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輝
摘 要 建筑施工企業的特殊性質及市場環境的變化,給社會保險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當前建筑施工企業社保工作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企業產生的影響,就如何加強新形勢下建筑施工企業社會保險管理工作等方面進行探析,并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 建筑企業 社會保險 問題 建議
社會保險是國家強制建立并組織實施的,通過勞資雙方繳費參加,保障勞動者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時獲得必要生活保障的制度架構和運行機制。建筑企業社會保險工作是企業倡導“以人為本”的理念,為職工服務,最大限度地為職工謀福利,切實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增強企業職工的向心力和忠于企業的凝聚力,配合國家實施的一系列社會保險措施。作為一項福利,同有吸引力的薪酬一樣,較好的社會保險福利也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一項重要措施。然而,在新形勢下,許多國有建筑施工企業在社會保險管理的過程中,遇到了社保基金征繳困難、職工享受相關福利待遇受影響和職工上訪事件增多等種種問題,不僅損害了員工個人的利益,也制約了企業的健康發展。所以,加強當前形勢下建筑企業的社會保險管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當前建筑施工企業社會保險管理現狀
(一)建筑施工企業承擔的社會保險負擔較重
從1993年開始,按照國家要求和安排,由地方政府實行省級養老保險統籌,各大型中央企業隨后陸續將失業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療、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與社會接軌。到目前為止,所有企業都為職工繳納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大多數企業還為職工繳納了公積金和企業年金。比如,按照安徽省現行政策規定的單位月工資總額的繳費比例,加上公積金和單位的企業年金平均計算,企業需要承擔的社會保險費用比例合計占到職工月工資總額的44%。如一個企業全年為員工支付的工資總額為一億元,需要承擔的“五險兩金”費用則達到了4400萬元。隨著企業間人才競爭的加劇,各企業為員工支付的薪酬都在逐年提高,導致社保負擔也在逐年加重。另外,大多數國有企業還要承擔數量龐大的離退休職工的補充醫療費用,企業改革遺留的一些未納入地方統籌的退休費和遺屬撫恤費,負擔更加沉重。
(二)社會保險基金征繳日益困難,嚴重影響到社會保險管理及企業的發展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基礎建設市場也在飛速地發展,建筑施工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民營建筑企業,不僅數量上不斷增加,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建筑業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一些地方在工程投招標過程中采用不合理的低價中標方式。大多數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不得不把承攬工程任務作為生產經營管理的首要任務,在投標報價中,只有忍痛壓價以求中標。部分建設單位管理不規范,拖欠工程款,拖延項目驗收和審計程序,拖欠項目保證金。以上因素綜合影響,加上建筑行業本來就長期存在產高利低的問題,建筑材料價格不穩定等因素,導致工程項目利潤低,虧損風險較高。這造成部分建筑企業資金緊張,負債率居高不下,不能及時繳納社會保險費用。
當前,社會保險參保情況與企業管理及職工個人的工作、生活、學習聯系越來越緊密,社保費用拖欠造成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一是對職工個人的影響。調離職工的社會保險賬戶不能及時轉移,影響他們到新單位的參保;退休職工不能及時領取退休待遇;各地商品房限購政策與參保情況掛鉤,欠費影響了職工購房資格認定,有資格購房的職工也不能享受到公積金購房的福利;同時還影響到職工職業資格考試的報名。二是對企業的影響。違反勞動合同支付經濟補償金的風險;違反《社會保險法》面臨行政處罰的風險;影響到職工享受的醫療、工傷及女職工生育的福利待遇,由企業承擔,增加了企業的經濟負擔;加重了企業的人才流失;影響到企業信用和聲譽,最直接的表現是制約企業的經營開發工作。所以,欠費帶來的影響不只是社會保險的正常管理工作,更總要的是職工隊伍穩定和企業的生存發展。
(三)社會保險管理工作面臨的壓力較大
一是建筑施工企業的工程項目大都分布在全國各地,員工都比較分散,點多面廣;同時因為行業性質所限,企業的人員流動性較大,加大了職工社會保險管理的難度。二是建筑施工企業主要業務以工程建設為主,員工在工作中面臨的安全風險系數較高,發生工傷事故的概率較大。同時,部分企業對社會保險相關政策宣傳不到位,出現工傷事故及職工異地就醫不及時上報,影響相關工作的開展。三是部分國有建筑企業的社會保險在從系統內自管向地方統籌轉變的過程中遺留了許多問題,經歷時間長,過程復雜,解決難度較大。四是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管理不規范。因為社保負擔較重,部分企業通過調整職工社會保險基數降低企業承擔的相關費用,不僅使職工的利益受損,也給企業的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風險。
二、新形勢下加強社會保險管理工作的建議
(一)加強社會保險政策的宣傳工作,保障企業社會保險工作的合規性
正是因為企業管理者對政策的不了解,導致企業社會保險管理工作的不規范和隨意性。社會保險與企業每一位職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決定退休后人們生活水平的高低、看病就醫能夠報銷醫療費用的多少、發生工傷時能夠享受到的撫恤方方面面,對企業的穩定、長遠發展以及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建筑企業在開展社保管理工作時,要在企業內部大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及相關規定,在法律層面增強大家對這一管理工作的認識。同時,要宣傳社會保險工作涉及職工及企業的相關利益等信息,明確社會保險管理工作在職工隊伍穩定和企業發展方面的重要性。提高從企業領導至普通員工對社保工作的重視程度,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規定為職工辦理社會保險,及時足額繳納社保費用,開展有效、合規的社保管理工作。
(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加強考核,保障社會保險的支付能力
及時足額繳納費用是社會保險管理工作得以正常開展的前提,也是職工享受基本福利的根本保障。建筑施工企業同其他行業的企業性質不一樣,利潤率較低,行業內企業之間的競爭激烈。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企業要在內部的精細化管理上下功夫,這樣才能得以生存和發展。建筑施工企業效益主要來源于施工項目,只有提升了項目的經濟效益,企業才有效益。因此,企業要嚴格規范項目管理,制定科學嚴謹的項目管理流程,明確機關部室、項目部在項目整個管理過程中的責任和義務。要狠抓責任成本管理,嚴格執行績效考核管理,優化物資管理;加強過程管控,嚴控成本費用,開源節流,堵塞漏洞,減少浪費,并抓好項目管理團隊建設。企業要切實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減少管理成本;要組織專門力量大力開展清收清欠工作,最大限度收回外部拖欠的各種款項,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另外,企業要將社會保險費用的征收同職工的薪酬發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將社保支付情況納入對各基層單位管理人員的考核指標中,倒逼基層項目部強化管理,保證效益,以此保障企業的社會保險支付能力。
(三)不斷增強社會保險經辦管理服務能力
加強社會保險管理隊伍建設,鼓勵大家積極學習相關的政策法規,大力開展內部相關業務培訓,積極參加省、市舉辦的社保業務培訓;多向社保管理做得好的企業學習,及時掌握地方的最新政策,提升企業社會保險管理人員的素質。建立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強化臺賬管理,準確記錄職工社會保險參保及變動信息,確保全部信息的可追溯性。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確保社保經辦工作的及時高效;建立簡明易懂的社會保險業務辦事指南,加強對職工的宣傳,明確大家可以享受到的福利,方便大家辦理個人業務,增強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建筑企業大多數職工長期處在施工一線,回公司本部的機會和時間較少,這就要求管理人員要主動服務,切實為廣大職工做好經辦工作。
三、結語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勢下建筑施工企業在社會保險管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再從加強宣傳以提高認識、增強經濟效益保障繳費能力、完善社保業務管理增強經辦能力3個方面分析如何加強建筑施工企業的社保管理工作。企業只有在日常管理中重視并按規定做好社保管理工作,保障職工的基本權益,提升職工對企業的歸屬感,才能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
(作者單位為中鐵二十四局集團安徽工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謝舒媛.企業社保管理研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4(10):14.
[2] 韓寶峰.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建筑企業社會保險管理工作[J].財經界,2016(27):146.
[3] 陳艷.用人單位未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的法律風險分析[J].中國衛生人才,2020(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