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俊
摘 要:我國森林資源豐富,現階段我國自然保護區建設數量逐漸增多,防火問題儼然成為人們關注問題。因內外部因素的影響,使得森林火災現象時有發生,若防火措施開展不到位、不及時,不僅會損失大量森林資源,甚至對我國生態平衡發展產生嚴重影響。基于此,本文針對新形勢下自然保護區防火措施進行深入探析。
關鍵詞:自然保護區;新形勢;策略;護林防火
自然保護區是瀕危動植物主要生存場所,也是諸多孑遺植物的最佳避難地,更是維持我國生物多樣性的空間環境。若因內外部因素的影響而產生森林火災,會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發展,造成動植物資源的毀滅,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影響。也正因此,做好自然保護區護林防火成為現階段我國民眾義不容辭的責任,制定并施行科學護林防火策略成為推動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發展的主要保障。
一、森林火災形成因素分析
造成森林火災的主要因素包括:(1)非生產性用火。自然保護區內存在的生產性用火非常少,甚至可以說沒有。而非生產用火的存在正是導致森林火災的罪魁禍首之一,具體包括清明節上墳燒紙、燒香、放鞭炮,或者是防火期抽煙問題,導致森林火災產生幾率加大。(2)登山人員、旅客野外用火。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地區會利用自然保護區開發景點來創造經濟效益,吸引大量游客慕名前來。而隨著旅游人數的增多,雖然森林保護部門在杜絕火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不可避免火種的存留。再加上部分游客登山后無法明確具體行蹤,使得森林防火難度加大。(3)森林可燃物的增多。自然保護區內可燃物數量不斷增多,例如針葉林,大部分自然保護區內分布著大量的針葉林,若保護區內出現火源,在極短時間內就會形成大火勢。與此同時,保護區內的枯枝落葉同樣也易燃物,使得自然保護區火災產生幾率增大。(4)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足。部分自然保護區缺乏應有的防火基礎設施,例如防火林帶,部分自然保護區防火林帶建設力度不足,無法最大化發揮出防火林帶的作用和功效,無法為降低自然保護區火災產生幾率提供保障。
二、自然保護區護林防火策略
(一)注重防火技術革新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森林防火手段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自然保護區護林需求。所以需要通過對防火技術的不斷革新來提升自然保護區護林效果,在降低火災發生率的同時,減少護林成本。例如針對森林智能監測系統的構建與應用,取代以往人工監測模式,全天候對自然保護區情況進行全面監測。借助監測系統具備的數據收集、分析能力,監測與預測自然保護區火災情況。若監測期間自然保護區某個位置出現異常情況,系統會第一時間發送預警、警報信號,管理中心會及時掌握自然保護區的具體情況,并將異常情況及時告知相關工作人員。通過智能監測系統的應用,在災情判斷方面更為準確與精準,為自然保護區護林防火工作開展提供諸多便利。此外,該智能系統在后期火災處理環節同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探查檢測火災發生區域具體人員傷亡情況,是否有存活動植物等,提高護林防火有效性,依靠科技力量來完成人力無法完成的任務。
(二)注重宣傳力度強化
護林防火工作第一道工序便是防火宣傳工作,立足于森林火災預防角度,對森林防火宣傳加大力度。轉變以往傳統宣傳思路,樹立防火即防人的宣傳理念,為自然保護區附近居民、游客開展高質量宣傳。在具體宣傳期間,可以在當地組織宣傳車隊,或者是為附近居民發放關于森林防火的宣傳手冊,并積極聯動當地教育部門,開展自然保護區護林防火教育,幫助附近居民加強自然保護區護林防火意識。與此同時,相關部門可以印發大量帶有“護林防火、人人有責”的水杯、水壺、手提袋等物品,為自然保護區游客發放,提高外來人員自然保護區防火意識。在自然保護區景點設置護林防火宣傳點,為游客介紹森林火災的產生因素以及防火手段。在游客游玩期間發放《入區旅游須知》等文件,提高游客的防火自覺意識。嚴格禁止游客在觀賞期間吸煙,在自然保護區入口、管護站等位置安置音響設備,通過定期、定時宣傳防火規定來提高防火效果。此外,借助新媒體平臺來加大宣傳力度,在每年火災高發階段,利用抖音、微博、微信公眾號、快手等平臺來宣傳自然保護區護林防火,強化社會公眾防火意識,達到降低火災發生率的目的。
(三)注重護林防火管理制度的完善落實
相關林業部門需依據現階段自然保護區防火現狀,構建完善護林防火制度,并要求各個地區保護站注重對相關制度規定的落實,提高自然保護區的法治防火水平。與此同時,林業部門需注重對防火職責的明確與具體劃分,將森林防火納入到目標考核,將具體防火職責落實到個人,確保每一位森林防護工作人員能端正自身工作態度,認知護林防火的重要性。當然,依據相關法規制度,對違反規定的游客嚴肅處理。若出現護林工作人員監守自盜現象,則需按照規定制度嚴肅處理,提升自然保護區森林防火效果,降低森林火災的發生幾率。
(四)注重防火基礎設施強化建設
要想進一步提升自然保護區護林防火有效性,需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基礎設施的強化建設。大部分自然保護區內有著豐富的水資源,以此為基礎,防護站在開展防火工作期間,可以加大對水滅火設施的建設,結合保護區具體情況建設充足的消防栓,加大護林防火效果。基于此同,注重對防火阻隔工作的建設,結合保護區具體情況在外圍處或者是緩沖帶來建設阻隔網、防火林帶等設施,達到自然保護區防火封閉的目的,避免外來火種進入到自然保護區。此外,需重視對生物防火林帶的建設,避免自然保護區內瀕危動物因火災產生而受到生命威脅。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自然保護區在發展期間因內外部因素的影響,導致火災現象時有發生,影響到保護區內動植物的自然生長發育,影響到我國生態系統的發展。鑒于此,必須提高對自然保護區護林防火的認知與重視度,明確火災具體成因,借助智能防火監測系統、防火大力宣傳、建設基礎防火設施、完善護林防火管理制度等措施來提高自然保護區護林防火效果,推動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艷輝,謝曉勇,王宜坤.自然保護區森林防火對策研究[J].江西農業,2019,157(08):108.
[2]李德武.新形勢下森林防火工作[J].科技創新導報,2018,15(11):193+195.
[3]海來么格.新形勢下加強林業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保護的對策探究[J].農家參謀,2019,621(11):140.
[4]李崇華.新形勢下如何加強自然保護區有效管理的研究[J].農家參謀,2019,616(08):216.
[5]張翔,巴雅爾.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制的探討[J].新疆環境保護(2):107-111.
[6]吳國虎,高文彬.新形勢下加強祁連山自然保護區護林防火工作思考[J].綠色科技,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