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職業技術學院 海南 海口 570216)
沙灘排球在我國起步較晚,2000年才首次派出代表隊參加奧運會。沙灘排球作為室內排球的一個分支同樣有著它獨到的魅力,雖然比賽規則相近但有著不同規格的場地和比賽規則。在沙灘上比賽不比在室內的地板上,有提升摩擦系數的運動鞋,更有強有力的地板來支撐運動員來做各種變向起跳動作。高水平的運動員可以根據場上的比賽情況,快速及時的做出位置上的移動和調整來完成一次防守或組織進攻。而沙灘排球就不行了,比賽場地的地面是沙地,眾所周知沙子是具有流動性的,當運動員腳步發力蹬地變向的時候,與足底接觸的沙地會局部發生塌縮,卸掉運動員發出的一部分力,雖然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對于激烈的比賽和球的移動速度來講影響就是不言而喻的。
以大學沙排專選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分組實驗。測試證明其身體素質、體育基礎沒有明顯差別。
(1)實驗法。
教學實驗從排球專選的學生中選出部分學生,將其分成兩組進行基本運動素質的測試成績數據對比,之后進行針對性的日常教學訓練,一組不進行移動訓練,另外一組進行移動的強化訓練。經過25個學時的教學訓練,在對兩組學生進行排球傳球和墊球技術進行測試,測試成績再進行比照。
(2)文獻法。
通過網絡書籍等渠道查閱相關文獻資料。
(3)統計法。
運用體育統計學的相關統計法對收集到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
沙排,排球的一種形式,它具有獨特的魅力,場地由比賽區和無障礙區兩部分組成。場地的尺寸是16×8m的矩形。賽場一般是在海灘上,場地上空是露天的無障礙物。沙地需要與地平一致的平面,厚度不少于40cm。沙質要松軟,不能含有容易導致運動傷害的雜物或硬物。近年來,沙排在我國逐漸發展成為一項受到重視的體育運動,沙灘排球成為我國部分城市高校努力普及和發展的體育項目。雖然沙灘排球在我國起步較晚,但是我國在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下,隨著我國沙灘排球隊伍的不斷壯大,拉近了所謂的沙灘排球起步較早較成熟的國家的差距。并且沙灘排球運動,不再僅限于沿海城市,也在逐步往內地發展,走進了高校當中。
由于沙灘排球場地和人員的要求,移動腳步技術對于沙灘排球運動的愛好者來說是必須具備的。同樣對于專業的運動員更是不可或缺的技術。在較松軟的沙地上為了高質量的完成連貫的技術動作,腳步的快速移動就成了貫穿比賽始終的必要環節。高強度的在沙地上完成快速移動,是需要平時的訓練來保證的。很多沙灘排球的教練員是由從事排球的教師“轉業來的”,由于“傳統”排球場地大,上場參賽球員人數多,人均的控制面積相對較小,所以腳步移動范圍也會相對沙灘排球的移動距離短,所以這些使“專業的教練員”對排球基本技術的教學與訓練已經成為固定思維,在訓練沙灘排球中往往輕視腳步移動技術的基礎的重要性,更多的以手上的技術動作為訓練的主要內容,結果造成在沙灘排球比賽中由于移動距離長,要求的速度更快,由于腳步跟不上導致一些技術動作變形,運用不合理,動作之間不能銜接。因而事倍功半,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而且在《普通高校體育選項課教材:沙灘排球》教材中,對移動所編寫的章節內容較單一,篇幅所占比例較少,而且高校的部分體育教師對沙灘排球移動技術對運動員實戰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認識不深刻,導致很多教師對移動技術的教學課時的安排也較少。學生因此也忽視了腳步移動的課下練習。這樣的教學理念,不僅僅是教練員更是對運動員和認識有很深的影響。本文針對上述沙灘排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研究如何加強學生在沙灘排球比賽中的腳步移動能力對提高沙灘排球整體水平,希望以其引起從事沙排教學與訓練的工作者對移動訓性的重視,為提高教學與訓練效果提供一些參考。
教學實驗從排球專選的學生中選出部分學生,將其分成兩組進行基本運動素質的測試成績數據比對,之后進行針對性的日常教學訓練,一組不進行移動訓練,另外一組進行移動的強化訓練。經過25個學時的教學訓練,在對兩組學生進行排球傳球和墊球技術進行測試,測試成績再進行比照。身體素質測試分為七項,50m跑、后拋實心球、立定跳遠、仰臥起坐,16m折返跑、60秒3m間移動和十字移動。為了避免教學實驗中出現無變量的情況,在上述兩組學生測試成績中,挑選出測試成績相同或相近的。
實驗場地為沙灘排球場地。
(1)引導運動員正確認識腳步移動的重要性。
講解移動技術的步伐動作要領和重要性,使運動員在學習中為什么要先移動再接球的原理。教練員的正確引導講解移動的技術動作。學生以半蹲姿勢,兩手置于胸前,原地做小步跑,看教師手勢,做跨步、并步、交叉步和跑步等移動練習。
(2)培養運動員腳步移動與其他技術動作銜接的意識。
教學內容:兩人一組互拋互接,在練習中要故意將球拋向接球人的不同方向,高低遠近各不同,接到球后在將球拋給對方,反復練習。
(3)將腳步移動作為接墊球的第一環節,養成接球先動腳的好習慣。
教學內容:兩人一組互拋互接,在練習中要故意將球拋向接球人的不同方向,高低遠近各不同,接到球后在將球拋給對方,反復練習。不同的是教練要提出要求,先快速向接球的方向移動到合適的距離,在做接球或墊球的技術動作。沙排接墊球主要力量來源,源自于跑步的動力與跳起的動力,也就是將水平動力改變為垂直動力,培養和掌握跑動后接墊球肌肉感覺是一項最重要的、帶有關鍵性的技術。所以意動腳動,如影隨形。
(4)教學移動訓練內容。
16m折返跑、60秒3m間移動、十字移動。為每次課的常規教學內容,每課必練。
(5)比照組教學內容。
比照組教學采用常規排球教學,理論示范加實踐分組練習,教師指導糾正錯誤技術動作。
在沙排教學中對實驗組學生每節課加強進行15-20分鐘不同組次的移動訓練而對照組只進行一般教學,經過25學時的教學后,實驗組學生三項移動指標比對照組有明顯提高,其差異性十分顯著。

表1 實驗后兩組學生移動能力比較結果
由表1可見,經過移動意識培養訓練教學組的運動員16m返跑成績有顯著提升平均提高4%。60秒3m間移動能力平均提高8%,十字移動成績平均提高9.6%。移動能力成績的提高,在客觀上反映出運動員通過相對應的學習訓練,其靈敏性、快速反應能力、耐力和爆發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沙排教學拍照試驗計劃進行25個學時,為了實驗數據準確,在實驗結束后將兩組參加實驗的運動員混編,請外校的排球專業的教練員對他們的排球傳墊球技術進行測評。結果如下:

表2 兩組學生掌握排球基本技術的比較
成績結果表明,參加針對性學習訓練的一組比常規組成績高出13.8%,不達標率較常規組低6.1%,墊球這項測試成績比常規組高了10.4%,無不達標的情況高常規組6.3%。由此可以得看到,針對性的學習訓練移動腳步技術,運動員在提高沙排傳、墊球技術成績方面有顯著的成效。通過測試觀察發現,針對性的腳步移動訓練加強了運動員的腿部力量和移動速度,同時在運動員完成技術動作時候身體重心能夠降的更低,對來球位置判斷更準確,選擇傳墊球時擊球位置更加合理。在沙排教學過程中,球員移動能力訓練水平,直接影響到運動員的沙排技術提升,對在沙排激烈的對抗比賽中完成較大難度、高技巧技術動作有很大的幫助。
(1)從沙排退役的運動員中選拔實戰經驗豐富的,通過專業的培訓一步一步的改善并替代基層“轉業的教練員”,讓教練員從根本上具備沙排特有的基因。用沙排的思維來指導沙排的教學,這樣才能因地制宜,達到良性循環的效果;
(2)沙排運動由沿海城市具備天然海灘的地方開始,由點帶面往內地輻射。沙灘排球運動可以借鑒乒乓球的成功理念,培養廣大的人民基礎,運動員要從小從早抓起,培養青少年對沙排的興趣愛好;
(3)加強對運動員的移動訓練,使運動員不僅要掌握正確的移動技術動作,而且要把接球先移動腳步成為一種習慣,把腳步動作和其他技術動作的銜接作為一項中要求教學訓練內容,有效避免比賽中技術動作的不協調。另外,沙地不比室內排球的地板,沙灘質地松軟,運動員的重心越低穩定角就相對越穩,而蹬地發力的角度越小,在起動時容易在松軟的沙地上打滑造成滑倒的現象。針對性的練習移動增加腿部肌肉力量,對接、墊球準備姿勢的控制更充分,能夠更好的完成蹬地發力;
(4)移動是球類運動的基礎,也是沙排技術動作完成和完整性的重中之重,對運動員提升掌控場上節奏和技術動作的連貫銜接起到保障性的作用。掌握排球基本技術具有明顯的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腳步移動訓練枯燥乏味如同練習徑賽項目一樣枯燥,但是教練員還深刻認識理解移動的重要性,正確引導運動員。教練可以設計一些結合移動腳步練習且富有趣味性的沙灘游戲,調動運動員的興趣和積極性;
(5)移動訓練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貫徹到每一節基本技術課中使學生的移動能力確實得以提高,以便更規范、準確、熟練地掌握基本技術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