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四川 樂山 614000)
2月4日,教育部發布了《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對高等學校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作出了9條措施安排。在慕課平臺和實驗資源平臺服務支持帶動下,依托各級各類在線課程平臺、校內網絡學習空間等,積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保證疫情防控期間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同時,受疫情的影響,教育部組織推薦了22個線上教學平臺,為大學生免費開放2.4萬余門課程。通過對教育部提供的22個線上教學平臺進行《體育課程與教學論》課程檢索,發現沒有此課程。這就是說此前這門課程前期沒有進行建課,短時間內無法做到自建。如何快速建課,本文以建設《體育課程與教學論》在線課程為例做一探討,以其為抗疫做綿薄的貢獻。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規定體育教育專業核心課程采用“3+X”模式,其中《體育課程與教學論》歸屬3門專業課程之中。《體育課程與教學論》是體育教育專業核心必修課程,是分科教學論的組成部分,主要研究體育課程的基本原理及理論、體育教學現象、本質及內在規律的一門學科,具有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為特征的課程。本課程主要針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共64學時,4學分。課程定位為注重學生能力培養,樹立現代教學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術,達到具備一定的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的能力。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體育與課程教學概述等9個章節及融合核心素養、信息化學習與深度學習等理念,增設了說課、講課、微課、結構化面試4個系列的內容與實踐,注重培養學生能力的發展。利用MOOC、SPOC碎片化學習理念,按知識點建立立體化教學資源。一門在線課程的建設不能僅僅停留在形式上,更要在內容上提升內涵和價值,并堅守為培養學生個性化、專業化、復合型人才下功夫。課程內容主要設計了理論強化、實踐演練、實戰三大模塊。由于“在線課程多以一個知識點一個微視頻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人為的割裂知識,使其成為碎片化,只為了適應在線課程的建設需要。”所以,結合學生學習興趣和不同需求,采用個性化的教學課例、視頻、測試,盡可能與學生專業特色相融合。MOOC/SPOC/線上模塊讓學生了解理論基礎知識,實體課堂/線下模塊進行課堂翻轉和實踐,讓學生直接運用,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第三方測試平臺及實戰環節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更深的理解、應用、分析等綜合素養,甚至達到自主創新的能力。
根據“專業化、職業化、個性化、復合型”的人才培養理念,在堅持“育人為本”、“立德樹人”、“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上,本課程以“實踐和能力為導向”,以“教與學”為基點,以“創新”為核心、以“技術”為引領、以“網絡”為平臺重構課程體系,改革教與學的方式。本課程設置的初衷就是培養學生成為一名體育教師,所以培養學生能夠達到“會用、會教學的、會創新”的能力是本課程發展的導向;解決 “教什么”、“如何教”、“學生如何學”的根本問題是課程的起點;如何建設獨特的在線課程、有效的組織實施、創新的教學模式及考試評價體系是本課程的核心;利用高科技技術手段,引領在線課程的建設和實施是本課程的保障;在線課程建設離不開網絡平臺的支持,選擇一個合適的網絡教學平臺尤為重要。
首先要對課程進行定位,其次課程模塊設計,最后考核/評價設計。見圖1。

圖1 《體育課程與教學論》在線課程建設結構示意圖
由于,教育部提供的22個線上教學平臺中沒有《體育課程與教學論》課程。因此,本課程只有利用多平臺引用+混合式教學的方式進行自建。針對疫情期間的在線課程建設,哈爾濱工業大學戰德臣教授推薦了四種教學形式。根據戰德臣教授的推薦再結合本課程的特性,《體育課程與教學論》課程宜采用第一種與第三種混合教學模式快速建課。即利用中國大學MOOC平臺已有課程進行建課,采用異步SPOC(拷貝一門已結課MOOC課程學期內容,老師可以刪減原有內容也可以新增補充內容);然后利用超星平臺+QQ群/微信群進行開課。
課程共64學時,其中線上自主學習32學時,線下32學時,各占50%。線上學習,學生可以通過手機、電腦、平板等設備,利用碎片時間或某固定時間段,隨時隨地進行簽到、學習、討論、搶答、測試等。教師主要以引導為主,監督為輔,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線下學習主要分為線下翻轉課堂12學時和實踐演練、實戰20學時。線下翻轉課堂主要是針對學生線上學習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組織的討論、答疑、測試等。線下實踐演練和實戰主要涉及說課、講課、微課、面試、示范技能比賽等實踐指導、訓練、現場錄制、測試等。每位教師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的一切線下教學工作。課后教師團隊輪流值班答疑、指導、檢驗。本課程利用建設好的內容、視頻、習題、作業、題庫資源、精品資源共享課網站、在線課程平臺,實施“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見圖2。

圖2 《體育課程與教學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示意圖
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進行多通道自主學習,通過輪流安排老師在線輔導以及第三方考試系統自動測評作為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測手段。
教師教的方法主要采用引導式、啟發式、專題案例式、任務驅動式等,教知識、教內涵、教學方法等。學生學的方法主要采用參與式、合作探究式、項目互動式、體驗式等,使學生主動參與、思考、討論、模擬、練習等,達到本課程教學目標。采用多種形式的翻轉課堂和實踐,如師生互動、生講生評、以練代講、以賽代測、案例點評、研討辯論、項目探究、師導生演等。
線上學習,學生可通過手機、平板、電腦進行自主學習。可以在超星平臺進行簽到、討論、測試和翻轉教學活動。
在所有教學內容結束后統一組織集中進行線下紙質考試。所有學生在線學習成績、實踐模擬成績及期末統一紙質考試成績綜合起來評價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效果,形成多元教學評價體系。本課程采用百分制計分:線上成績40%+線下成績60%=課程成績100%
(1)線上成績 40%。
A:課堂討論(15%),學生在“課堂交流區”中參與討論15次及以上可獲得滿分15分,計入總成績,不足8次,按每次1分計算,回帖要求緊扣主題,無關回復或抄襲答案將會被刪除;
B:單元測驗及作業(25%),本課程一共有8次單元測驗,每二周一次,在限定時間內,每次測驗允許嘗試3次,取最高成績,最終單元測驗的成績取8次測驗的平均分。單元作業以學生互評的評價方式進行,互評次數不得少于5次。
(2)線下成績 60%。
A:實踐測試(40%),說課設計方案及錄制視頻、講課設計方案及錄制視頻、微課設計方案及錄制視頻、面試模擬四個環節各占10%,錄制好的視頻上傳超星平臺,采取同伴互評的形式。
同時可以設置“以賽代考”通關免修模式,主要目的讓學生挑戰自我,突破自我,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學會學習、學會教學、學會發展、學會創新。
B:期末紙質考試(20%),課程學習結束后進行考試,需要在120分鐘內完成,考試只允許嘗試一次。
線上+線下課程綜合成績得60分及以上為合格,85分以上為優。《體育課程與教學論》是理論與實踐性相結合的課程,實踐環節尤為重要。本環節可考慮利用超星或QQ+微信群在線直播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指導可利用QQ/微信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學生線下練習的方式進行。在規定時間內學生將布置的實踐任務以視頻方式發送給教師,教師及時反饋并幫助學生進行改進和完善。
在疫情背景下,以學生分散學習為特點,重構教學內容、重組教學流程、重建教學模式、重設考試及評價體系,采取多平臺學習、多途徑測評、多方式模擬,多通道輔導,快速建立一個適合疫情期間且可持續開展的在線課程。可以有效克服疫情帶來的學生分散,不易組織的矛盾。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實戰能力和創新能力,專門設置的“以賽代考”通關免修模式,也可以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