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松?何忠
摘 要:森林防火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保障,能夠為森林資源的安全提供保護,預防和遏制森林火災的發生,維護生態安全的同時,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本文對森林防火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提出了幾點有效措施,希望能夠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順利實施。
關鍵詞:森林防火;生態文明建設;作用
森林火災的誘發因素有很多,屬于自然災害的一種,具有突發性強、破壞性大、危害性高的特點,會對森林資源乃至周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甚至可能會引發生態災難。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是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應急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應該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一、森林防火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作為陸域生態系統的主體,森林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想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必須處理好人與森林的關系。一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都將林業建設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將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而森林防火是保證森林資源安全的重要舉措,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其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森林火災對于自然生態系統有著嚴重的危害性。現階段,幾乎所有的森林火災都被歸類到了災害的范疇,僅有極少數會對生態環境演替產生直接影響的部分不需要進行人為干預。新的發展環境下,想要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就必須對自然生態系統進行保護,森林防火工作也就變得不可或缺;另一方面,生態文明是人類對于生態環境開展的系統性評價認知,不僅要求自然生態系統的功能及形態完好,還包含了社會公共價值體系的認知度。森林火災非常容易出現負面社會反映,也會給自然生態系統帶來嚴重損失,因此,從某種程度上將,森林火災的危害程度及發生次數會直接影響生態文明建設的效果。
二、生態文明建設中森林防火的有效措施
從目前來看,我國森林防火工作存在一些缺陷和問題,如防火意識不足、防火宣傳薄弱、林相結構單一、責任落實不到位以及資金投入不足等,想要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提升森林防火的效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順利實施,需要采取有效的森林防火措施:
1.做好明確定位。森林防火事關生態文明建設的安全問題,也是相關部門必須完成的任務,與區域經濟建設存在密切關聯,可靠的森林防火工作能夠推動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在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明確定位,提升其整體地位,從政策和制度層面為森林防火提供支持,進一步提高工作強度,減少森林火災發生的概率,轉變森林防火工作的方式,借助生態修復工程來切實保障生態安全,將森林防火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2.開展全民防火。全民防火主要是依靠森林防火宣傳來提升森林防火意識,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森林防火形勢。在開展森林防火宣傳的過程中,有關部門應該重視標語、廣播、宣傳車的相互配合,做到進村入戶,尤其是應該關注特定人群宣傳,利用典型的案例和圖片,確保林區居民能夠充分認識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自覺對自身行為進行規范。具體來講,一是應該擴加大宣傳力度,借助多樣化的宣傳方式和宣傳手段,推動宣傳內容的豐富,面向社會和基層開展森林防火法律法規、政策措施以及相關知識的宣傳;二是應該對宣傳教育的重點進行明確,將重點的宣傳教育對象確定為外來人員、過往司機、少年兒童以及林業作業人員等。
3.強調以人為本。森林防火工作在實施過程中,應該強調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做好專業森林防火員的培訓工作,落實疏堵結合的管理措施,在保證防護措施到位的情況下,指導農戶在集中時段用戶,在清明節以及農事活動繁忙時期,應該增加一些臨時性的護林員,加大森林巡視密度,做好重點位置的看護工作,在縣鄉交界位置更是應該做好聯防工作,保證萬無一失。
4.夯實防火基礎。一是應該推進林火阻隔網的建設,對于面積超過百畝的森林,需要依照相關標準和規范的要求,設置生物防火林帶和防火線,強化對于重大森林火災的防控能力;二是應該在集中居民點、易燃易爆品倉庫等設施周邊,設置生活防火林帶,或者以道路、水溝等作為防火線,以此來為防火工作奠定堅實基礎;三是應該建立森林防火阻隔帶,借助林區公路、防火線、湖泊等阻礙物,阻礙林火的蔓延。森林防火阻隔系統應該包含自然阻隔帶、工程阻隔帶和生物阻隔帶,通過三者的緊密銜接,形成能夠對大面積林火進行控制的阻隔網絡,提升森林本身對于火災的防控能力,為森林火災的撲救提供便捷通道和相應的空間;四是應該保證基礎設施的完善性,設置大功率、大容量的滅火設備,構建起相應的森林火災預警系統和通信指揮系統,配備充足的消防車輛。同時,應該在水資源相對欠缺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重點林區設置消防水池,確保在火災發生時能夠就近取水,提高滅火效率。
5.強化責任追究。在開展森林防火的過程中,應該對防火責任進行落實,完善群眾聯防聯保責任制,在對現有成果進行鞏固的同時,逐步擴大制度覆蓋范圍,形成長效機制。同時,應該做好林場范圍內家庭生態農場的管理工作,推行防火責任跟蹤監督、火災事故責任倒查以及行政過錯追究制度,對于人為因素引發的隱患和問題,必須在開展行政過錯追究的同時,督促有關部門及時整改,避免火災范圍的擴大;如果火災災情比較嚴重,需要在完成撲救工作后,自下而上逐級追究責任。
6.完善監控系統。以信息化技術為支撐,林業部門應該建立起相應的森林防火遠程監控系統,系統應該包含三個主要組成部分,一是監控中心,需要設置相應的管理主機,對現場實時圖像進行播放和錄制,同時也必須能夠對前端攝像機以及云臺進行操控;二是傳輸系統,可以將采集到的圖像信息傳輸到監控中心;三是前端采集點,一般情況下,可以設置在林區消防瞭望塔的制高點,提升信息采集范圍,采集點的設施應該包括彩轉黑低照度全天候透霧攝像機、數字回顯云臺、長焦距電動變焦鏡頭以及網絡視頻編碼器等。借助相應的遠程監控系統,防火指揮中心能夠實現對于林區火情的實時監控,為遠程指揮調度提供參考,從而最大限度的減少火災帶來的損失。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森林防火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部分,對于生態文明建設有著積極作用,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有關部門應該采取有效措施,狠抓森林防火工作,將森林火災扼殺在萌芽之際,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良好保障。
參考文獻:
[1]宋莉莉.淺談林業防火管理及森林資源保護相關措施[J].種子科技,2019,37(14):130,132.
[2]李國良.加強森林防火助推生態文明建設[J].中國林副特產,2019,(05):94-95,98.
[3]劉國萍.林業防火管理及森林資源保護[J].農家參謀,2019,(17):91.
[4]康富龍.森林防火工作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8,(05):193.