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贊勇 黃曲云 黎俊楠 黃蕾
摘 要 加強醫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教育,提高醫學院校培養臨床衛生人才質量,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從理想信念教育、立德樹人主旨教育、科研講座培養、臨床技能培訓、“精準化”指導就業等方面,介紹了開展醫學生職業素質培育創新工作機制,提高醫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措施和效果。
關鍵詞 醫學生 職業素質教育 實踐探索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health talents in medical colleges. In this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lecture training, clinical skill training, and "accurate" guidance for employment,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measures and effects of developing innovative working mechanism of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cultivation and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Keywords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practice exploration
高等醫學教育的目的是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合格高級醫學專業人才,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醫學教育必須突出醫學人才培養“重實踐、重人文、重創新”的時代特點。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6年10月25日頒布實施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是全面提升中華民族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健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國家戰略。”加強醫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教育,促使醫學生養成良好職業素質是建設“健康中國”的基本要求。右江民族醫學院扎根少數民族邊疆地區,秉承“大醫精誠”校訓,堅持面向民族地區基層服務不動搖和堅持培養應用型醫藥人才不動搖的辦學理念。近年來,我校在醫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教育工作中,從“健康中國”的戰略高度探索醫學生職業素質教育機制,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醫德素質好、崗位勝任能力強的應用型衛生人才,推動醫學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開展了幾方面的創新工作機制,有效地提升醫學生服務基層能力,促進了民族地區的醫療衛生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
1 注重理想信念教育,扎實做好意識形態思想引領工作
(1)以黨校為平臺,凝心聚力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員學習教育活動。深入開展學生黨支部思想政治意識形態學習培訓,精心組織系統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學習統戰工作基本知識與主要工作內容、宗教事務條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班群網絡等動態,保持高度政治敏銳,及時處理突發事件。開展“重溫馬列經典,傳承紅色基因”讀書活動,引導青年學生深入理解馬克思列寧主義,堅定馬克思主義觀點及立場。開展“慰問抗戰老兵,重溫崢嶸歲月史”活動,學生黨員們與老兵們一起重溫了崢嶸歲月,銘記歷史,傳遞正能量,理解“勿忘國恥”的骨氣,培養新時代大學生擁有“身在校園,心系天下”的愛國情懷。開展畢業季學生黨員宿舍“走訪談心”活動,增強了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激勵學生黨員學習和弘揚抗戰老兵們的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增強大學生新時代歷史責任擔當,進一步堅定他們為共產主義事業不懈奮斗的理想信念。不要忘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積極投身于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強國夢”的生動實踐中。
(2)加強學生思想引導,凝心聚力把思想教育工作從學校延伸到實習醫院。凝心聚力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員學習教育活動,以制度為抓手,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近年來,輔導員堅持利用暑假時間,到38多家實習醫院檢查開展黨建工作檢查情況及上黨課。讓同學們真切感受到來自黨組織和學校的關懷和溫暖。檢查的目的是為了不斷加強臨床實習生黨員的黨性修養,使黨員始終牢記黨員身份及權利與義務,加強黨小組組織生活落實監控,完善實習黨小組組織生活的過程管理,提高實習黨小組組織生活質量。對實習生黨員進行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把握自己的發展方向,穩健走好人生前進的道路,在同學當中樹立起良好的標桿作用。
(3)圍繞立德樹人主旨教育,開展多樣化教育活動,升華人文情懷教育效果。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務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立德樹人”確定為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基點。唐代大醫孫思邈強調“人命至重,貴于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 學校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專業特點,創新教育方式,注重培育人文情懷,舉辦“讓閱讀融入生活 讓思考豐富人生”讀書征文比賽,激發同學們的讀書興趣,養成博覽群書的好習慣,營造良好的校園讀書氛圍。組織舉辦“醫學生如何培養良好醫德醫風”講座,“青年成長經驗”交流會,舉辦“追求卓越發展之身邊榜樣量”學子論壇活動, “文明修身,勵志成才” 講座,舉辦“奮斗的青春最美麗”主題演講比賽,舉辦“明日醫生,今日做起”、“當醫者變成患者”演講比賽活動。組織學生到醫院和敬老院開展人文關懷、生命價值教育形式,貼近學生生活,提高了學生的醫學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醫學職業道德是從事醫學職業的人們在醫療工作中應遵守的行為規范的總和,也是醫務人員在接受道德教育和自我修養后所具有的職業操守”。[1]豐富多樣的教育活動對學生的價值觀能夠起到潤物無聲的影響。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校風學風。每年畢業季,舉辦畢業生“醫路前行,向幸福出發”成長分享會;邀請專家教授為畢業生黨員做“恪守醫德 廉潔行醫”、“榜樣的力量 感恩所得”醫德專題報告會。培養臨床畢業生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培養學生高尚道德情操,做一個誠實善良的人,常懷感恩之心,情系母校,不忘師恩,報答父母,報效祖國。
2 科研講座培養,促進創新人才成長
為培養醫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推動醫學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讓本科生早日接觸科研,了解科研工作,學校推行本科生導師制,至今已有10余年。本科生導師組學員在導師的指導下,申報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或參與導師的課題組開展科研工作。本科生導師制,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實踐也證明了在醫學生中開展本科生導師制有助于培養醫學生創新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促進良好學風的形成。[2]成立本科生導師制科研創新學會,邀請專家教授為本科生導師組學員做培訓實驗對象、實驗原則、實驗實施等內容,系統介紹了科學實驗的規范和流程,詳細介紹醫學實驗研究的立題選題及實驗設計等方面的原理及注意事項,為學員們的科研設計提供了理論指導。不定期舉辦本科生導師制科研專題講座,包括科研文獻查閱、科研論文撰寫、醫學實驗數據統計分析等,提高學生的科研素養。
3 開展選苗助研工作,助力學生邁上更高發展平臺
以提升學校的人才培養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目標,進一步推進臨床本科考研學風,調動廣大學生學習自覺性與積極性,不斷提高考研參考率與錄取率,營造起濃郁的學習氛圍、考研氛圍,使考研成為畢業生就業的重要補充渠道。結合臨床醫學專業特點,2014年制定實施“選苗助研”工作方案,對學生考研給予具體指導和幫助,確保考研工作質量和效果。大三到大五各年級成立考研工作小組,輔導員任組長,成員由各班班主任組成,選好考研苗子,為考研學生提供從備考、報考到考試全過程的指導。同時,成立考研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指導管理學生考研工作,幫助學生分析考研對個人長遠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影響,因勢利導啟發更多的學生產生對考研的認同。并且,通過對醫學生進行專業前景教育、個人成才教育、以及就業形勢教育,引導學生做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強化考研意識。不定期做考研主題講座。邀請當年考研成功學生參加經驗交流會,向學生宣傳考研的各項政策,幫助更多的學生解答考研困惑、樹立考研的信心。利用宣傳欄開辟考研宣傳專欄,發布考研動態,介紹考研政策,訪談優秀考研人物,普及考研知識。
4 加強安全意識和心理健康教育,親情服務
(1)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健全心理援助機制。以專題培訓講座的形式,由輔導員組織開展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網絡安全、交友安全、學業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等主題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組織各班學生簽訂《安全承諾書》,牢固樹立“安全重于泰山”意識。以公開信的形式溫馨提醒家長教育孩子暑期嚴禁孩子私自游泳,切實加強孩子的暑假安全監管,履行好假期家長第一責任人的監護責任。建立“心理咨詢師—輔導員—班主任—心理委員—宿舍長”五級網絡的傾訴心聲和教育預警機制。培訓班級心理委員作為學生心理健康使者,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對心理異常學生給予熱情關懷幫助,為學生開展心理救助,幫助學生提高心理抗壓能力,及時對高危人群進行有效干預和援助。
(2)開展學業預警談話,零距離親情關懷。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安全管理工作送進課堂和宿舍。輔導員每個月進課堂3~4次,檢查課堂紀律、進行課堂考勤,對上課期間不規范使用手機的同學,停止其用手機半天,與上課玩手機的學生談心談話,輔導員親自到宿舍與曠課的同學進行談心,強調學習和紀律的重要性,珍惜大學美好時光,勤奮學習。開展學業預警談話,每個學期開學初,輔導員與上一學期考試有不及格的同學開展談心談話,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情況并給予悉心的指導,鼓勵他們克服困難,把更多的時間的精力用于學習上,給予大學生以更多的親情關懷。“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親情關懷與情感教育正是那片片落紅, 因此我們教師應讓真摯的親情關懷始終呈現在學生的教育管理過程中,把學生當親人,將親情服務運用于教育管理工作的整個過程。加強家校聯系合作,通過書信與電話溝通相結合的方式,了解學生成長的家庭背景,向家長通報學生在校情況,實現家校雙方優勢在對學生教育工作上的互助合作,通過家庭教育強化學校教育效果,增加學校思想教育和師生感情的溫度。
5 加強臨床技能培訓,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
構建培養醫學理論基礎扎實、臨床思維能力強、實踐技能操作熟練、職業道德意志堅定的應用型高素質醫療衛生人才的模式,完善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保障機制。加大臨床教學改革力度,著重加強醫學生臨床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培養,認真做好醫學生的臨床技能操作培訓工作。培養醫學生獨立書寫各種臨床工作記錄、體格檢查、樹立無菌操作觀念。2012年以來,連續8年組織舉辦醫學生臨床實踐技能大賽、臨床病例診斷分析大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練。從而強化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全面提高醫學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6 建立五位一體就業工作機制,“精準化”指導就業
準確掌握畢業生和家長的手機電話通訊號碼,建立“學生-班干部-班主任-家長-輔導員”五位一體就業信息工作機制,建立畢業生就業Q群、微信群,以便多渠道聯系,保證就業信息追蹤通暢。向用人單位推薦所需的畢業生,增強服務意識,努力為畢業生排憂解難。推進“集中團體輔導,個人談話”的工作思路。每年3-6月,每月召開1次未就業畢業生懇談會,畢業班的班主任與未就業畢業生全部進行“一對一”交談,了解他們的就業困難及需求,及時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實際困難,對畢業生進行“精準化”就業指導,加強政策引導。教育學生端正就業態度,適當降低就業期望值,到基層、到艱苦的地方就業,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對“建檔立卡”畢業生適應給予就業路費補助。
7 實施效果
近五年來,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申報的創新創業訓練課題,共有220多項獲立項資助,其中省級立項為56項,校級立項170項,學生公開發表相關研究論文130篇。我校學生參加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獲得華南賽區華南賽區一等獎1次,二等獎3次,三等獎2次。參加廣西4所醫學本科院校的醫學生綜合能力競賽中,榮獲一等獎3人,二等獎2人,三等獎1人。五年來,臨床專業應屆畢業生共有295人考取碩士研究生,占臨床專業畢業生11.24%;臨床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保持有95.62%以上,畢業生主動適應國家經濟建設與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到基層衛生醫療單位就業率為65.53%;學校于2015年獲“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全國高校就業50強)榮譽稱號。
醫療用人單位認為我校的畢業生在思想道德素質、專業能力素質、身心素質、溝通交流、人文素質、吃苦耐勞、踏實為基層服務等方面表現很好。2018年學校招生就業處的相關調查顯示,醫療用人單位對我校醫學畢業生工作表現滿意度為94.73%,對我校醫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工作能力給予充分的肯定。我校培養的醫學畢業生在基層單位弘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奉獻青春才華,促進了民族地區的醫療衛生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 杜治政,許志偉.醫學倫理學辭典[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103-104.
[2] 肖剛,莫碧珍,等.優化本科生導師制制度,服務創新型醫學人才培養[J].繼續醫學教育,2016(1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