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6月19日,“適合的教育”討論會在江蘇省靖江市舉行,江蘇省教育廳廳長、廳黨組書記葛道凱出席會議并作了題為《適合的教育:江蘇教育的當下期待》的重要講話。而情境教學是對適合教育這一命題的積極回應。情境教學能夠滿足學生的情感與需求,是適合學生的教育。本文以徐州市師范學校第一附屬小學為例,對小學英語情境教學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英語;情境教學;課程探究
【作者簡介】王騰(1991-),女,漢族,江蘇徐州人,徐州市師范學校第一附屬小學,教師,中小學二級,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學。
一、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適合教育: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區別于他人的個體,教育必須適合不同階段、不同個性的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促進每一個學生全面和諧發展。這就要求教育者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習需求和情感,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理解,我覺得適合教育在英語課堂的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模式。
2.情境教學:情境教學是為學生模擬一個生活以及生存環境。在英語教學中就是為學生創設第二語言習得的語言環境。學生在模擬真實的情境中,進行第二語言以及非母語語言學習的創設與應用。
二、課程探究的過程
1.探究的基礎階段。以徐師附小為例,對目前小學英語情境教學進行了《徐師一附小英語情境教學現狀調查》的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通過對問卷調查分析:
我校英語教師都認為情境教學很重要。學生對情境教學非常喜歡,感受到英語語言的學習并不是一味地重復記憶,也可以在趣味中學習。情境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具有極大的作用。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較少,主要使用集中歸納的方法讓學生掌握英語知識。與其說掌握,不如說是機械的記錄,這種方法導致了學生對學習興趣的喪失,甚至會使他們認為英語學習就是記錄幾條生硬的規則,就是反復的機械背誦。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不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不符合小學生的發展規律,而且沒有做到以生為本,沒有滿足學生的情感與需求。
2.探究的實踐階段。(1)利用story設立情境。聽故事、讀故事幾乎是所有孩子的特征。無論是國外經典“Snow White”,還是國內經典的 “Monkey King”,孩子們都會興趣盎然。因此英語教學與故事相結合,能夠創造出既生動又直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并且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的關注度和注意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同時我們正在使用的牛津小學英語教材都是通過Story Time和Cartoon Time來教授的,在故事活動中讓學生學習,通過故事可以讓知識變得活靈活現、生動有趣。
但是故事情境的創設要適合孩子的年齡水平和身心發展特點。比如牛津譯林版六年級上冊unit1《The Kings new clothes》的教學中,如果讓低年級的學生在故事情境中理解學習,受到身心發展水平的限制,學生對課文的意義理解將會有很大的折扣,學習的興趣也喪失。因此選擇符合孩子最近發展區的以及適合的故事情境,才有利于激發并維持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以及創造和諧有序的課堂秩序,最終促進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的發展。
(2)利用思維導圖創設合適情境。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教學工具,在教學中應用非常廣泛。首先思維導圖在教學畫圖過程中就是拓展學生思維的過程。這種拓展方式,結合了文字、圖片和各種有意義的圖形,極大抓住了孩子們的眼球,使學生自然習得英語的詞匯、語法和意義。學習分為有意學習和無意學習,而思維導圖的應用也是無意學習的一個很好的典范。教師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思維導圖創造情境,將思維導圖與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相結合,使學生的思維在情境中更清晰。
例如在教學繪本課《Bore the hole on the wall to get some light》這一課中,首先根據繪本的難度和水平,選擇了六年級學段的學生。匡衡鑿壁偷光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這節英語繪本課的目的不是讓大家再次復習這個成語故事,而是為學生創設當時匡衡學習的環境,讓學生真實的感悟,將自己與匡衡的處境進行對比,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圖2,匡衡的環境和我們自身的環境進行對比,孩子們更容易發現匡衡的學習精神和毅力,并對自己進行反思,了解自己所處學習環境的來之不易,更加珍視當下的學習生活。而且魚骨圖生動有趣,一目了然,更易于學生接受。
(3)利用Chant深化情境。chant本身英語含義為:Words or phrases that a group of people shout or sing again and again,來源于圣歌反復吟詠的禱文和單調的吟唱。在小學英語引用中,大多翻譯為“歌謠”。盡管在英語chant教學中,我們沒有曲調,但是詞匯與單詞的押韻、字母與字母的押韻,使英語chant節奏明快,韻律感清晰。在英語情境教學模擬場景中,學生利用chant,不自覺地記誦,形成良好的語感,這不僅對英語口語大有裨益,對于英語語法也助力頗多,拓展了英語能力的多個方面。
如在五年級上冊學習like doing 的用法時,在創設對話情境之內,加入韻律詩歌:What do you like doing? What do you liking doing? I like swimming. I like swimming.不同于一般的機械對話情境,加入chant之后,語篇鮮活,輕松明快。我們還鼓勵學生和教師共同創編有節奏的小韻詩。
(4)利用戲劇模擬情境。根據我校的學情,我校屬于城鎮學校,學生水平較高,有一定的英語語言素質和能力,能夠完成符合他們的最近發展區的戲劇選段的學習。而且小學生活潑好動,并且樂于在活動中進行學習,他們也正處于語言發展以及與他人交往需要的關鍵期。戲劇教學正好彌補了傳統英語教學的不足,更適合于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能夠發揮小學生的潛能。
在戲劇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首先跟著視頻模仿臺詞,有情感地認讀劇目臺詞。在模仿中深入角色理解,通過動作、語氣等表現不同人物的情感和情緒變化。學生們在小組練習和表演劇情過程中積極合作,相互學習,提高自信心和理解力。在同學的表演過程中,其他小組利用計分表進行打分。
三、探究的總結階段
通過一學期的教學模式的實踐, 我們對學生再次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情境教學方式受到學生們的普遍歡迎,學生對學習英語增強了信心,提高了學習興趣,增強了語言運用能力。
四、結語
對于適合教育,小學英語情境教學的探究限于我們自己的實踐,探討還不夠深入,需要對其進行理論方面的提升。問卷調查雖然具有客觀性,但也有局限性。本研究所選范圍只是局限于我們學校,研究的框架比較大,但由于條件所限,調查范圍相對來說比較小,不同層次的學校學生水平不盡相同,這會影響研究成果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