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旋
內容摘要 突發事件是難以預測和預報的,而且往往會帶來巨大的損失和破壞。在緊急狀態下如何發揮物資、人員、資金的時間效用和空間效用顯得迫切重要,應急物流應該充分發揮其重要作用。在此,文章以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案例,分析了我國應急物流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參考了國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物流建設的成功經驗,結合相關知識,提出建設符合我國國情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物流體系,一方面有助于發揮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物流的重大作用;另一方面希望對未來應急物流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應急物流 互聯網技術
1 引言
1998年的大洪災;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雪災和汶川地震;目前正在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安全等突發事件嚴重影響著我國。緊急情況下甚至災難面前,物資、人員、資金高效流通是減少損失、穩定民心、維護穩定的重中之重。但是從這幾起突發事件反映出我國應急能力仍然比較薄弱,這跟我國應急物流體系建設不夠有關。應急物流如何解決物資、人員、資金高效流通?這就要求要建立較完善和高效的應急物流體系。
2 應急物流概念及特殊性分析
2.1 應急物流的概念
應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發性自然災害、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性事件所需應急物資為目的, 以追求時間效益最大化和災害損失最小化為目標的特種物流活動。
《物流術語》(GB/T 18354—2006)對應急物流的定義是:針對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已做好預案,并在事件發生時能過迅速付諸實施的物流活動。
應急物流與一般物流一樣,是要創造空間效用、時間效用和形質效用,是要強調物流系統的整體性,是需要運輸、儲存、配送、信息處理等子系統的配合。但是應急物流更要解決在突發事件下物資、人員、資金高效流通,是更強調物流效率[1]。
2.2 應急物流的特殊性分析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這一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后,要求確保物流各個環節暢通無阻,要確保包括醫療防護用品等物資最快速度到達疫區,可以看出應急物流關鍵在于提高物流效率,而一般物流是同時考慮效率和效益,這就體現在應急物流的以下特殊性。
2.2.1 時效性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醫療物資、食品等應急物資和救助人員必須以最快速度到達現場,所以,時效性是應急物流最突出特點。應急物流確保各個環節暢通無阻,確保物資快速到達疫區。
2.2.2 不可預知性和不確定性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突然發生的,危害程度、涉及范圍等具有不可預知性,運輸量、儲存量、配送數量等不可預知和確定[2],造成對應急物流的需求具有隨機性,這是應急物流的不可預知性和不確定性。
2.2.3 弱經濟性
應急物流的關鍵在于保障物資、人員、資金高效流通,確保各個環節暢通無阻,確保物資快速到達疫區。所以,應急物流在很多情況下是先考慮提高物流效率,再考慮實現物流效益。
2.2.4 政府與市場的共同參與性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傳播的廣泛性、危害的復雜性特點,要求要有一套周密、靈敏的應急物流反應系統,需要政府管理部門和社會力量等的共同參與和配合,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調配。
3 我國應急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應急物流是物流領域的一個新分支,雖然在我國起步晚,但是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取得長足的進步。自2003年的“非典”后,應急物流在很多重大突發事件中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就反映出來,比如,運輸供給不足、倉庫貨物短缺、配送不及時、“互聯網+”信息化水平低等問題。
3.1 應急物流體系硬件設施薄弱
首先,體現在應急物流運輸設施較薄弱,各種運輸配合度較低,救援物資不能快速到達。
其次,應急物資儲備分布不合理,包括空間布置不合理和結構不合理,尤其是儲備數量供給滿足不了需求,造成救援物資緊張。
3.2 應急物流管理水平較低
首先,應急物流組織結構不完善,缺乏有效協調;
其次,應急物流法律法規不完善,缺乏統一制度。應急物流強調的是系統整體性,強調運輸、儲存、包裝、裝卸、配送等各個環節要暢通無阻。由于目前應急物流管理水平較低,導致救援物資、捐贈物資分配不合理、到達不及時、甚至出現哄搶等嚴重問題。
3.3 應急物流信息化建設滯后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危害程度大、涉及范圍大,信息不對稱和不透明很容易造成恐慌等嚴重問題。目前,我國應急物流信息化建設跟不上“互聯網+”時代的步伐,導致信息不透明、信息更新慢、信息反饋滯后等嚴重問題,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捐贈物資分配不合理、各種謠言和虛假信息引起恐慌甚至各種質疑聲音。
3.4 應急物流人員專業水平較低
應急物流人員要有物流專業知識、要有應急經驗、要有應變能力、要有溝通和協調能力等。但是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參加應急物流的人員主要是政府人員、企業人員、志愿者等,他們缺乏應急物流專業知識和應急應變能力,很容易出現緊急物資分配不合理、特殊物資保存不當等問題。
4 我國應急物流發展的重點
應急物流強調對采購、運輸、儲備、配送、裝卸搬運、信息處理等物流活動進行高效組織和有效運行,形成周密、靈敏的應急物流反應系統,從而確保物流各個環節暢通無阻,確保物資快速到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區和自然災害災區[3]。針對應急物流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應急物流應該重點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革。
4.1 完善應急物流硬件設施建設
首先,完善運輸網絡建設,暢通的運輸來保證救援物資快速到達,同時在突發事件發生后要開辟綠色通道,實行優先運輸,保證物資的暢通。
其次,在熱火朝天的物流園區建設中,合理規劃應急物流倉庫的建設,利用適當的應急物資倉儲來滿足突發事件緊急物資的需求。
最后,借助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建設高效的信息系統,一方面讓疫情和應急救援等信息公開透明;另一方面可以共享應急運輸、應急物資儲備等物流信息。
4.2 提高應急物流的管理水平
在突發事件發生后,應急物資運輸、發放等環節會出現雜亂無序,怎么確保物流各個環節暢通無阻?這就要求要協調、調集多個政府管理部門和社會力量,對應急物資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調配。①要建立和完善應急物流的決策機制;②要完善應急物流的組織結構;③要出臺應急物流相關的法律法規;④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段,建立虛擬的應急物流組織,在統一管理、統一調配的前提下充分整合整條供應鏈有效的社會資源來實現應急物流的高效率。
4.3 建立“互聯網+”應急物流信息系統
“互聯網+”背景下,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在很多行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我國應構建科學的應急物流信息系統。一方面利用應急物流信息系統有效實施應急物資供應鏈的物流、商流、信息流等活動,保證救援物資快速到達;另一方面借助信息系統,政府部門、社會企業和廣大群眾及時溝通和共享信息,有利于救援活動順利進行,有利于促進社會穩定和發展。
4.4 重視應急物流專業團隊的建設
應急物流需要高效有力的專業團隊來執行,專業團隊包括決策人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操作人員和志愿者等。對于專業團隊的建設,一方面需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要求學校和培訓機構進行應急物流相關專業訓練,提高專業技能;另一方面要培養團隊合作能力、應急能力、溝通能力等;還需要建設若干應急訓練基地,加強應急物流專業團隊的應急事務演練,提高應急救助能力[4]。
4.5 建設軍民一體化的應急物流體系
應急物流強調多方主體參與,一起完成控制疫情、快速送達救援物資的任務。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軍隊結合疫情地區需求,快速提供后勤服務保障,快速派遣醫護救助人員,提高對疫情地區的應急救助能力。建設軍民一體化的應急物流體系,重點從以下方面進行:①在組織結構方面要有靈活的機制來適應應急物流的不確定性;②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保障和規范軍民融合;③利用先進信息技術來提高軍民一體化的應急物流效率。
5 結語
應急物流是為了應付突發事件和急迫事件,是一種特殊物流,需要有暢通的信息渠道和物流通道。雖然十幾年以來我國應急物流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仍然存在硬件設施不足、管理水平和信息水平較低等問題,今后應借助互聯網等相關技術,提高應急物流的管理水平和應急能力,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
(作者系泉州經貿學院 副教授)
【參考文獻】
[1]左小德,梁云,張蕾.應急物流管理[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
[2]劉姝麟,孫丹. 面向重大自然災害我國應急物流體系的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7(4):36-37.
[3]王曉平我國應急物流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6):83-86.
[4]周競宇,楊西龍.軍民融合應急物流體系建設路徑研究[J].艦船電子工程,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