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美微
摘 要 新時期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陣地,促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意識形態,同時也能夠確保高素質人才培養的核心價值。本文從新時期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著手,論述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并詳細分析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 高校 網絡思想政治 意識形態 困境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forefro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moting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not only help students form a healthy ideology, but also ensure the core value of high-quality personnel training. Starting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fficulties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nalyz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detail.
Keywords colleg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ideology; difficulties
網絡信息的多元化、中心化、碎片化已成為互聯網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隨著網絡信息的高速傳播,社會問題、群體問題、利益訴求、輿論導向等問題也影響著大學生的意識形態,這使得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更為突出。新時期下,互聯網信息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維方式帶來了極大的改變,在拓展思維理念和思考方式的同時,一些新思潮、網絡文化、政治立場也在很大程度上腐蝕著大學生,引發了輿論困境、價值觀失衡、極端個人主義等相關問題,阻礙了大學生健康價值觀和社會觀的形成,為此我國宣傳部和教育部下發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其中明確指出:“要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題學習網站和微信公眾賬號學習平臺,使之成為宣傳展示學生理論學習成果的陣地,各地各高校要積極參與相關網站建設,采取切實措施推動思想政治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從中我們可以看國家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與關注,同時結合互聯網的發展各高校也要有針對性的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必要的保障,所以我們要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對策展開詳盡的分析與研究。筆者從新時期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著手,論述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并詳細分析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1 新時期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
1.1 教育內容海量化
互聯網技術與數字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這相應帶動了資訊和媒體的發展,伴隨而來的海量信息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為此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的對這些信息進行甄別和利用,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途徑,使學生容易接受思想政治理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同時,數字化技術和多媒體技術也能夠對思想政治信息進行傳播,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和使用需求,能夠方便信息的傳遞與共享。
1.2 傳播性強
在多元化媒體和信息網絡化的環境中,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傳播性強的特點來大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幫助學生形成自主辨識能力,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和道德素養。互聯網具有不受地點和空間限制的特性,通過互聯網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并且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也能夠宣傳新思想,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有著較強的導向性作用。
1.3 教學形式多樣
利用網絡也可以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可采用自媒體、微信、微博、QQ空間、遠程課堂等形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種傳播,滿足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需求。同時,完善線上和線下的緊密聯系,幫助學生解決思想政治學習中的困惑,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和道德品質。
2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2.1 重視程度不足
各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沒有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加以重視,特別是一些二類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是以課上“灌輸”為主,而學生受網絡思潮的影響,意識形態、觀念、溝通方式、行為等都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只是依靠傳統的授課方式根本吸引不了學生。另外,開展網絡思想教育也需要有相應的配套設施,這類設施經費投入較大,高校不愿投入的情況較為普遍,也影響到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
2.2 發展觀念和思維模式滯后
高校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中存在發展觀念和思維模式滯后的問題:發展觀念落后是指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教育上存在認識上的區別,高校沒有把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教育進行融合,認為這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體系,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固化,網絡被認為是“工具”,引發了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下降;思維模式滯后主要是指高校沒有對網絡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思考,沒有切實的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定位,這影響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樣性和傳播性,同時也阻礙了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及溝通,制約了教師對學生思想動態的把握。
2.3 價值觀的影響
現階段,網絡信息和多媒體信息呈幾何式爆發,高校大學生容易受到不良網絡文化與不良價值觀的腐蝕,這不僅影響到學生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模式,同時也影響到了學生對社會行為了理解與辨識。大學生的社會經歷較淺,面對新生事物時容易受到吸引,并且認同感和接納性較強,尤其是面對利益誘惑或精神蠱惑時不懂得如何辨別和處理,引發了價值觀被扭曲的現象,如: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
2.4 復雜環境的影響
隨著社會環境的網絡化,外來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也在不斷的增強,在這種環境下一些不良的網絡信息也影響著大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得大學生的價值取向被帶偏,嚴重的還會引發社會問題。現階段,大學生對自我認同感和社會認同感的理解越來越模糊,主要原因是一些低俗和反動的信息逐步侵襲著大學生的意識,這種環境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另外網絡的虛擬化也造成一部分學生遠離了現實生活,影響到了學生人格與價值觀的形成。
3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3.1 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也要與社會發展和黨的政策相一致,所以筆者認為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入,結合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政治需求,有針對性的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優化,實現素質教育與核心價值觀的雙重培養。高校要通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來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利用網絡交流的特性,塑造并堅定大學生的政治立場,培養大學生的政治思維和大局意識,提高學生對政治問題的理解與辨識。
3.2 加強網絡思政教育與校園文化的融合
校園文化是高校大學生思想動態的指向標,其不僅能夠體現高校的辦學特色、人文環境、教學氛圍、生活動態,同時也對學生的思想起到了導向性作用,所以要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的融合,筆者認為要從兩個方面出發:首先,要在網絡中選擇較為正確的主流文化,并與校園文化進行結合,迎合學生的求知欲和求新感,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其次,要充分利用校園文化來宣傳正確的網絡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意識,讓學生通過校園文化來切身感受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益處。
3.3 提高網絡素養
“00后”的大學生思想觀念及行為容易受到網絡意識形態的影響,因此各高校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時,必須加強大學生的網絡素養,從個人行為、道德品格、法律法規、社會價值觀著手,讓大學生學會辨識網絡中的不良思潮、學會對待不良的網絡輿論、學會處理校園和社會所遇到的問題。同時,要加強正確價值觀的引導與約束,針對網絡環境復雜、負面信息多、價值觀混亂等現象,高校思政教師要開展正確的講解與宣傳,讓學生形成健康的網絡思想。
3.4 提高法制教育
網絡生活已經深入到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在校園網內可以有效的限制大學生的網絡行為,但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今后校園網起到的約束力必將大大縮減,所以要從法制教育的角度出發,用法律法規來約束學生的上網行為,筆者認為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入《網絡安全法》的宣傳與講解,讓學生充分的認識并尊重法律法規,在規范自身網絡行為的同時,凈化校園網絡環境,避免校園網絡受到不良思潮的侵害。
3.5 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監督
網絡的傳播性帶動了媒體信息的發展,在這種背景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充分抓住機遇,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收集、網絡信息傳遞、網絡宣傳、信息共享的特點,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導,可采用自媒體或自動轉發的方式對思想政治理念及教育信息進行推送,并且可利用多種網絡軟件來實現,如:微信、微博、校園BBS、高校官方網站、網絡學生會等,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
同時,要加強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監督,尤其是學生自主建立的網絡群體,要全面的掌握其動態及信息發布內容,清理不文明的網絡信息及言論,確保網絡群體健康發展。另外,學校也要制定相應的制度來規范學生網絡行為,營造和諧健康的網絡環境、樹立正確的網絡輿論導向、擴寬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觀和價值觀,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的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和幫助。
參考文獻
[1] 馮鑠.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J].黑龍江科學,2018(03).
[2] 張丹丹.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應對“意識形態淡化”問題[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04).
[3] 劉麗.意識形態安全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從阿爾都塞“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理論談起[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