容的過程中,應善于發現其中陷阱,挖掘其根源,抓住主要問題作為切入點,以事實為依據進行正當的批評指正。最后,教師應堅持課堂正能量。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引導學生,以習近平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內涵和實踐精神育人,提高意識形態工作的實效性。
二、堅持政治性、學理性的統一,以學術講授政治
在座談會上,習近平對思政理論課提出了八個統一,其中,政治性、學理性間的統一,主要是利用對學理的透徹分析去回應學生,以思想理論徹底說服學生,以真理引導學生。為實現兩者的統一,首先,應全面把握政治性導向。在思政理論課上, 教師應始終堅持我國政治立場、方向、原則與道路,授課教師應該具備政治信仰、定力與擔當。其次,應全面了解什么是學理性,以學術講政治。思政理論課堂上,應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進行分析,重視理論的透徹分析,以此回應學生的疑惑,真正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作用。最后,強化政治性、學理性之間的統一。須知,政治性、學理性之間相輔相成,若將兩者割裂,不僅很難保障思政理論課堂的教學質量,甚至無法有效說服學生、統一學生思想而導致課堂教學形式趨于形式化。對此,堅持兩者之間的辯證統一,以學術觀點分析政治理論,以政治理論支撐學術觀點,提高學生政治立場的堅定性。
三、堅持價值性、知識性的統一,以價值引領知識
堅持價值性、知識性之間的統一,主要通過將價值觀念引導至知識傳授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此,首先應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引導的并重。在所開設的思政理論課程中,教師應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解析作為重難點,因為,該理論的價值性、知識性本身就是統一體,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世界、追求真理、把握規律。同時,不僅要講解該理論的知識體系,還要將價值體系融入其中,以此引導學樹立正確的觀念。其次,應增強教師的知識傳授能力、價值引導能力。教師作為傳播思想、真理和知識的傳承者,應該不斷增強教學能力及業務水平,提高理論知識素養與教學素養,為理論知識、價值理念傳播奠定基礎。
四、堅持統一性、多樣性的統一,推動三因理念的落實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守正創新,是統一性、多樣性統一的過程,為此,應始終堅持政治原則,講清政治理論,由學校與學生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的展開思政教育。在因地制宜教育中,教學內容應堅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多元地區文化有機結合,挖掘學生所在地、學校所在地的文化資源,讓思政理論課貼近學生實際情況,提高思政理論課堂的成效。同時,思政理論課教學中,應因時制宜,堅持傳統優勢和信息技術的融合,由現實向網絡延伸,為思政教育提供更豐富知識與便利,增強課程時代感。另外,思政教育方式應因材施教,推動全體和分類教學的結合,在課程改進中提高思政理論課的親和力、針對性,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和教書育人規律,堅持以人為本,同時因人而異,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
五、堅持理論性、實踐性的統一,實現知行合一
在思政理論課的守正創新中,應始終以理論性、實踐性的統一作為基本原則。首先,以科學理論培養學生,實現以知促行。教師應重視馬克思主義的深入講解,提高學生對其的邏輯性、科學性的掌握,增強思政理論課程的感染力、說服力,以此轉變學生思想與言行。其次,直面問題,貼近實際,以行求知。馬克思曾指出,哲學家文僅僅以不同方式去解釋世界,而實際問題卻是改變世界??梢?,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實踐性作為與其他理論不同的特征,是馬克思主義的 本質特性。對此,在思政理論課上,應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重視實踐性的融入,將解決問題作為教學著力點,以實踐使學生掌握不足,推動學生求知。最后,堅持理實結合,思想志行合力。教師應重視思政理論課和社會大課堂的有效結合,使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并具備相應的實踐能力,推動學生長遠發展。
六、堅持顯性、隱性教育的統一,提高思政教育滲透力
思政理論課作為思政教育的重要資源,為實現全程、全方位育人,應堅持顯性、隱性教育的統一。為此,在顯性與隱性教育中,應與生活相結合,貼近學生實際生活,以生活化教學語言,挖掘生活化教學內容,提高思政教育質量。同時,教師應以學生作為教育中心,通過多樣化虛擬場景與現實場景的設計,計劃性展開思政理論課教育,以環境渲染、實踐體驗等多種形式營造全方位的育人范圍。
七、堅持主導性、主體性的統一,增強教學質量
新形勢下,傳統思政理論課已經無法滿足社會需求,為此,守正創新成為發展根本。在思政理論教育中,教師與學生作為兩個基本要素,應堅持主導性、主體性的統一,提高教師主導能力,培養政治能力強、思維新穎、自律性強、視野開闊、人格政治的思政理論教師,以現代教育手段,激勵教師課堂主動性與創造力。同時,激發學生主體意識,了解學生需求,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由學生實際出發,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強教育效果。同時,構建師生和諧關系,實現主導性、主體性的統一,提高思政教育質量。
八、堅持灌輸性、啟發性的統一,提高課堂吸引力
傳統的思政教育以灌輸教育為主,忽視了啟發教育的重要性,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創新能力難以保障,影響了思政理論課的質量。推動兩者的統一,對課堂守正創新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在思政理論課堂上,應增強灌輸和啟發主體的素質,遵循育人規律,增強教師專業素質、道德觀念、知識水平,提高教學實效性。其次,培養課堂灌輸、啟發的客體意識,通過多種形式灌輸,提高學生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同時,依照學生年級與個體特點,開展啟發教育,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思政理論理論。最后,把握灌輸、啟發的主要內容,保障內容的理論創新、前沿,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九、結語
總而言之,為推動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在思政理論課教育中,應落實八個統一,堅持守正不渝,創新不止的原則,緊跟時代發展,促進思政教育的守正創新。如此,增強思政理論課堂的吸引力,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強課堂教學效率,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思政理念,統一思想,發揮思政理論課的主干渠道、重要陣地、核心課程等作用,讓思政教育融入人心,提高國民凝聚力。
參考文獻
[1] 馬昌豹.堅持守正創新推動新聞輿論工作強起來[J].中國記者,2019(07):6-9.
[2] 吳家華.“八個統一”: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根本遵循[J].紅旗文稿,2019,391(07):12-14.
[3] 沈壯海,董祥賓.論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創新[J].思想理論教育,2019,482(05):10-15.
[4] 肖貴清.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守正與創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9,297(03):82-86.
作者簡介:高倩(1987.05- ),女,漢族,甘肅蘭州人,成都鐵路衛生學校,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