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后,初中數學課程在教學改革中,將學生逆向思維能力培養引入數學教學。以此在教學目標實現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因此,文章基于影響學生逆向思維能力培養的主要因素,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對策展開分析。借此協助學生深入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生;逆向思維能力
引 言
在初中教育中,數學屬于基礎性學科類型,有著抽象性、邏輯性特征。為貼合學科特征,幫助學生內化數學知識,教師應重視學生逆向思維能力培養,使學生在數學問題解決中,辯證性地分析數學知識,獨立探索數學概念。
一、逆向思維能力相關概述
逆向思維能力的本質是創造性思維,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目的,在于協助學生打破學生思維僵局,優化學生思維模式,使學生在較為復雜的數學知識學習中,問題解決思路更為寬廣。具體來說,人體思維方式可分為正向思維、逆向思維,多數人在問題思考中,會應用正向思維,若是在思考、知識探索中,改變對已有定論的看法,就可以稱之為逆向思維。由于逆向思維的形成具有針對性、計劃性特征,且應用手段技巧性明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著重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能力,可以在學生思維定式改變后,及時理清解題思路,有利于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為學生靈活性思維的形成創造條件。
二、影響學生逆向思維能力培養的主要因素
第一,思維定式。在逆向思維能力培養中,思維定式是指慣性思維,它是學生在學科學習中,已經形成的固有習慣、思維方式。學生通過以往知識學習經驗,在面對學習問題時,會存在本能反應,并且在問題解決中首先選用思維定式思考解決方法。因此,思維定式憑借其自身的優越性,使學生在知識探索中,利用聯想作用對比新舊問題。從而在問題的固定轉化中,阻礙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需要學生通過逆向思維方式,有目的、有計劃地解決數學難題,進而在靈活性、變通性的思維模式下,有效掌握數學知識,理解數學概念。
第二,教學觀念。受應試教育影響,初中生在數學學習中,多以中考為效率提升方向,而教師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會通過灌輸式教學模式講授數學知識,促使學生形成固定思維模式。在數學學習中,僅會套用記憶經驗中的公式、概念,難以在問題層次深化后,高效解決復雜性問題。由此可見,教師教學觀念中,缺少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內容,導致學生逆向思維能力不足,不利于學生數學解題思路的優化與改進。
三、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對策
1.轉變教學方法,強化學生逆向思維意識
為使學生在思想帶動下,主動使用逆向思維研究數學問題,教師應轉變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強化學生逆向思維意識,借此提高學生逆向思維能力,保障初中數學教學質量。首先,教師應結合班級教學實際以及初中生性格特征,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在課堂提問、數學概念講授中,協助學生改變常規思維。其次,教師在教學中,不僅需要通過言語宣傳逆向思維,還需主動分析學生解題思路、學習經驗,將逆向思維融入數學教學中。對此,教師可借助教學案例,激發學生逆向思維意識,使學生在具體的問題解決中,初步領悟逆向思維概念。最后,在學生形成逆向思維意識后,教師可在教學實踐中,適時引導學生梳理知識體系以及自身想法,使學生敢于運用自己的逆向思維,并且在與同伴交流中活躍學生思維,強化學生逆向思維認知。
例如,在“冪的運算性質”的學習中,教師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掌握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并且會運用性質進行運算,此外還要教會學生逆用冪的運算性質。在課程實踐環節,教師給出例題:已知am=2,an=3,求式子a2m+n的值。教師可先復習同底數冪相乘、冪的乘方的運算性質,再讓學生把運算性質倒著寫成am+n=am·an和amn=(am)n,然后引導學生運用這兩個逆寫的運算性質把a2m+n化為同底數冪相乘和冪的乘方的形式,從而求出式子的值。案例中,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請學生重新思考數學概念的計算方法,能夠使學生在計算思路的變化中,懂得用逆向思維解決數學問題。同時靈活地掌握數學知識概念,為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2.優化教學流程,加強學生逆向思維訓練
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能力時,教師需及時優化教學流程,在數學問題解題中,加強學生逆向思維訓練。數學學科的開設目的,在于幫助學生解決數學的問題,并獲得數學知識運用能力。教師應改變以往單一的概念講授、課堂練習模式,重視教學過程中的逆向思維訓練,使學生在數學問題解決中,用逆向思維尋找問題解決方法,以增強學生解題效果,保障數學教學質量。
具體來說,教師需在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對逆向思維的興趣,使學生學會用逆向思維應對數學問題。對此,教師可通過改變教案設計,啟發學生“逆用”數學知識經驗,學會反向思考,為學生逆向思維訓練提供時機,強化學生思維能力的變通性。例如在“因式分解”的學習中,教師在新課導入后提問“我們學過哪些因式分解的方法以及整式乘法的公式?并請學生思考平方差公式反過來后,會得到什么公式”,然后展示a2-b2=(a+b)(a-b)。在學生已經具有逆向思維概念后,教師在數學課堂中,正式展開逆向思維訓練。案例中,教師在新課學習中,啟發學生用逆向思維思考問題,并且在課堂練習中,為學生逆向思維訓練創造機會。這有利于幫助學生準確掌握數學知識,創新學生數學問題解決模式。
3.整合教學資源,豐富初中數學課程實踐
在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能力時,教師還應貼合初中數學學科特點,整合課程教學內部的已有資源,豐富初中數學課程實踐。具體來說,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會存在較多公式、數學概念、法則。教師在公式講解中應及時補充逆向思維的思路要求,使學生在公式逆向講解中,全面理解數學公式。并且在公式的逆向推導中,加深學生對概念性知識的印象,為學生運用逆向思維參與課程實踐創造條件。
除此之外,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部分知識互逆性特征明顯,教師在知識講授中,還應確保自己對公式定理的深入分析。在具體數學題解決中,教師可運用反證法提高學生逆向思維能力。例如在“勾股定理”相關知識的學習中,教師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學生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請學生回憶勾股定理,分析其題設、結論。之后,教師指出勾股定理是根據三角形的特殊性得出三邊的數量關系。并請學生將勾股定理結論、題設交換得出新的命題。引出勾股定理逆定理概念后,教師給出課堂案例“如果三角形三邊長a、b、c滿足a2+b2=c2,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請學生研究將上述三角形判定為直角三角形的依據。案例中,教師在初中數學的教學活動中,應用數學概念的逆向定理,請學生解答數學問題。學生在逆向定理的學習中,學會逐步養成逆向思維意識,并且在后期的課堂實踐練習中,提高學生逆向思維能力。
結 語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能力,能夠使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中,懂得創新自身解題思路,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在學生逆向思維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轉變教學方法,強化學生逆向思維意識,使學生在意識作用下,積極參與到逆向思維訓練中,為初中數學教學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曹 斌.逆向思維在初中數學解題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19(4).
[2]孫平安.逆向思維在初中數學解題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新課程,2019(4).
[3]徐 燕.逆向思維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教育,2017(6).
[4]吳 滌.應用逆向思維創新中學數學課堂教學[J].考試周刊,2018(58).
[5]龔美玉.試論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30):138-139.
[6]陳玉丹.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8(7):69.
[7]陳 福.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21):145.
[8]湯久妹.基于學生經驗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5):104-105.
[9]孔令芹.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分析[J].中國農村教育,2019(24):123-124.
[10]譚光權.初中數學教學中逆向思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4):3.
作者簡介:周志紅(1976—),女,廣西興業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