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喜華
摘 要:最近這些年,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在經濟上取得的進步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老百姓逐漸過上了好日子。為了讓我國的經濟能夠實現穩定、持續和健康的發展,國家提出了建設新農村的思想。一直以來農村的經濟發展相較于城市都比較滯后,雖然在國家不斷出臺的幫扶政策下,這種城市與農村之間差距逐漸在縮小,但是農村的經濟仍然發展的比較緩慢,農村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就是在農業的經濟管理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的解決不僅會繼續阻礙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還會對我們整個國家的經濟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當下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應該對現階段農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改善,從而能夠讓農村的經濟建設為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農村經濟發展;作用
農業作為基礎產業之一,對于每個國家來說,都起著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農業的發展不僅關乎國家經濟的發展,而且關乎整個社會的穩定和糧食安全,是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方面,隨著新農村理念的提出,以往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為此,必須創新農業經濟管理的模式,結合我國目前的經濟形勢,將農業經濟與市場經濟合理結合,激發出我國市場的調節作用,煥發我國經濟的新活力。
一、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現階段的農村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繼續按照粗放的模式來完成,不僅會在收益方面持續性的降低,更加會影響到農業的產業部署和規劃。為此,通過對農業經濟管理進行有效的投入與應用,能夠促使農業的綜合發展,按照全新的標準來完成,在系列問題的綜合處置上,不會造成嚴重的漏洞。
二、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
1.強化現代農業經濟管理知識的普及
一是明確政府主體責任。政府在推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起著決定性作用,農業部門要轉變思想,變經濟的補貼為知識的灌輸,知識改變的是理念,經濟手段對農民來講有時反而會養成一種惰性———不想改變的習慣。二是強化市場引導作用。市場具有無形的宣傳力量,同時也最有發言權。國家主導方向,農業從業人員加強指導,市場負責開拓創新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三是加大農業從業人員的知識普及力度。從實際看,一個地區農業從業人員專業水平的高低決定著這個地區農業水平的高低。政府普及知識不能只盯著農民,而把農業從業人員知識普及好、培訓好,才能把現代農業管理理念推廣開來。四是做好農民的現代農業經濟管理知識的普及工作。農民處在農業經濟管理的末梢,是直接參與者,也是改革的受益者。只有把農民的思想做通了,知識普及了,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才能收到更好地效果。
2.健全網絡體系,實現信息資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
信息網絡體系包括基礎傳輸網絡以及建立在基礎傳輸網絡上的專業計算機信息網絡、電信業務網絡和廣播電視業務網絡。同時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信息網絡應用也是信息網絡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按照市、縣、鄉、村,商家、廠家、業主、農戶的層次分工,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連、涵蓋上述內容的網絡體系,做到全球化信息可以即刻傳到千家萬戶,當時當地的信息也相應活躍在全球,從而規范信息市場,整合信息資源。
3.統籌城鄉發展
新時代來臨以后,農業經濟管理的落實,應堅持在城鄉發展過程中,按照統籌原則來完成,這樣不僅可以在各類問題的綜合改善上得到更好地成績,同時對于一些隱患的長期解決,也可以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一,農業經濟管理的初期階段,針對城鄉項目的建設,需要做出綜合性的評估和分析,找到項目的綜合走向和發展特點,在預期盈利目標和虧損因素上,保持高度的關注,確保農業經濟管理的有效性,能夠大幅度的提升。第二,城鄉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結合農業經濟管理的約束性,在各類經濟措施和社會力量的介入上,通過合理的方式來完善,尤其是需要對農民朋友的收益給予更多的保障,不要由此造成嚴重的隱患和漏洞,需要堅持在未來工作的開展上,提供更多的指導。
4.加強農業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
自古以來,我國都十分重視農業的發展,農業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國家也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農業經濟管理的政策才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基層管理人員的首要任務就是對這些政策進行深入的學習,領悟政策中的精髓,保證在政策的具體實施中能夠發揮其最大的作用,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需要基層管理人員對農業經濟管理提高重視程度,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進行的過程中,可以舉辦一些宣講活動,把政策的精神傳達給基層管理人員,從而有助于提高其經濟管理水平。此外,農業經濟的管理需要一定的專業人士來提供技術以及理論上的指導,因此需要聘請一些專業的技術人才來定期為基層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基層管理人員需要在專家的指導下獲得更多的理論知識,并且在之后的實踐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同時還可以對農業經濟管理人員采取一些考核和一定的獎懲措施,有利于激勵管理人員做好相關工作。
5.以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發展
首先,國家要加大對農業科技研究的投入。我國農業科研經費占農業生產總經費的比重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這與我國改革開放時間不長有關,故為了農業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必須增強我國農業科研團隊的自我創新能力,進而能夠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其次,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現如今,科技發展迅速,現代化的農業設備也有長足發展,然而需要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使農民對現代化設備熟練掌握,通過多樣化的培訓,鼓勵農民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的優勢,推動農業經濟不斷發展,最后要加快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通過招商引資,使知識與資本對接,使得科技成果可以迅速轉化為產業利益,培育品質優良的農產品,加快孵化、發育,不斷提高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
三、結束語
我國在農業經濟管理方面,正不斷從多個角度來優化,很多措施的執行都取得了比較不錯的成績,而且整體上擁有的發展空間是比較大的。未來,要繼續在農業經濟管理的內涵上不斷增加,堅持提出更多的理念、標準,加強管理的可靠性、可行性。與此同時,農業經濟管理的轉變,還需要在風險因素上,做出有效的把控,這是比較容易忽略的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熊蕾蕾.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19(30):51-52.
[2]趙得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探討[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7):16.
[3]丁田桂.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阜陽農業經濟管理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14):211,213.
[4]曲霞.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方式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9(1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