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潔
【摘要】本文基于STEM理念引領,論述構建陶藝園本化課程的實施策略,通過情境性陶瓷環境的構建、科學性陶瓷原理的實踐、趣味性陶瓷美術活動及藝術性特色陶藝課程的開展,培養幼兒感受和熱愛家鄉的陶瓷文化,提升審美情趣和創作實踐能力。
【關鍵詞】STEM理念 陶藝 園本化 課程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3A-0156-02
STE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的統稱,強調多學科的交叉融合。陶藝園本化課程是充分挖掘和利用家鄉的陶瓷資源和陶瓷文化,開展陶瓷特色活動,構建富有陶藝特色的園本化課程。德化縣實驗幼兒園自2018年開展省級課題“基于STEM理念構建陶藝園本化課程的行動研究”以來,基于STEM理念構建陶藝園本化課程,旨在STEM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整合科學、藝術(工程)動手能力教育等,抓住情境性、科學性、趣味性、藝術性原則,在教育實踐中深化陶藝園本化課程的多元開發及多樣教育活動的實施。
一、情境性陶瓷環境構建
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過:“在教育上,環境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因為孩子從環境中吸取所有的東西,并將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瓷都德化作為世界陶瓷之都,其精湛的陶瓷技藝、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蘊、強烈的人文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明成就與精神風貌。德化縣實驗幼兒園充分利用本土陶瓷資源,積極創設陶瓷文化環境,營造陶瓷文化氛圍,目前幼兒園景觀陶瓷在公共空間中的表現形式主要有陶藝壁畫、陶瓷作品等。
陶藝壁畫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彩繪陶藝壁畫,我園聘請了多名德化當地陶藝大師,以氧化金屬色基為彩料進行人工繪制,由在瓷磚上進行描稿、彩底、著色,以專業燒制成的陶瓷瓷磚,色澤玻化、質地透明,再貼到幼兒園的墻壁上,形成栩栩如生、豐富多彩的壁畫。二是浮雕式陶藝壁畫,在幼兒園樓梯轉角處,我園裝飾了浮雕式陶藝壁畫,具有古樸、凝重的感覺,凝聚著濃厚的陶瓷底蘊。
在陶瓷作品方面,我園在教室陶瓷角、走廊轉角、樓梯等地方布置有大量德化陶瓷大師的陶瓷作品,起到點綴與陪襯的作用,即所謂“順其自然,插其空間,取其特色,求其借景”。利用陶瓷進行渲染,給人以美妙意境、情趣感染之意;將陶瓷作品適當結合綠化、花壇、水景等,不僅增加了其多功能性,其藝術性也得到升華。幼兒園以濃厚的陶瓷氛圍影響幼兒、熏陶幼兒,潛移默化地在幼兒心中播種熱愛家鄉陶瓷的種子。
二、科學性陶瓷原理探究實踐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我園充分利用德化得天獨厚的陶瓷資源,巧妙地讓陶瓷元素走進幼兒園、走進課堂、走進孩子的日常生活。以瓷為媒,搭建科學探究平臺,利用陶瓷開展系列科學活動,讓幼兒體驗探究樂趣、培養科學探究精神。幼兒園經常開展區域活動,該活動給予孩子寬松的游戲空間、自由的游戲過程。自由自主的游戲方式是幼兒自我認知、自我發現、自我學習、自我完善、自我探究和自我提升的活動過程。
我園開設了“有趣的瓷杯”主題區域活動,將德化陶瓷文化融入幼兒園主體活動中,充分利用家庭豐富的陶瓷資源,強化家園合作,讓家長與幼兒園一起收集適合開展主題活動的陶瓷材料,收集的材料要照顧到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認知水平,分層次、多元化投放陶瓷材料。如我園開設了“美工區”——讓幼兒給杯子上色。首先,引導幼兒觀察杯子的顏色,教會幼兒基本的顏色搭配,慢慢過渡到學習在平面上杯子用漸變色繪畫,通過不斷地探索學習實踐,最后過渡到在立體杯子上用漸變色彩繪。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和創作能力,教師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從平面到立體,階梯式上升,引領孩子們認識了漸變色的冷暖色系。又如“操作區”——讓幼兒玩轉瓷土,我園提供瓷土和拉坯機,讓孩子用瓷土塑造杯子,孩子們在玩轉瓷土的過程中,邊玩邊思考:瓷土具有什么特性?幼兒通過動手、動腦,再加上教師的提示點撥,初步了解瓷土具有可塑性、黏性、溶水性等特征,不知不覺中激發孩子的科學探究樂趣。在“科學區”——讓幼兒探究杯子的秘密,幼兒園提供制作杯子的石膏模具,通過細致觀察、討論研究、自主探索等途徑,讓幼兒總結歸納石膏模具的特點,如可復制、隔熱、防火等特性,主題區域活動將陶瓷文化與主題活動有機融合,在科學探究中培養孩子勤學好問、追根溯源、孜孜不倦的科學精神。
三、趣味性陶瓷美術活動
德國思想家恩格斯說過:“野蠻時代的最低級階段——是由制陶術的應用開始的。”中國人發明了瓷器,陶瓷器不但廣泛應用于生活,還提供藝術的享受。陶瓷藝術不但是一種美的藝術,更是一種創造性的藝術。幼兒對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我園創造性地將德化陶瓷融入幼兒園美術課堂,構建地方陶瓷特色美術課程。利用陶瓷巧妙地開展諸如畫畫、手工、雕塑等各種美術活動,豐富美術活動內涵,激發孩子美術學習的興趣。首先,點燃幼兒學習興趣。我園在公共陶瓷創作區域和陶藝教室準備了陶瓷創作的必需工具,有瓷土、手拉坯轉盤,有刀具、刻刀及竹片等,還擺放各種各樣多姿多彩的陶瓷作品,如陶罐、瓷罐,以及幼兒自己創作的優秀陶瓷作品等,讓幼兒一走進幼兒園,就陶醉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中,以此激發幼兒了解陶瓷興趣,培養陶瓷情感。其次,要細心指導傳授技藝。在指導陶瓷藝術創作時,教師針對幼兒年齡特點不厭其煩,悉心指導。教師要結合實際因材施教,適當地介紹一些簡單的操作技巧,如“手捏成型”“泥條成型”“泥板成型”等。在瓷土初具模型后,可以進一步精雕細琢,就像幼兒平時在圖畫紙上畫畫一樣,用竹片刻刀刻出一些簡單的圖案。最后,要發揮想象鼓勵創新。教師要引導幼兒充分利用陶瓷輔助材料創新想象,讓創作出來的陶瓷作品栩栩如生,獨具個性魅力,如可以用碎布、毛巾、瓶罐、樹葉、枯草、皮毛等東西,恰到好處地裝飾幼兒的陶藝作品;幼兒還可以手執畫筆在陶瓷作品上彩繪,畫出自己喜歡的圖案,讓陶瓷更富有童真和個性。
四、藝術性特色陶藝課程的開展
陶藝活動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為幼兒展現創意、審美創造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又啟發幼兒創造和發散性思維,于無形中培養孩子獨特的藝術美感。我園構建陶藝園本化課程,立足本地、本園幼兒的實際水平,在解讀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礎上推進陶藝活動的開展,構建操作性、實效性強的園本課程,傳承德化源遠流長的陶瓷藝術和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提高幼兒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更好地促進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一方面,要“走出去”感受創造美和勞動美。我園通過挖掘家長資源,開展親子走進瓷廠、走入順美、如瓷陶瓷文化生活館,參觀三班月季窯、洞上陶藝村等課程,讓家長與孩子一起探尋瓷器的生產技藝、感受陶瓷藝術的精湛。實地參觀瓷器生產的形式,豐富了幼兒的經驗,從中感受創造美和勞動美,將更有利于幼兒園園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另一方面,“請進來”提高欣賞和審美能力。我園邀請陶瓷學院陶瓷藝術系陶藝設計教研室負責人、講師、工藝美術師鄭振雷來園授課。通過欣賞大師作品、現代陶藝、民間陶藝和原始陶藝作品,幼兒豐富了創作靈感,培養了審美能力、審美情趣,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最后,要“動起來”感受造型和裝飾之美。陶藝創作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過程,能讓幼兒從平凡樸素的泥土中發現與眾不同的美,是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相互結合、相互協調的過程。它通過具體形象的塑造,以及富含想象力的創作,不僅有利于增強兒童開發大腦的敏感性和創造性,同時可以鍛煉幼兒手腳的靈活性,使幼兒德、智、體、美四育獲得全面的提升和發展。
我園大膽地把陶藝活動與STEM理念相結合,在STEM理念引領下整合科學、藝術(工程)、動手能力教育等,探討陶藝活動的多元內部開發,探索集趣味性、情境性、科學性、藝術性的綜合性陶藝活動課程,鼓勵幼兒在陶藝活動中自主探索、自主發現、自主解決,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和創新意識,為幼兒審美體驗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基于STEM理念構建陶藝園本化課程的行動研究”(課題編號:FJJKXB18-637)的研究成果。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