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章 張 元
(1.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 咸陽 712000;2.銅川煤炭基本建設技工學校 陜西 銅川 727008)
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將健身氣功確立為第97個體育運動項目以來,習練健身氣功人數就逐年遞增,尤其是全國不少高校逐漸將健身氣功列入大學生體育課程體系中。作者通過調研,探訪咸陽地區高職院校健身氣功課程開展情況,發現在咸陽地區高職院校中,健身氣功課程開展情況仍不盡人意。因此,作者認為,基于國家“健康中國”背景下,在咸陽地區高職院校推廣普及健身氣功課程,有著新時代意義。
進入新時代以來,人民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強烈,對健康的追求也日益明顯,“治未病”的理念和方式逐漸被認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指出“扶持并推廣健身氣功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同時“體醫結合”逐漸被提升到國家層面。在此背景下,健身氣功被提到國家戰略地位。
作為高職院校,如何將健身氣功納入體育課程教學體系中,推廣中醫養生和健康生活理念,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體育意識,是值得思考的。
健身氣功是以自身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和心理調節 “三調合一”為主要運動形式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類別主要有導引養生功十二法、馬王堆導引術、十二段錦、大舞、太極養生杖、八段錦、易筋經、五禽戲、六字訣等。
(1)對呼吸和消化系統的作用。
研究發現,人體肺泡的活性越高,則肺功能越好,而提高肺活性最好的方法便是深呼吸。為此健身氣功特點正是呼吸吐納主,它是通過功法動作的習練,可加強練功者的呼吸深度,能夠幫助練功者強化肺臟功能,提高呼吸機能。同時,練功可使腸胃消化液增多,使腸蠕動增強,加強消化功能。
(2)對預防疾病的作用。
中國氣功學研究表明,健身氣功可預防疾病,首先能促進體內精、氣、神的充盈,逐漸達到精力充沛、氣血充足、精神旺盛的狀態;其次可調和氣血,補益氣血,氣血足則免疫強,免疫強則少生病。
(3)達到益壽延年的作用。
北京氣功研究會抽樣研究發現,習練健身氣功不但能調節激素分泌水平,而且還可達到減緩智力的目的,不練功的老年人智力退化較快。通過習練健身氣功,無病者可強健體魄,有病者可治療康復,最終達到增強生命力、延緩衰老,使人健康長壽,達到益壽延年的作用。
(1)健身氣功組織機構及活動形式。
2001年國家體育總局成立健身氣功管理中心,2004年成立中國健身氣功協會,全國各地市及部分高校積極建設健身氣功習練站點。組織機構完整,活動形式多樣。
(2)健身氣功社會培訓情況。
國家體育總局在各地市成立習練站點,并負責推廣全民健身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培養各級健身氣功社會體育指導員和裁判員。2018年底,全國健身氣功注冊站點超過三萬個,習練人數近600萬人。健身氣功的發展正在從量的積累走向質的飛躍,健身氣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3)健身氣功民間競賽情況。
健身氣功的競賽形式多樣,每年都有全國性的比賽和地方性的比賽。全國健身氣功大賽、全國健身氣功氣舞大賽、全國健身氣功交流比賽、全國健身氣功站點聯賽等國家級賽事規模較大、選手專業水平較高。近年來陜西省也舉辦了陜西省健身氣功錦標賽、陜西省健身氣功新功法比賽、陜西省全民健身運動會健身氣功比賽、咸陽市成人運動會健身氣功比賽等大型地方性健身氣功比賽,相對于國賽來說,地方性比賽的參賽人數相對更多。比賽以團體賽為主,個人賽為輔,主要以易筋經、五禽戲、大舞、導引養生功十二法、八段錦等功法和氣舞為主。
(1)咸陽地區高職院校健身氣功課程開設情況。
通過調研,咸陽地區高職院校中開設體育課程(含選項課)共20門,其中,開設健身氣功課程的學校占20%,其開課比例占比遠遠低于籃球、羽毛球、健美操等普通體育項目開課比例(見表1)。說明在目標學校中,健身氣功仍未得到推廣普及。

表1 咸陽地區高職院校部分體育課程開設占比
(2)咸陽地區高職院校健身氣功課程教師隊伍情況。
統計結果顯示,咸陽地區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總人數為115人,其中健身氣功課程教師占比0.87%,其余體育課程教師人數為114人,占比99.13%。數據表明,咸陽地區高職院校普遍對普通體育項目教師,對健身氣功這類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認識不足,健身氣功課程教師配備嚴重不足。
(3)咸陽地區高職院校健身氣功選項課學生選修意愿。
在面向咸陽地區高職院校學生發放的300份問卷調查結果來看,16.25%的學生表示非常愿意學習健身氣功,49.86%的學生表示愿意學習,有興趣;21.32%的學生表示不愿意學習,沒興趣;12.57%的學生表示無所謂,接受選課系統隨機分配。
數據表明,咸陽地區高職院校學生對體育選項課健身氣功的學習興趣和選修意愿較高,開設此課的學生基礎條件較好。
(4)咸陽地區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對開設健身氣功課程的意見。
在咸陽地區高職院校體育教師中調研中,發現有13.04%的教師表示非常贊同,認為健身氣功課程在高職院校中值得推廣;67.83%的教師認為可在高職院校中嘗試開設傳統體育項目健身氣功;11.30%的教師表示不贊同開設;7.83%的教師表示無所謂(見表2)。

表2 咸陽地區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對開設健身氣功課程的意見
數據表明,咸陽地區絕大部分體育教師對健身氣功課程的開設持贊同態度,認為大學體育課程應該按照國家體育總局的要求,體現“健康中國”理念,堅持多元化發展,引領學生身體素質持續健康發展,培養終身體育鍛煉習慣。少部分體育教師表示不贊同再開設其他體育課程選項,認為體育作為公共課程,教師超課時工作量較為普遍,造成體育教師沒有更多的時間專門學習、研究和推廣健身氣功。
(5)咸陽地區高職院校健身氣功場地情況。
通過統計分析,咸陽地區高職院校中,所有高職院校具備標準操場,以供體育課程授課和師生健身使用,60%的學校未建設體育館,但均不具備針對健身氣功習練的專門場地。數據表明,咸陽地區高職院校對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不能滿足廣大師生學習和健身的需求。
(6)咸陽地區高職院校健身氣功教學大綱及教材情況。
健身氣功是近幾年逐漸被引入大學課堂的,截至目前,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沒有專門針對健身氣功教學的大學課程教學大綱,缺乏統一規范和配套教材。咸陽地區高職院校同樣存在缺乏統一教材、教學大綱不一等問題。因此,需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統籌規劃。
(1)傳統體育項目得不到重視。
咸陽地區高職院校所開設的體育課程中,以田徑和球類等常規體育項目為主,近年來,逐步引入了踏板、輪滑、柔力球、散打等項目,各學校普遍認為體育項目就要以動為主,來達到健身的目的,對健身氣功這種以靜制動的傳統體育項目認識不足,健身氣功課程得不到重視。
(2)教學大綱及教材沒有統一規范。
健身氣功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體育運動項目,引入大學課堂時間較短,國家體育總局對健身氣功發展做了一定的規劃,主要針對全民健身和民間賽事,但缺乏對健身氣功大學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統一規劃,造成各學校健身氣功課程的開展遇到了一定的阻力。
(3)健身氣功未得到普及,缺乏專業師資。
目前,咸陽地區高職院校健身氣功教師人才嚴重短缺,師資隊伍嚴重不足,不能滿足“健康中國”要求和廣大師生的對學習和健康的追求。
(4)未專門設置健身氣功習練場地。
在咸陽地區高職院校中,沒有針對師生習練健身氣功的專門場地,基本是同跆拳道等課程合用,甚至是在操場上授課,遇到場地占用的時候,造成師生上課及習練無場地可用,影響授課和習練效果。
作為大學體育課程,其目標是增強體能,培養學生運動興趣和習慣,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這與”健康中國”理念是相統一的。因此,在大學體育課程體系中,應創新體育思維,改革課程體系,將傳統體育項目納入大學體育課程體系中,適應當今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和廣大師生對傳統體育的興趣。
師資力量是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的基礎,要促進健身氣功專業持續、穩定發展,組建一支業務素質硬,科研能力強,競賽水平高的專業教師隊伍,拓展健身氣功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路徑是高校健身氣功師資建設的必由之路。同時,還要加強院校和行業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提高教師隊伍科研水平。
健身氣功是我國傳統文化之精華,是“體醫結合”的集中形式,適宜各年齡段人群習練。尤其是咸陽地區未開設健身氣功課程的高校,要重視對傳統體育項目的認可及宣傳,認識到其中的積極作用,將健身氣功課程納入學校體育課程體系,將中醫理念和體育精神結合,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通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長之間的影響,達到全民健身的要求。
地區之間的競賽和行業之間的交流,有利于師生對健身氣功學習效果的檢驗,因此,學校要定期舉辦相關競賽來提高師生習練健身氣功的水平,同時加強與地區競賽和行業之間的交流和學習,提高健身氣功技術水平,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傳統體育項目綜合發展。
健身氣功作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體醫結合”的綜合體現,在傳遞“健康中國”理念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作者通過調研分析,認為在咸陽地區高職院校中開設健身氣功具有良好的師生基礎。通過創新改革大學體育課程體系,加大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加快師資隊伍建設和競賽學術交流等舉措,可以使健身氣功在咸陽地區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中得到較快發展和長效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