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作學習屬于古老的教育觀念與模式,要想取得良好的合作學習效果,教師首先要認真理解并掌握好合作學習的重要概念。根據當前我國教育發展情況,能夠看出新課程改革的提出,使得傳統的教育模式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也得到逐步凸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應用合作學習方法,摒棄傳統教學理念的落后部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能夠實現知識學習的有效內化,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從而實現學習目標。本文主要分析探究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的必要性,并提出具體的合作學習對策。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合作學習;語文;創新教學
一、 引言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有效應用,能夠幫助教師緩解教學壓力,并且能夠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學生可以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進行知識探索。新課程改革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合作學習符合新課程標準中對于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方式的要求,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知識思考與探究。所以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分析探究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模式以及具體的應用方案。
二、 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模式
落實好合作學習理念,將合作學習模式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形成獨特的教學方法,有助于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發展。開展合作學習的前提,首先要進行合理分組,小組的劃分決定著合作學習效率,教師應當結合教學任務以及學生特點進行科學合理分組,通過適當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學習,鼓勵學生通過交流探討,對教材內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此之后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踴躍發言。同時要掌控好學習秩序,避免探討過程中出現小組相對無言或者是隨意聊天的情況,教師也可以開展一些學習活動,加強學生的知識沉淀,開拓學生的學習視角。
三、 小學語文課堂中合作學習存在的偏差
當前新課程標準改革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學校認識到語文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但是大部分學校并沒有將合作學習貫穿于語文教學之中,只是表面粗淺的理解,所以在語文課堂中合作學習過程會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例如有的教師并未深入理解合作學習理念,在合作學習改革過程中,合作活動流于表面,只是應用典型的馬蹄形課桌擺放方式便引導學生探討交流,會象征性的要求學生提出問題進行探討,雖然從表面看學生會熱烈的探討問題,但是合作學習更重要的是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生接到教師的提問之后會立刻的進行探討交流,卻并未結合自己的思考,難以對文章進行深層次的理解,所以在探討過程,中學生并沒有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便會天馬行空地亂講,有的學生則會沉默寡言,雖然此種討論現場看起來十分熱烈,但是卻無法取得良好的討論效果。邀請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會發現學生并未對文章進行深入理解,可能會在探討過程中被其他成員帶偏思路,并沒有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反而會浪費課堂時間,養成學生不愿意深層次思考問題的壞習慣。
四、 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
合作學習屬于新課程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學生通過精力動手實踐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夠明確責任分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此過程中形成與人交往的良好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從字面角度看,合作學習指的是在團隊合作的條件下開展學習活動,通過合作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分析合作學習的具體內容,我們能夠得知合作學習,包括學生與合作、學習者這三個方面的要素必須要確保三要素同時存在,才能夠開展學習活動,由于合作學習具有普適性特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新課程標準,為語文合作學習提供了條件,構建新型教學體系時能夠應用合作學習模式彰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并且使學生在學習探討過程中提高與人交往能力以及綜合素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效實現新課程的標準要求。
五、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一)賦予學生自主學習權利
由于自主學習在學生發展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強調學生學會自主地探究知識點,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習主動性。教師也要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一定的權利和任務,讓學生在活動當中進行積極的探索。教師也要充分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通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當中起到輔助性的作用,引導學生積極的融入活動當中,掌握學習的關鍵性技巧,從而體會語文學習的樂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為創造學生合作學習機會
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并且在現代教學當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通過開放性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合作交流過程當中進行思想上的融合和拓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生在學習當中的情感投入意識。教師也要注重學生在合作交流當中的主體性,多鼓勵學生為學生營造合作交流的空間和氛圍,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當中,針對教師所提出的建設性問題進行深入性的探究和思考。教師要積極地觀察學生在合作交流當中的學習狀態,通過按教學任務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不斷地給予學生合作交流上的指導和拓展,讓學生在交流和思考當中得出相應的答案,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在合作當中成長和發展的樂趣,教師也要給予學生留足充足時間的同時,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教師通過讓學生自主選擇合作對象,并且在合作交流當中讓學生作為首先的課堂規章制度,全身心地投入到交流和探索當中,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潛力和探究能力,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思維能力。教師通過為學生提供快樂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當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豐富的學習思維,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環境當中進行知識的探究,有助于豐富學生的學習思維。
(三)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能力
由于當前學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理,所以教師在教學引導當中充分地發揮學生好奇心理,根據學生的好奇心進行教學的引導,不斷地拓展學生學習思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在課堂學習當中也要保持一定的好奇心,通過培養學生好奇心提升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大膽地進行提問,使學生在提問的過程當中能夠解答自身的學習疑惑,豐富學生的學習思維,提升學生在知識探索當中的思維靈活性。教師也要不斷加強學生在合作交流當中的合作探究能力,并且幫助學生樹立解題的自信心和好奇心,培養學生在主動解題的過程當中勇于面對各種困難。教師也需要結合學生實際學習狀況,提出教學問題,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解答相應的答案,并且引導學生勇于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表揚和鼓勵,真正地將表揚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使學生得到學習上的自信心,從而逐步地培養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探究能力。教師也要科學地指導學生學會探索各項問題,通過培養學生開展合作交流的熱情,不斷地提高學生在合作交流當中的互動能力。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潛力進行充分的挖掘和引導,當發現學生在學習方法當中出現隔離。教師要及時地引導學生了解學習當中所遇到的各項偏差,從而使學生能夠勇于改正提升學生的學習投入意識。教師也要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科學的引導,讓學生樹立科學的學習目標,通過利用正確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會探索學會思考。教師也要積極地采取必要性的教學手段,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也要在開展合作教學引導當中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教師的科學引導。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并且通過不同學生的學習的狀態,使學生能夠積極地融入探索當中,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師要在合作教學引導當中樹立一定的責任意識和教學任務,通過將教學觀念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當中,充分地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讓學生具備合作團結的良好精神面貌。學生在合作活動當中,根據教師所布置的教學任務學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樂趣,逐步地培養學生樹立合作學習的意識,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讓學生在活動和探索當中營造良好的氛圍,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
(四)提出有效合作策略
由于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逐步成長的階段,所以教師要在語文實踐教學當中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培養小學生在合作交流當中的思維成長能力,并且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機會,在小學語文實踐探索當中,引導小學生學會自主地探究和合作學習,有助于豐富學生的學習思維。教師也要在教學情景中為學生合作學習,創造一定的機會引導學生在語文探索中充分地利用合作學習方法,樹立科學的學習思想。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師資的教學引導通過識字教學鞏固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掌握能力豐富學生在學習中的探究熱情。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兒歌來認識漢字,并且對于兒歌的學習。教師也可以標注拼音讓學生學會主動地閱讀和互動式的朗讀,從而提升學生的兒歌掌握能力,豐富學生的字詞句運用能力。教師也可以設置小組內的搶答環節,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地參與到活動中,使學生在搶答的過程當中體會到成就感和樂趣,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語文知識。
六、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總結得出,在實施合作學習過程中,能夠使學生互勉、互助、互愛,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也應當解放自己,提高專業水平,改變傳統的滿堂灌式教學方法,教師首先要準確地定位自己,能夠將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以課堂組織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與學生共同交流與探索,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欲望與能力。
參考文獻:
[1]周偉.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語文學刊,2016(6):82-83.
[2]蔣素芳.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課外語文,2017(7):37-38.
[3]張琴.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7(6):184-185.
[4]陳艷輝.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6):52-53.
作者簡介:包旭存,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岷縣梅川鎮青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