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蘭
摘? 要:基于分析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中的運用。首先,分析出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中運用的意義。其次,分析出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中運用的有效策略,通過新舊知識的有效轉化、引導圖形之間的轉化、化復雜為簡單的轉化3種運用途徑。最后,分析出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運用轉化思想,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深刻地輕松地解決問題,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和解決能力。
關鍵詞:轉化思想? 空間與圖形? 教學策略
在新課程教育的改革背景下,使小學數學教學形式和方法在不斷地發生變化。而轉化思維作為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一個主要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加輕松地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和概念,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讓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升華。從而,學生逐漸掌握到具體的轉化思想,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和問題更加深刻的認識,來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化難為簡,探索出新的解決問題途徑,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1? 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中運用的意義
由于空間圖形的知識一直都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因此,運用轉化思想,可以將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轉化為較為簡單的知識,有效地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困境,讓學生對空間與圖形相關知識更加深刻地理解與掌握,增強學生的實際學習效率。并且,轉化思想的運用,不僅作為一個解題的方法,更屬于一種良好的邏輯思維方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抽象思維,促使學生掌握轉化思維并熟練地運用,構建出適合自己學習的知識體系,為后續的學習和解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
另外,轉化思想集中了多個數學思想方法,對空間與圖形這部分知識,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對空間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互相轉化,有一個全面的理解,使學生掌握到更多解決空間與圖形的方法和技巧,不斷地增強自身的數學素養和綜合素質,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
2? 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中運用的有效策略
2.1 新舊知識的有效轉化
在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運用轉化思想,也就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來發展和延伸出的一個新知識。通過對舊知識的練習,將一個復雜的問題轉化為簡單的問題,使學生可以熟練地運用轉化思想,去解決在新知識中遇到的問題,增強學生的解題效率和解題水平。因此,數學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轉化意識,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和鉆研,明確出轉化思想的本質,為學生精心地設計能夠體現出數學轉化思想的教學方案[2]。從而,使學生能夠看到問題,能夠更加輕松自然地借助轉化思想去解決,增強學生的數學實際學習效果,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探究數學問題的樂趣,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求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中。數學教師要讓學生通過活動的探索和發現,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因此,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實踐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用新知識去解決問題。首先,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測量、拼接等方式進行驗證,嘗試總結出內角和是180°,使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論推理能力。其次,數學教師引導學生將直角三角形轉化為長方形,讓學生在長方形4個內角的和是360°,來推理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或者用平行四邊形來轉化成銳角三角形或鈍角三角形,以及指導學生用三條線段圍城一個三角形,使學生明確三角形的內角意義。從而數學教師為學生設置相關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從不同途徑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生的解題水平和解題能力。
2.2 引導圖形之間的轉化
在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數學教師運用轉化思想,可以引導學生將圖形進行適當的轉化,啟發學生從簡單的問題入手,去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且,數學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還要關注學生的思維動態情況,能夠讓學生及時地把握住運用轉化思想的機會,來逐漸引導學生找出最佳的解決途徑,從而使學生能夠對相關的問題和知識,形成深刻的認識,不斷地發展學生的轉化意識,讓學生可以更加熟練地運用轉化思想,進一步解決更為困難的問題[3]。因此,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簡單的操作活動中,去領悟到轉化思想對解決問題帶來的作用和價值,在進行適當的檢驗,來證明其方法的正確,確保問題得到真正的解決。
例如,在人教版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中。數學教師要讓學生明確組合圖形的意義,掌握用分解或添補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能夠依據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計算出方法和進行正確的解答,培養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斷地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精神。首先,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將組合圖形分解為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達到分解的圖形后準確地求出它的面積。其次,數學教師要讓學生用轉化的方法,計算出不規則圖形的面積,使學生學會多種圖形分割的方式,掌握更多的解題策略。從而,學生可以將組合圖形分解成已學的圖形,在將各個圖形面積相加,就會準確地得出組合圖形的面積,進一步開拓了學生的數學思維,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3 化復雜為簡單的轉化
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處于形象思維發展的階段,對一些比較復雜且枯燥的知識和問題,就會喪失學習的興趣和計算的積極性。因此,數學教師要指導學生將復雜的知識轉化為簡單的知識、對枯燥的問題學會快樂地解決,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加輕松愉快。首先,數學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激發,借助身體上多個感官系統,以感知的形式去理解問題[4]。其次,數學教師要嘗試將學生的思維空間,引向更為深的層次,逐步形成一個開放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的思維不再受到局限,能夠更好地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時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圓柱的體積》教學中。數學教師要讓學生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其體積和容積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題的能力。首先,數學教師可以將圓柱的底面分成16個相等的扇形,按照扇形沿著圓柱的高切開,得到16塊相同的立體圖形,引導學生將其拼成長方體,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能夠發現拼成的近似長方體和圓柱相比,體積大小沒變,形狀、底面變了。其次,數學教師運用教學課件,為學生繼續展示將圓柱的底面為成32份、64份、128份,拼成的形狀,啟發學生理解,讓學生能夠感受數學中的轉化思想,深刻地理解圓柱轉化為長方體的過程。從而,學生根據長方體的體積,逐步推導出圓柱體的體積,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記憶。
3?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運用轉化思想,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深刻地、輕松地解決問題,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和解決能力。通過數學教師精心地為學生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嘗試運用轉化思想,將復雜抽象的問題簡單化,使學生空間觀念和邏輯思維得到有效培養,讓學生及時地把握住運用轉化思想的機會,來逐漸引導學生找出最佳的解決途徑,從而使學生能夠對相關的問題和知識,形成深刻的認識。
參考文獻
[1] 楊曉萍.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滲透轉化思想運用[J].新課程,2017(9):7.
[2] 葉文香.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的運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2):47-49.
[3] 林麗琴.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以“圖形與幾何”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20(2):97-99.
[4] 顏春燕.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轉化思想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7(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